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为考生减负担
《焦点访谈》2014年9月4日完成台本
——促进公平 科学选才
有事找小梁
主持人 侯丰: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考试招生关系着亿万学生的前途命运,考试制度关系着国家教育科技的发展进步。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加快招生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天,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社会关注强烈、社会影响深远的多项改革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应。
解说: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介绍,为了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更加公平,这次改革强调,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和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偏低。201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录取率只有70%,相差6个百分点,而2007年两者差距高达17个百分点。《实施意见》提出,要从完善招生计划编制、继续实施东部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严格控制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缩小差距。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4个百分点以内。
杜玉波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这项计划已于2008年开始实施。2014年度达20万人,这么几年下来相当于在中西部建设了80所万人高校。下一步还要继续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解说:
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村学生高考报名人数占全国报名人数的59.5%,农村学生录取人数占全国录取人数的58.8%,城乡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比较接近。但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仍然偏低。《实施意见》提出,将实行两项倾斜政策。一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二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杜玉波:
希望通过以上举措,不仅要让优秀的农村孩子有大学上,还要上好大学,力争到的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明显增加,形成长效机制。
解说:
在招生录取环节,高考加分不规范的问题一直是舆论的焦点。今年。尽管一直在清理整顿,但目前全国性加分项目有11项,地方性加分项目仍有95项。为了突出公平,解决高考加分过多过滥、不规范的问题,《实施意见》提出了三个解决办法:
一、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缺点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生(区、市)招生。三、加强考试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式,讲话监督管理。
杜玉波: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要严厉打击加分造假,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一经发现实行“三取消”。取消加分资格和高考报名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解说:
高校自主招生不规范,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也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全国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有90所,招生人数占试点高校招生总人数的5%。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中出现了“掐尖”、扩大化、搞“小高考”的趋势。
杜玉波:
这项工作我觉得总的看,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次我们是下决心进行调整。
解说:
为了纠正高校自主招生的偏差,《实施意见》提出了5个解决措施:
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杜玉波: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也就意味着目前老百姓俗称的“华约”“北约”这种联考方式就不再存在了。
解说:
杜玉波介绍,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先进行试点。
《实施意见》提出,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招生录取机制也进行重大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刘利民 教育部副部长:
我们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提供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是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解说:
按照目前的安排,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将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的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主持人:
考生制度改革的事实意见明确提出本次改革在2014年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建成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立交桥。
主持人:
在上海的“普陀、宝山、嘉定”三区交界处有一个大型的居民小区,叫莲花公寓,小区一共住着2836户、8000多口人。社区工作全靠11名社区干部协调保障,一点小事处理不好都可能给成百上千人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老百姓说:多亏了咱们有个肯用心、敢担当的“铁娘子”,这千头万绪的工作才变得井井有条。
解说:
早上八点半,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梁慧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记者:
这会儿是要去忙什么?
梁慧丽 上海市普陀区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居委会主任:
配药。
记者:
开药?
梁慧丽:
一个盲人要配药,我去拿卡。毛毛,当心点啊出来。我在哪里啊。
平时他们(有)什么事情就跑居委会,一有事情就找我,反正孤老他们没有子女啊,就是我们居委会承担,有时找小梁。
解说:
从盲人家拿了医保卡,梁慧丽准备到居委会一楼的卫生服务站取药,一进居委会她就跑了起来,记者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梁慧丽:
有话请讲,刚才手机是你打的吧。
我只要一走,电话就来,我进厕所电话就来。
解说:
接完电话梁慧丽赶紧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给刚才那位盲人拿药。正准备送过去的时候,听说小区里一个老人昨天晚上去世了。送完药回来,梁慧丽约上社区民警一起到去世老人家里看望了家属,随后又去另外一户居民家里调解婆媳矛盾。
梁慧丽:
好了好了,谁不好我就讲谁。每次来我都是讲你的媳妇不好,今天我要讲你不好。你这个水不能浇在这里,天天很琐碎的事,都是居民琐碎的事,很忙的,一天忙到晚。
记者:
也没个歇的时候?
梁慧丽:
没歇。歇了也不正常,歇了我也不习惯了,十几年了都是这样忙忙碌碌。
解说:
虽然忙碌,虽然辛苦,但是也有回报。莲花公寓居民小区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文明小区、平安小区、和谐示范小区。2836户、八千多人的社区整洁卫生、邻里和睦。
莲花公寓社区居民:
我们小区很好的。
莲花公寓社区居民:
我们邻里之间属于是和谐的。
莲花公寓社区居民:
我们老年人都很相互帮助,大家都很好。
解说:
十几年前的莲花公寓小区也很有名,不过是不好的名。那时的莲花公寓小区是上海几个生活设施最不完善的小区之一,吃水靠消防车送,居民用电白天有、晚上停,做饭是液化气罐,出门没有公交车,只能坐“摩的”,院子里的草比人还高,小区居民怨气冲天。1999年,梁慧丽来到莲花公寓小区居委会工作时,好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莲花公寓社区居民 吴琪荣:
当时我们对她(梁慧丽)有一个想法,你能不能为我们居民讲话。
梁慧丽:
他(吴琪荣)就说我们现在正好在写信,写给市领导,写给区领导。我说我把名字也写进去可以吧。他就问了一句,你敢吗?我说我敢,为什么,我也是居民。
吴琪荣:
她证明我和你们一起去向有关领导要求,因为你们的困难也是我的困难,因为我也住在这里,我不仅仅为了解决你的困难,实际也是解决我自己的困难。
解说:
打这以后居民们不上访了,把问题集中到梁慧丽这里,梁慧丽再去反映居民们遇到的困难,不光反映,还一件一件盯着解决。几年下来,梁慧丽在区里和市里得了一个“最会提意见的书记”的名声,可是她不在乎,只要问题能解决。
吴琪荣:
当时梁书记从治安、从交通、从环境、从配套设施逐步逐步帮我们解决了。
解说:
居民们安居了,心气儿也就顺了,梁慧丽趁热打铁,为小区引进了卫生服务站、超市、饭馆,还建起了健身苑、老年活动中心。
梁慧丽:
居委会酸甜苦辣都有,虽然我每天都很辛苦。但是看到老百姓的微笑,我就满足了,一个微笑就代表一个认可,我没有什么需求的,就是老百姓开心,大家身体健康,小区和谐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这我就很开心。
主持人:
有事找小梁,这道出了社区工作的贴近、更道出了它的贴心。这些工作虽然很琐碎,但它对老百姓过日子至关重要,这些干部虽然在基层,但他们是落实政策的腿、反映意见的嘴,没有他们,政府和群众就不便沟通。所以人们也把“梁慧丽”这样“既要懂国情又要懂人情”的社区干部称作“小区总理”,这样的称呼不免又让人想起诗人臧克家的话——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的人,人民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感谢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