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音乐厅开建 2018年8月首秀

25.10.2016  18:13

  成都全面推进城建攻坚,未来5年开建40余个市政项目

  城市音乐厅效果图

  制图 高翔

  城市的有机更新,是为了让市民的生活更美好。

  今年初,成都市正式启动“2025城建攻坚规划”,试图通过提升城市风貌,让市民感受到城市跳动的“脉搏”,同时奋力推进成都向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在此过程中,除了为城市创造出更多的绿意外,还将疏通其“毛细血管”。在中心城区实施小街区规划,在原有的3900公里道路上,新增1200公里小街小巷,以形成一个更安全、舒适和惬意的慢行环境。

  绿意增多了,河水也将变清。六河贯都,百水润城——这幅曾出现在历史记载中的美好画面,有望重新出现在成都人的视野中。通过一项耗资数十亿元、为期3年的“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成都583公里河道将迎来一次大规模“整容手术”。

  同样付诸实施的还有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到2030年,成都80%的建成区将实现海绵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5年,成都将开(改)建40余个市政项目:今年,启动实施城市音乐厅、成都中心(市体育中心改造)等20余个项目;2017年,启动实施成都奥体中心、成都音乐主题公园等10余个项目;2018年,启动实施中国西部国际会议中心、成都图书馆新馆等10余个项目。

  城市音乐厅开建

  主体建筑似“灯笼”造型

  在成都市一环路边,一座新的音乐厅正在拔地而起。它的建设,让成都迈向音乐之都的步伐更加坚定。

  记者了解到,成都城市音乐厅用地面积约35亩,总建筑面积约10.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歌剧院外观高43米,音乐厅高35米,建筑造型设计以大面积的花岗石外墙与纯净的玻璃幕墙的虚实对比、经典的柱廊空间、充满仪式感的大台阶,使到访的宾客感受到艺术的神圣,营造出安静、沉稳、返璞归真的建筑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音乐厅在外观及内部空间中,充分凸显成都元素。据介绍,音乐厅主体建筑的外观将大面积地使用菱形窗棂的叠加,在夜晚内部空间亮灯之后,整个主体建筑看上去有竹编灯笼的意象;在内部装修中,将把四川常见的传统建筑材料竹材,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再造,使其既保留竹子本身的特质,但耐久性、防火性等方面又符合现代公共建筑的要求。

  “音乐厅项目属于最复杂的综合性公共文化建筑,涵盖了十多项技术专业,建筑功能紧紧围绕观演这一基本功能,通过集合国际一流的建筑、结构、声学、舞台灯光、机械、音视频、室内设计、智能化等专业团队的经验,强强联合,实现‘为音乐而设计’,达到国际顶级的音质及演出效果。”相关负责人介绍。

  音乐厅何时问世?据介绍,成都城市音乐厅将按照回归经典、返璞归真的规划设计理念,实现“世界一流、时代之巅”的建设水准,计划于2018年8月18日前完工并投入使用,首秀将上演歌剧《图兰朵》。

  3条地铁线路直达

  地下停车场 共规划550个停车位

  未来,市民前往音乐厅欣赏表演,无论通过哪种交通方式,都会非常方便。记者了解到,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项目,将大量利用地下空间,着重疏通断头路,引入3号线、6号线等3条地铁项目。新增9条人行通道和10条行车道,并连通15条步行道,形成全新的交通网络。

  此外,音乐厅外还规划了一条下穿隧道,由一环路下穿科华南路,实现机动车快速到达。还将加密轨道交通线网,增设社区巴士线路,加强公交服务,实现人流快速集散;加密路网,增设通道(含地下通道),打通新生路至一环路段道路,形成界面连续、视线通透的廊道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地下空间将连通地下步行交通网,直达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沿锦江也将布局地铁线。城市音乐厅地下负三层至四层为地下停车库,共约550个停车位。以后可以乘坐地铁3号线去听音乐会。

  按照小街区规制的理念,还将对四川音乐学院周边区域同步进行建筑立面整治和风貌打造。同步完善音乐坊规划建设,构建国际化的音乐文化街区。

  “音乐厅和音乐坊,两者可以说是‘相得益彰’。”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音乐坊街区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与城市音乐厅同步投入使用。其规划区域西起新南路、北抵锦江、南达一环路,总体布局为“一心一轴,三区五街七点”。

  以“一心一轴”为核心,“一心”即城市音乐厅,“一轴”即依托丝竹路,打造“音乐大道”,作为音乐坊的产业发展轴、特色展示面与文化体验地。

  以“三区五街七点”作为功能拓展延伸,“三区”即3个音乐产业集聚片区,包括教育培训区、创作制作区、民俗音乐区;“五街”即5条音乐特色街,包括乐器展售特色街、创作体验特色街、教育培训特色街、音乐文化特色街、酒吧娱乐特色街;“七点”即形成7个街头艺人表演点。

