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开放是中国根除绝对贫穷的三大保障
(记者 王振红) 2000年9月,联合国189个成员签署了《千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时间期限为2000-2015年。其中,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作为千年发展目标的首项,并细分为三项: 1990年到2015年,将日收入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比例减半;让包括妇女和年轻人在内的所有人实现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体面工作;1990年到2015年,将饥饿人口的比例减半。15年过去,中国的减贫成绩如何?中国要想根除绝对贫穷,什么是重要保障?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江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 过去 15 年,中国全力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减贫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贡献?
胡江云: 我们对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来看,中国在消除极端贫穷和饥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成绩,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提升迅速,从1990年的0.502上升到2013年的0.719,指数上升高达43%。相比较而言,同期全球人类发展指数平均值从0.597上升到0.702,指数仅增加17.6%。中国不仅实现了减贫的千年目标,而且成为全球的成功典范,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突出的减贫成绩对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中国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穷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极端贫穷是指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1.25美元。依据《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15),1990-2015年期间,全世界极端贫穷人口从19亿减少到8.36亿。
根据《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2015)》,中国贫穷人口从1990年的6.89亿下降到2011年的2.5亿,减少了4.39亿,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中国基本实现妇女和年轻人充分就业和体面工作的目标。
2014年中国就业人员总数达7.73亿人,城镇就业人员总数3.93亿人,2003-201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37亿人,近十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以下。
一是女性就业范围继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计算机、通信、金融、保险等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并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21%以上,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25%。
二是青年人就业稳定增长。2000年以来,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当年就业率也稳步提升。2000年高校毕业生(普通本专科、研究生)规模为101万人,当年初次就业率为65.0%;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13万,当年初次就业率达77.5%。
第三,中国提前实现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
根据《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2015)》,中国营养不良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1990-1992年的23.9%下降至2012-2014年的10.6%。依据《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全球发展中地区的营养不良人口比例从1990-1992年的23.3%下降到2014-2016年期间的12.9%。中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由1990年的19.1%下降至2010年的3.6%,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1990年的33.4%下降至2010年的9.9%,下降幅度分别为81.2%和70.4%。与此相比较,中国提前实现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
表:中国营养不良人口规模及其所占比例
| 中国营养不良人口规模(亿) | 中国营养不良人口比例(%) |
1990-1992 | 2.889 | 23.9 |
2000-2002 | 2.117 | 16.1 |
2005-2007 | 2.082 | 15.3 |
2009-2011 | 1.742 | 12.5 |
2012-2014 | 1.508 | 10.6 |
一是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中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由1990年的19.1%下降至2010年的3.6%,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1990年的33.4%下降至2010年的9.9%,下降幅度分别为81.2%和70.4%。儿童常见微量营养素缺乏状况也有所改善,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从2005年的19.3%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12.6%,2011年在全国水平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临床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已不多见。
二是粮食供给量稳步提升。1990、2000、2010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别为393.1、366.1、408.7公斤/年,2010年后持续稳定在400公斤/年以上,2014年达到了445公斤/年。在食物能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膳食结构也进一步优化,谷物类和根茎类食物消费量下降,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畜禽肉类、奶类、蛋类和水产品食物的摄入量呈上升趋势。
记者: 1978-2010年,参考国际扶贫标准,中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中国减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您认为,这些成绩得益于哪些方面?
胡江云: 中国减贫得益于政府、社会、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中国消除数亿人的贫穷问题,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主要原因是,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政府和社会多方努力,高度重视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积极努力去解决减贫中的问题。
首先,经济发展来解决贫穷问题。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从而解决贫穷问题。201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8844元和9892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了3.59倍和3.39倍。
第二,政府制定了系列规划和实施政策措施。
除了五年为周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外,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发展需求,包括千年发展目标,纲要,中国还制订了一系列专项发展规划,如《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等。
中国政府积极实施了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各种资源推动规划的落实,并把规划的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减贫事业的发展。2000-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966亿元,年均增长11.6%。
第三,中国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减贫活动。
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和联合国驻华系统在每年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穷日”联合举办“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积极开展国际、区域及双边减贫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亚非拉等十几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减贫合作协议,加强减贫经验与知识共享。自2014年起,中国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与非洲联盟共同发表了《中非减贫合作纲要》,并在中拉合作论坛框架下积极推动中拉减贫交流合作。中国政府与世界非盈利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减贫工作。
此外,中国持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粮食、蔬菜、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尤其是粮食产量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11年增长,2014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45公斤。中国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
记者: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您认为什么是中国根除绝对贫穷的根本保障?
胡江云: 改革、创新、开放是中国根除绝对贫穷的重要保障。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根除绝对贫穷仍面临压力。一方面,中国贫穷人口规模不可忽视。中国的贫穷线标准较低,按照中国标准,中国贫穷人口为4300万左右;提高一点点或者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每天消费低于1.25美元),则中国贫穷人口规模就达到2.5亿,超过许多国家人口总数。另一方面,中国影响贫穷的因素没有根本解决。按照中国现行扶贫标准,目前中国还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592个扶贫县、12.8万个贫困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其中1200多万户家里有病人,有600多万户住在危房,长期困扰贫穷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贷款难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15年8月,联合国及其193个成员就《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达成一致,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样,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继续成为首项目标,进一步细分为5项任务,其期限是2015-2030年。
中国根除绝对贫穷的道路十分漫长,2015年后的目标应当是根除绝对贫困,加强教育、培训、就业,提升脱贫能力,其根本保障就是改革、创新、开放。
一是加强贫穷的质与量的关系研究。贫困人口心中的贫穷与支持、援助者对贫穷的理解和认识并不相同,根除绝对贫穷只是数量、表象问题,而脱贫后返贫才体现质的问题。
二是摸清中国贫困的结构情况。中国贫困人口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一类是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能的,一类是有劳动技能但没有适当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掌握结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公布中国贫困人口规模,要说明贫困标准,确保统计数据一致。
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和提升能力建设。对于贫穷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以及双边、区域、多边的协调与合作,支持和帮助贫穷者接受教育和培训,从而有机会、有能力就业,最终帮助他们消除贫穷。
此外,深化国内教育、医疗、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丧失劳动能力的贫穷人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