精准扶贫是把准脉地扶到点上

04.05.2015  10:26

  4月3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率省督查调研组赴绵阳市北川县督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督导县域经济发展,强调要在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落实差异化帮扶措施,确保在精准扶贫上取得成效,在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上取得突破。(人民网2015年5月1日) 

  扶贫二字,我们并不陌生,在这么多年的政府工作中都有体现,在日常新闻媒体也常听到。扶贫,通俗地理解就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说来容易可做起来难。中国开展扶贫这么多年,有一定的成效,可能是因为扶贫方法笼统单一,一些地方将扶贫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分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导致“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为此,四川省委提出了精准扶贫。按照四川省委王书记要求:要坚持扶贫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责任落实精准…它折射出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贫困对象,有效避免以往扶贫活动中出现的“投入偏离”现象,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由此看来,精准扶贫在把好脉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把贫扶到点子上。就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的发展致富的“命脉”,遵循客观规律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该“使力”的点上,用在真正能为民带来增收的产业、实业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我们知道,造成群众贫困的原因有很多,有因病的,有因灾的,有因残的,这是针对贫困户个体细微处来看的。从总体上,还有因为自然环境条件的原因,如气候条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方面。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吃透,又怎么能把准扶贫的命脉,又何谈发展产业寻找致富路子呢。四川省长魏洪在深入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时,询问基层群众“大家有什么好点子、好建议,尽管提。”就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再有针对性地逐村逐户制定出科学的扶贫措施,这样可以少走弯路,也避免浪费了国家的资金,把扶贫项目真正地实施好,确保顺利实施、能见效。 

  当然,扶贫方案制定后,就需要各地认真地落实,需要党政干部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实施好扶贫项目。这不仅可以树立政绩的工程,还是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把精准扶贫真下的扶到点上,才能弘扬我们国家扶贫济困的民生理念,推动全民建小康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