  城建攻坚行动清单出炉

  成都明后年将开通5条地铁

  城市音乐厅的建设,只是近年来成都实施城建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成都发布城建攻坚2025计划,一个月前,一份涉及全域的“城建攻坚行动清单”已经出炉。

  通过一系列城乡建设项目的实施,成都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品质将更加优化,更多民生项目将在出行、文体、环境等方面为群众带来利好。成都将按照“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加快实现“中心城区加密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动加强,放射骨干形成,全域基本覆盖”目标。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650+”里程计划,加快推进。一是地铁运营里程“500+”——2016年开通运营4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工程;2017年开通运营4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7号线工程;2018年开通运营1号线三期和3号线二期工程;2019年开通运营5号线一二期、18号线一期、3号线三期工程;2020年底前开通运营6号线一二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工程。

  此外,还将实施地铁建设里程“150+”——2016年10月编制完成《成都市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上报国家发改委。在现代有轨电车项目方面,2016年4月开工建设IT大道现代有轨电车建设,2018年建成运营;2016年开工建设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项目,2018年建成运营。

  建1200公里街巷

  未来5年开建40余个大型市政项目

  除了轨道交通,成都正在进行小街区的提升,以此提高城市的品质,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

  目前,成都正在实施小街区街巷加密成网行动。按照“统一规划、分区实施,市级统筹、区为主体,系统推进、综合整治、成片提升”的原则,全面推进小街区规制,畅通城市微循环,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按照小街区规制实施约1200公里街巷路网,出台鼓励政策,鼓励国有单位非公共或半公共通道开放为市政通道、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约600公里街巷、在地块出让的规划条件中明确增加约240公里市政街巷通道;2016年启动相关前期工作和示范片区建设。

  2017年至2019年,每年实施约400公里街巷道路建设,至2020年末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路网密度提高到10.0公里/平方公里。此外,还将在中心城区按小街区规制划定100个街区,按照“小街区规制”理念,以精品街区和示范片区为引导,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行街区规制综合提升,从而推动旧城的有机更新。

  2016年出台“小街区规制”的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并启动6个示范区建设,2017年至2019年每年实施约18个街区,3年内完成60个、约40平方公里街区的综合整治。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街区规制综合整治分步推进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小街区提升的同时,成都还注重城市会客厅的打造,重点建设一批国际化、现代化的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城市级大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2016年,启动实施城市音乐厅、成都中心(市体育中心改造)等20余个项目。2017年,启动实施成都奥体中心、成都音乐主题公园等10余个项目。2018年,启动实施中国西部国际会议中心、成都图书馆新馆等10余个项目。按照“三年全面建成”的安排,2019年全面建成“成都中心”。

  启动宜居水岸工程

  明年新增1.1万个公共停车位

  除了钢筋水泥,城市还需用绿色来点缀。在生态建设方面,成都将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区,推进“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今年年底前启动西郊河综合改造、府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等市区级示范项目,在第一阶段要达到中心城区河岸通的要求。

  2017年,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宜居水岸工程建设,使宜居水岸项目初见成效。2018年—2019年7月,全面建成中心城区水网体系。完成中心城区6条主河道、76条支流沟渠的水网体系建设,优化“两江抱城”的水网格局,实现“水岸三通”。打通中心城区内所有断头河道;通过拆除现状河道周边的障碍物等,使道路畅通;通过增加景观绿带等方式,确保景观廊道与生态通道畅通。

  实现“500米见绿”的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约15平方米/人。二三圈层持续抓好川西林盘保护利用,2016-2020年,每年实施50个川西林盘保护利用工程。

  在公建配套方面,至2020年,计划实施公共配套设施2000余个,规划完成率达80%以上,全面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2016年,建设实施各类公共配套设施250余个;2017年,计划启动实施各类公共配套设施500个;2018年,计划启动实施各类公共配套设施600个;2019年,计划启动实施各类公共配套设施500个;2020年,计划启动实施各类公共配套设施200个。

  同步实施城市停车设施项目。2016年,建设实施公共停车泊位0.9万个,配建停车泊位8万个;2017年,启动实施公共停车泊位1.1万个,配建停车泊位8万个,总投资约109亿元;2018年,启动实施公共停车场泊位1.2万个,配建停车泊位7万个;2019-2020年,启动实施公共停车泊位2.5万个,配建停车泊位13万个。

  推进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升级

  3年后中心城区建成“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未来5年,成都的城市风貌会出现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未来,成都将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升级完善,实施各类各级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市、区、街、社”多层次、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加快建成一批城市级、大区级的大型文体公共设施项目。

  目前,成都已启动实施公共配套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推进各类居住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社区综合体、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公交场站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供给数量和质量,力争到2019年,中心城区新增各类公共配套设施1000余个,规划完成率达70%以上,需求满足率达95%以上。基本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华西都市报记者 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