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摘掉贫困帽步入小康道

26.04.2017  21:40

 

去年以来,广安区“六大靶向”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拔“穷根”,3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指标全面达标,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在4月22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会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县荣誉称号——

摘掉贫困帽步入小康道

2016年,广安区被列为全省首批5个“摘帽县”之一。作为小平家乡,摘掉戴了30年的贫困县帽子,既是头号政治任务,也是群众多年期盼。广安区以此为重、唯此为大,科学确立“一年摘帽、两年脱贫、两年奔康”战略部署,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深入开展住房安全、贫困村硬件达标等“九大行动”,靶向施策确保首战即胜,以发展型脱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

“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基础配套”

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

该区围绕“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目标,坚持易地搬迁与乡村旅游、美丽新村、产业发展“三结合”,实行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建设标准、工程验收“四统一”,建成涉及3942户10694人137个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行新居建设与旧房改造并举,对C级危房修旧如旧、除险加固,将D级危房建成经济适用、独具特色的川东民居,全面完成3256户危房改造任务。建成两座万吨供水厂,解决1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实施改厕、改厨、改水、改圈,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浴室的“四改三建”6723户,优质电网、宽带通讯、广播电视、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政策兜底”

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该区给每个贫困村匹配10—20万元产业周转金和3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长短结合”增收产业,建成龙安柚、柠檬等长效增收产业基地33万亩,退出贫困村均形成1—2个长效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小养殖、小种植,推动工商资本进农村,拓宽农产品收购渠道,贫困户庭院经济收入达总收入的10%以上。实施技能培训,1623名贫困人口通过能力提升实现就业。对创业实体给予10万元以内补贴,对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万元创业补贴,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000余人。每个贫困村开发公益岗位10个以上,每人每月补助300元。摘帽村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均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实现低保兜底、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扶持、养老保险代缴五个全覆盖。全面实行低保、贫困“两线并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60元/月·人。临时救助最高限额由1000元提高到3000元。

“改善硬件+提升软件+帮扶资助”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该区投入4亿余元,改扩建农村学校26所、幼儿园7所,添置电脑、班班通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建立乡村教师优先配置、交流选派、培养帮扶机制,向贫困村学校补充教师209名,交流轮岗优秀骨干教师16名,保障贫困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落实财政资金2059万元,募集社会助学资金135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每名贫困学生落实1名以上结对帮扶责任人,实现对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帮扶全覆盖。

“提升水平+保证基本+救助重困”

让贫困群众看病不再难

该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投入600万元建成85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投入6千余万元添置乡镇卫生院设备,新聘6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一线,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出台推行兜底保障和医疗救助29条硬性政策,实现“十免四补助”、新农合、大病救助、特殊门诊补偿、住院免起付线、先诊疗后结算六个100%全覆盖,区内就诊的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免收2.7万人次贫困群众一般诊疗费和院内会诊费。设立医疗爱心基金,对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后仍存在较大困难的重困家庭给予特别救助。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全面启动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集中托养+住房配套+特别救助”

让精准脱贫不留死角

该区针对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占比80%的实际,开展重病、重残特困人口集中供养试点,以乡镇为实施主体,采取政府政策性补贴、社会爱心捐赠的“财政资金+社会扶持”投入模式,利用村闲置学校或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对重病、重残特困人口实行集中托养,让健康家庭劳动力从繁重的陪护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带动家庭脱贫。针对外出务工贫困群众返乡后“无安全住房”问题,制定出台“统一修缮管护、预租全家外出户安全住房、村级廉租房和闲置资产安置、城区就业人员保障性住房安置”四大举措,修建农村廉租房530余套,配套城区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确保外出务工返乡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推动“住上好房子”实现全覆盖。针对遭遇突发灾难、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后仍特别困难的贫困家庭,出台《困难群众家庭特别救助实施办法》,设立500万元特别救助专项资金,予以特别扶持。

“感恩教育+自我管理+四好创建”让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开展扶贫扶志大行动,深挖先进典型,强化正面激励,开办农民夜校,开展文化下乡、荣辱感恩教育等活动,引导贫困户克服“贫困光荣、等靠要”等不良心态,形成感恩党、感恩社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组建“暖冬志愿者服务队”,进村入户做好贫困户、非贫困户、临界贫困户思想教育引导,增添脱贫攻坚助力。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出台贫困村村规民约和文明卫生公约,建立互评管理机制,常态治理城乡环境,推进法治乡村、调解文化大院建设,实现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引导贫困户自觉养成文明礼貌卫生好习惯。深化“四好村”创建,每村投入5万元推进“四好村”创建,出台农户环境卫生10条标准,定期评选乡风文明典型,村广播宣布文明户“红黑榜”,对红榜户给予物质奖励。每半月在区电视台排名公布31个摘帽村乡风文明情况,促进贫困村、贫困户乡风文明大提升。

(来源: 广安日报杜强 胡建华 周立伟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