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忆是狮山”——专访我校化学系93级校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剑

14.05.2018  11:34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地方性省属院校的发展也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四川省师范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和四川教育加快发展的新任务,系统推进和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四川师范大学责无旁贷,使命光荣。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学校构建了“24356”的办学思想体系,为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坚持实施“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治校方略,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积极应对中国高等院校发展的战略性调整。

  作为助推母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校友在各条战线上奋发作为,取得了令母校骄傲的成绩,他们有着浓厚的“狮子山”情结、“饮水思源、爱校荣校”的可贵精神,长期关注、关心、支持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校友们情系川师,愿为母校的“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在建校7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校友会专访了我校在高校科研界的校友代表,他们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他们有着强劲的专业学科背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四川师大人!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在“双一流”建设上的宝贵建议,重温难忘的狮山往事,感受他们对于母校的眷眷深情......

 

“人生最忆是狮山” ——专访我校化学系93级校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剑

  母校的求学经历对我影响巨大,有关狮子山的一切始终让我牵挂,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四川师大人的心声。借此机会我首先要感谢母校和恩师给了我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中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母校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很多锻炼机会,只要你愿意学习和尝试,狮子山具备你全方位锻炼成长的各种条件。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铭记自己是从“狮子山”上走出来的学子,母校和恩师对于我的关爱和培养,点点滴滴永在心间。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我参与的各种活动,虽然看起来和我今天的科研工作关系不大,好像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但实际上培养了自己珍惜时间的习惯,提升了自己高效工作、善于学习、与人交流的能力,训练了自己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在整体“面”上的工作部署中,母校应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来促进“双一流”建设。一是加大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与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进行合作,进而促进优秀人才的引进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因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人才;二是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应该结合四川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创新机制,花大力气重点对特色学科进行打造,尤其注意重点培养特色学科的学者,可结出丰硕的成果。

  在具体的“点”上,如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上,我认为还是要立足于履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这个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化学教学和教育方面要下大功夫,这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化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最大可能地发扬教师教育这一特色;二是化学学科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现在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将师范院校的特色和现在的社会关注点相结合,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有关保健和养生的基本化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帮助老年人获得正确的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养生观念;三是在科研方面还应该和四川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化学学科建设与当地化工和化学企业的合作,针对他们的需求来开展科学研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及时关注学科前沿化的动态,如果做好了这些,对于母校“双一流”建设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母校从事化学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我有如下两点建议:一是建议母校采取一系列鼓励青年教师的措施,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等契机,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们走出去,学习和了解国外一流大学的科研情况,了解科研的前沿动态,深入到他们的重点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些短期的访学,有利于开拓教师们的视野,了解学科内最新的资讯;二是“青椒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来对待科研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功利地为了发论文、评职称而做科研,而是要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学科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加入科研团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或者走进企业和市场去了解需求,这有助于青年教师了解相关领域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明白了问题所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持之以恒进行长期耕耘,一定会做出可观的特色研究成果。

  如果说母校是校友们心灵深处的港湾,那么校友会则是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

——周剑

 

  周剑系我校化学系93级校友、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在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2和2017年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目前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有机生物化学》和中国化学会《化学学报》等五种刊物的国际顾问编委。

  一、记者:周剑教授,您作为我校化学系93级校友,对母校有着深厚情谊,去年您专程返校三次,参加第五届化学与材料科学研讨会,毕业20周年聚会和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我们还了解到大学时代您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曾获“四川省十佳大学生”称号,您觉得狮子山在您的成长道路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母校和恩师给您带来了哪些影响?

  周剑: 母校的求学经历对我影响巨大,有关狮子山的一切始终让我牵挂,我想这也是每一个四川师大人的心声。借此机会我首先要感谢母校和恩师给了我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中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母校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很多锻炼机会,只要你愿意学习和尝试,狮子山具备你全方位锻炼成长的各种条件:从师范生素质训练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大一到大四,只要你利用好这些条件,一定能锻炼强健的心智,初步具备应对社会工作挑战的各种能力。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铭记自己是从“狮子山”上走出来的学子,母校和恩师对于我的关爱和培养,点点滴滴永在心间。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我参与的各种活动,虽然看起来和我今天的科研工作关系不大,好像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但实际上培养了自己珍惜时间的习惯,提升了自己高效工作、善于学习、与人交流的能力,训练了自己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当时参加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很多校园文化活动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参加辩论比赛,寻找别人观点和论述过程中的漏洞并加以反击,对思维进行了有益的训练,提升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记得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读书期间,荣幸地获得了作为学生代表在黄维垣院士八十大寿时发言以及主持诺贝尔奖得主野依良治教授与青年研究人员的对话等活动的机会;工作后自己撰写了30万字的英文专著以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显然都受益于在母校获得的训练。其次,在母校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经历,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培养了自己善于学习他人优点的习惯:从学习文科才俊们的遣词造句,到留心学习老师和学长如何待人接物和组织管理,无疑对自己做人做事的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形成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例如,由于花了很多时间从事主要学生干部工作,同时毕业后又在高校组织人事处工作了两年,自己的实验技能十分薄弱。所幸的是自己善于学习,通过在做实验初期,仔细观察周围同学特别是优秀学长的实验操作,并和老师讨论,从而迅速提高了实验技能,保障自己能高效完成导师的课题设想,博士论文最终入选2005年中国科学院50篇优秀博士论文。另外,到东京大学和德国马普所做博士后期间,自己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这些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管理措施,并最终汇集有益的部分来帮助自己的课题组建设和对学生的培养。

