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百万字教案 川大锦江学院七旬教授走红校园

22.06.2014  10:36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严廷德教授几十年从教生涯积淀下十几本厚厚的手写教案。

严廷德教授的手写教案很受学生欢迎。许雅玲摄

  原标题:手写百万字教案 七旬教授走红校园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严廷德教授的学生们几乎是人手一本教案副本

  毕业季,每位学生都会在母校留下一些青春回忆。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们在准备打包的箱子里,装上了一沓沓老师手写的教案副本。这是严廷德教授用楷体字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有数百万字的教案。

  《古代文学》、《训诂学》、《国学》……一本本教案记录着严廷德教授的教书生涯,从教近半个世纪,他始终坚持着手写教案的工作习惯。“我想,这是老师送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以后每当我看见它就会提醒自己,治学做事要严谨,做人得谦和。”学生刘志新说。

  近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严廷德教授的手写教案在校内走红,他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教案副本。

  教案

  手写教案30多年 曾编撰一本字典

  在倡导现代化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现代课堂,电子化白板、PPT教学已成为常事。所以,当严廷德教授将他的讲义带到课堂上的时候,同学们都惊呆了。老师的教案看起来如同古书一般:封面还是繁体字写的,内文的讲课内容用楷体字书写得工工整整、字迹清晰而大气,有重点标注的内容,旁边还另附一张便笺纸。

  “老师,您这么多教案得手写多久啊?”当记者询问这些手写教案时,严廷德的回答再次让年轻人们吓了一跳,“我手写教案可能有30多年了吧,一共写了一本字典、5门课程的教案。

  20多年前,严廷德教授手写并编撰了一本古汉语字典,之后一边上课一边整理教案,再后来还手写了《古汉语通论》、《大学语文》教案。1997年到2010年前后,这两本教案还作为四川大学的教材被打印出来,分别都有37.5万字。

  习惯源于语言大师 希望继续影响学子

  “读书人离不开写字,在多媒体时代,我希望保留一些我们中国文化原有的东西。”严廷德说,和别的科目不同,自己讲授的就是中国文化,书法不能丢弃,更不能遗忘的是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

  听课、整理讲稿并集纳成册的习惯源于严廷德年轻的时候。他的第一本教案是1980年写的《古代汉语》,这本距今34年的教案原稿被装订成线装书,散发着古朴的历史感。一页页泛黄的纸张由于常常被翻阅,边角已经有了磨损,但墨香却始终没有散去。

  当年,30多岁时他到复旦大学进修,师从复旦大学著名的语言学教授张世禄。“每天,我们在张世禄的家里上课,他著作等身,每次上课前都写了很详细的讲稿。当时我在进修时思量需要把老师的讲解消化吸收,于是课后进行整理,学习到他的作风,后来慢慢就形成了习惯。

  进修完,严廷德回到四川大学教学,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翻阅海量的古代典籍后他都会把要讲授的内容搞懂、写详细,后来干脆整理成系统的讲稿拿上讲台。“虽然比不上张老教授的精神,但我至少要做到不误人子弟。”如今,严廷德同样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更多的年轻学子。

  治学

  每门课程 讲课之前手写更新

  每天晚上7点过吃完晚饭,严廷德就会坐下来更新教案,阅读书籍后整理,他会为每一个班的学生准备新的内容,一弄就到晚上11点过。“每讲一次课就要对教案进行一次增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自己在讲授时发现的需要改进之处,都要反映到教案上。”严廷德说。他的教案上,上下位置都故意留出一些空白,这样他可以在一旁备注当下需要增加的要点、讲课内容的出处等等。很多页,贴着不少小纸条,边边角角都有加注的笔迹。

  厚厚的教案不仅记录着学科知识点,严廷德更是将在课上要讲的话都写在了上面。课堂上学生们感受到的“神来之笔”,其实不少都是他精心准备的。一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但严廷德准备的时间却十倍于此。

  川话演绎 古文课程不再古板

  每堂课严廷德都会穿得西装革履,有时戴着校徽,因为对他而言每一堂课都是神圣的。严廷德认为,学生到大学求学应该带走知识与大学精神。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上课绝对不迂腐、不会马虎。一些高校的国学课堂可能仅仅讲讲《论语》、《孟子》,因为至今为止学术界对国学的界定都没有统一严格的定论。

  但他专门选择学生在其余课堂或者在书籍中不易翻阅到的内容进行讲授。经史子集,他不讲史,因为《二十四史》历史课可能讲授,不讲集,因为文学课可能讲述。他专门精挑细选《十三经》以及《九十六家》等结合时事进行分析。“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所以特别强调知识的整体性构架。

  先生的课会不会太死板?学生周文娇说,严教授每天都带着笑容,也讲笑话、谈时事,学校要求说普通话,他会尽量用四川话去“演绎”,有时候惹得全班大笑起来。

  学生点赞 掀起手写风潮

  已经毕业四年的范雅思至今珍藏着严教授手写教案的副本。偶尔需要查找资料时,她还会从书架上取下厚厚的教案副本,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她说,教案体现着老师负责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处世精神,这份珍贵礼物中的正能量一直影响着她。

  “相比提纲挈领式的电子课件,手写教案显得更为详尽。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无形中也促使我们多记笔记,主动跟上思路。在课下同学间互相交流时,教案也是很好的依据。”大三学生王爽十分珍惜教案副本,她说,“从教案的一笔一划中可以感受到严老师付出的巨大心血,我都不忍心直接在上面做笔记,而是另用一个本子记录。”不少同学说在手写教案的影响下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开始有意识地多写多练。

  |人|物|故|事|

  学生眼中:教授讲义爱不释手

  孙权:这学期,我特别借用老师的《国学》讲义去小卖店复印,一共花了20多元,印了几百页。其中有论述、有作品,引申材料,我爱不释手,这将在我工作以后都非常具有珍藏价值。我现在上课都要做笔记,学会整合与整理。

  周文娇:我们称呼他严爷爷。他已经72岁高龄看起来却只有50多岁,身体硬朗。每天早晨7点,你都能准时在食堂看见他喝着一碗粥,吃一个包子与一个鸡蛋。傍晚,他准时出现在东坡大道上散步,随时都面带微笑。

  刘定畅:将近百页厚的《国学》手写教案捧在手中时,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明白了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怎样炼成的。做学问、搞研究都很需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慢慢积累文化学养,这正是沉甸甸的手写教案给我的最大启示。

  在他看来:备课需要静心剖析

  记者:这是一个多媒体教学的时代,为什么您还在保持这种传统?

  严廷德:多媒体始终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如果过于依赖它,反而会让学生的强制记忆能力、瞬间记忆能力、书写能力等得不到锻炼。手写、板书的方式能够带动课堂互动,有利于让学生回归传统、融入课堂。

  记者:有人说您这样落后吗?严廷德:年轻人可能习惯用多媒体做教案,但是很多东西他们不会走心,只在电脑上复制粘贴就是。没有静心剖析的备课,是教学的进步还是落后呢?

  记者:您会要求学生也手写作业吗?

  严廷德:是的。“手写”其实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能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毅力等优秀品质,汉字本身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许雅玲 陈子微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张菲菲刘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