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五七四三”精准扶贫模式

17.05.2015  10:42

      眉山市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扶持相结合,在帮助贫困村改变落后面貌的同时,特别注重对贫困户家庭的帮扶,探索实践了“五到位、七到户、四托管、三转移”的精准扶贫模式,打好扶贫组合拳,托举起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闯出了一条片区外精准扶贫的眉山实践之路。2014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5.0148万人。

一、“五到位”精确识别,找准扶贫对象

      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扎实稳妥推进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采取了“五到位”措施精确识别出省级贫困村4个、市级贫困村316个,贫困人口16.7366万人,找准了扶贫对象,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领导到位。 市和6个区县都成立了以分管市长(区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加强了对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组织领导。副市长钟毅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提出了精准识别、不出乱子的要求,强调要认真吸取2012年“两项制度衔接”贫困户核定登记工作的教训,加强领导,严格程序,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丹棱县还召开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了建档立卡中的重大问题。

      督促指导到位 。市和区县都抽调政治强、业务精的干部组成督导指导组,加强对建档立卡工作督促、指导。市扶贫移民局对各区县开展工作的情况一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针对基层提出的对象标准、人口规模、识别程序等问题,市、县扶贫部门都认真研究,及时给予指导意见。

      政策宣传到位。 市扶贫移民局在《眉山日报》和本局网站开设了扶贫建档立卡专栏,各区县也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作用,宣传建档立卡政策规定,把政策讲清、讲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业务培训到位。 采用“市培训县、县培训乡镇、乡镇培训村”层层培训的方式,对参与这项工作的干部、志愿者及第三方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大家全面、准确掌握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方法、步骤、要求等,为动员群众、开展识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程序执行到位。 全市各地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工作流程,按照“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核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公告”的操作程序,认真开展识别工作。仁寿、彭山、丹棱在民主评议阶段还增加了“村民小组评议”环节,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准确度。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程序执行严格、群众工作细致,杜绝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

二、“七到户”分类施策,精准扶持到户

      坚持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支持连片贫困地区和贫困村的发展。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施策,实施个性化、差异化扶持。

      项目扶持关爱到户。 在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和产业扶贫项目时,坚持项目实施普惠到村、特殊关爱特惠到户。在基础设施、产业扶持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群众普遍受益基础上,还给予贫困户特殊关爱:免费提供种子、树苗、果苗、鸡(兔)苗、化肥等生产资料;民办公助修路时,减免贫困户的集资款。东坡区在实施扶贫项目发展核桃产业中,为了让群众珍惜树苗,保证成活率,在发放核桃苗时适当收取费用,每株15元的树苗,一般群众收取5元,对贫困户只收1元。青神县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扶持养殖林下鸡时,对项目区贫困户免费发放100-200只/户鸡苗。

      能力提升培训到户。 扎实开展劳务培训,举办电工、焊工、缝纫、汽车、家电维修等就业技能培训,还送培训上门,到群众家门口开展水果种植、林地鸡养殖等种养业实用技术和美容美发、厨师、蜀绣、羌绣、竹编工艺等技能培训,让群众就近学,学得会,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全市贫困人口获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61人、中级证书1107人、初级证书6393人,获得单项职业能力证书2.88万人。2014年,市扶贫移民局联合市妇联在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举办了居家妇女蜀绣、羌绣和缝纫培训班,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干部结对帮扶到户。 2012年起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万名干部与7万户群众结成“一帮一”对子,两年帮助2.8万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2014年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后,市委、市政务印发了《关于选派干部驻村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从市级部门选派了36名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进驻4个省级贫困村和32个市定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落实市、县、乡、村四级干部 3000 名,与 3000户贫困户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

      机制创新分红到户。 仁寿、彭山等区县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机制,从项目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量化到贫困户作为股金,入股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业主和专合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年终分红给贫困户,使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户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又有股金分红收入。