  利用这一机会,我也想对我的恩师们说一声谢谢!谢谢您们的关心和爱!谢谢我的辅导员饶显周老师兄长般的关怀,谢谢我的专业课老师们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因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原因,我的作业经常晚交,但老师们总是理解而且耐心地给我批阅。我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感觉练习不够,毕剑老师给予我很多支持;文献检索课上,汪必琴老师教授了我很多实用技巧,我们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再次相聚,一起面对实验中的挫折和挑战。毕业后准备考研时,蔡翼英和高忍之两位老师体谅我边工作边考研的不易,让我事先告知需请教的问题(他们精心准备后再有针对性地给我讲解),每次答疑都要耽误他们至少半天时间,然后再留我一起吃饭,顺便告诉我一些高年级学长的趣事。还要感谢蔡翼英老师把我推荐给了我的导师唐勇研究员(我们化学系的82级学长)。这些事情一晃过去二十年了,但是依然历历在目,恩师们对我的关爱成为我前进路上的动力,现在我也在高校工作,同为人师,恩师们给我树立了榜样,也让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当好一名人民教师,教会我如何去呵护学生的成长。

  二、记者:请您结合着您的专业,谈谈母校如何进一步促进“双一流”建设?

  周剑: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实施的重要战略,是助推母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下一轮“双一流”评选中占据优势地位,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做好周密的工作部署。作为母校的一份子,我有两点建议,分“面”和“点”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在整体“面”上的工作部署中,母校应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来促进“双一流”建设。一是加大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与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进行合作,进而促进优秀人才的引进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因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人才;二是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应该结合四川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创新机制,花大力气重点对特色学科进行打造,尤其注意重点培养特色学科的学者,可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二,在具体的“点”上,如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上,我认为还是要立足于履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这个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化学教学和教育方面要下大功夫,这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化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开发有针对性的教材,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最大可能地发扬教师教育这一特色;二是化学学科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现在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将师范院校的特色和现在的社会关注点相结合,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有关保健和养生的基本化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帮助老年人获得正确的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养生观念;三是在科研方面还应该和四川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化学学科建设与当地化工和化学企业的合作,针对他们的需求来开展科学研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及时关注学科前沿化的动态,如果做好了这些,对于母校“双一流”建设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记者:周剑教授,对于母校从事化学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您对他们科研水平的提升有何建议?

  周剑: 对于母校从事化学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我有如下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母校采取一系列鼓励青年教师的措施,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等契机,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们走出去,学习和了解国外一流大学的科研情况,了解科研的前沿动态,深入到他们的重点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些短期的访学,有利于开拓教师们的视野,了解学科内最新的资讯。

  二是“青椒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来对待科研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功利地为了发论文、评职称而做科研,而是要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学科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加入科研团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或者走进企业和市场去了解需求,这有助于青年教师了解相关领域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明白了问题所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持之以恒进行长期耕耘,一定会做出可观的特色研究成果。

  另外,不要在埋怨中浪费时间,要学会埋头苦干,利用已有的很好的科研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四、记者:周剑教授您作为我校上海校友分会副会长,请您谈谈对上海校友分会发展的建议。

  周剑: 如果说母校是校友们心灵深处的港湾,那么校友会则是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上海校友分会已经成立近三年了,陆续开展了一些交流活动,感谢学校和校友们的信任,我将努力履行上海校友分会副会长的职责,同大家一道,开展好相关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拓宽活动的渠道,加入校友新鲜血液,克服校友间年龄、行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困难,通过“新老结合”的方式来增进校友们的交流,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联系校友、服务校友、强化校友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提高母校的美誉度以及为母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记者:周剑教授,母校72周年生日即将到来,您有哪些话想对母校说?

  周剑: 祝亲爱的母校生日快乐,祝愿母校发展蒸蒸日上,人才辈出,早日建成一流的知名大学,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