      创业促进小贷到户。 在近两年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基础上,市财政2014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眉山市创业贴息资金”,支持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群众创业,发展个人微利项目,创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同时,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施杠杆式扶贫,把贫困村互助资金和部分扶贫项目资金放到乡镇信用社作为风险抵押保证金和贷款贴息,撬动信用社以1:5的规模投入支农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住房保障补助到户。 在农村D级危房改造中,对于因病、因残、因灾需要改建房屋的贫困户,除享受住建部门危房改造补助金外,还享受扶贫移民部门追加的补助资金,按危房加固6000元每户、重建3万元每户的标准进行补助,确保贫困群众不因房屋改建等因素而再次陷入贫困。

      助学扶贫援助到户。 对贫困户的扶助延伸到扶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每年组织开展“栋梁工程”关爱贫困学子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捐资助学,帮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圆梦大学。仅2014年,全市就募集资金80多万元,帮助 209名贫困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

三、“四托管”借力扶贫,用好用活专项资金

      针对多数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弱、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将安排给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委托给业主、专合组织、帮扶干部、致富能人经营管理,贫困户分红获利,从而发挥出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

      托管业主委托经营。 在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以农业为主流转土地建设农业产业的园区,除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外,拿出部分项目资金量化到园区内贫困户头上,作为股金委托业主经营,每年向贫困户分红。仁寿县清水镇青见园区的30多户贫困户将种植青见的园地流转给了业主,每年每亩园地收取租金1500元,待明年水果投产时还将享受年终分红。

      托管专合组织代为管理。 对于没有业主流转土地经营,但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贫困地区,在对其实施项目扶持时,也拿出了部分项目资金量化给项目区贫困户,委托给专合组织管理使用,专合组织以资金占用费的形式向贫困户派发红利。青神县将部分扶贫资金委托给当地发展养殖的自强专业合作社,每年合作社以免费发放鸡苗的形式向贫困户派发红利。

      托管帮扶干部共商资金使用。 充分发挥帮扶干部见识广、门路多的长处,要求他们积极为帮扶的贫困户出主意、找门路,发展增收项目,并协助贫困户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千方百计避免资金使用风险。2014年全市4个省定贫困村和316个市定贫困村已实现帮扶干部全覆盖,大家因户施策帮扶指导,成效凸显。

      托管致富能人带动发展。 积极动员致富能人邻里相帮,指导贫困户用好帮扶资金,发展致富项目。丹棱县三峡移民卿和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周围1700多移民和2万多含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发展“不知火”水果种植,为大家提供技术,南上北下搞销售,打开了“不知火”水果广阔的市场,带领大家走上了快速致富的康庄大道。

四、“三转移”创新扶贫,拓宽贫困群众脱贫渠道

      坚持用创新的方式抓扶贫,从眉山欠发达、片区外的实际出发,跳出扶贫抓扶贫,不断拓展贫困群众的脱贫渠道。

      创业就业转移扶贫。 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专项资金扶持残疾人创业,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想,逐步摆脱贫困。扶贫部门和劳动部门、职教中心等大力开展订单式劳务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并与相关企业加强协调,积极推荐就业。仅2014年就向广东、深圳、海南等地企业培训劳动力20000人,其中转移贫困群众就业3000人。

      进城入镇转移扶贫。 坚持统筹城乡的思路,着眼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抓扶贫,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帮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村群众向城市居民、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经营者转变。同时完善城镇公共设施,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建立新型社区,创新和强化社会管理,增强贫困群众的社会依托和社会保障。2014年贫困群众新转变为城镇居民2000多人、产业工人4000多人、三产经营(从业)者3000多人、现代农业业主368户。

      避险解困转移扶贫。 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和移民避险解困项目中,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扶持力度,支持他们搬迁安置避险转移,并帮助他们创业就业,发展产业,脱贫增收。2014年,全市有 328 户贫困户通过水利、国土、交通、扶贫移民等部门的地质灾害治理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搬迁实现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