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难题的巴中“公式” ——四川巴中市区县政协开展“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纪实
联合国2015年9月制定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一个就是消除贫穷和饥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临近,如何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称为“最艰巨的任务”。
举世瞩目、迫在眉睫。任重,道却不远,如同一道复杂的数学“方程式”摆在面前,而解题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五年。
四川巴中,地处秦巴山区,古称巴西郡、巴州,2000年6月撤地设市,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知道巴中的人不少,因为,这里曾是革命根据地,是红色老区。了解巴中的人不多,因为,这里很穷!
2015年,这个年轻的城市人均GDP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倒数第7,四川省倒数第1。
巴中有多穷?看看数字:巴中所辖三县两区均属贫困县区,建卡贫困人口达31.83万人,而全市人口只有410多万,贫困发生率达到7.76%。按照投入2万元解决一个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测算,31.83万人的脱贫需要63亿多元,这相当于2015年全市财政收入总额的3倍。
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交通、教育等等方面的不足,则成为横亘在这个美丽古城脱贫道路上的拦路虎。
巴中脱贫,是一道多元多次“方程”,不大好解。
然而巴中人却并不气馁,他们决心自己动手给出扶贫难题的巴中“公式”。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市委书记冯键在给人民政协报记者介绍情况时,把这8个字的巴中精神当成了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有了,还要有具体解题办法。既然是一道多元多次方程,便要有多元多次的办法,只靠党委政府,恐怕很难。
所幸,今年年初,巴中市区县政协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响应四川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实事”活动,开展了“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给出了一个有力的解题工具。
“百千万”的全称,是“百企千人帮万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是动员千余名政协委员兴办百余家企业,用三年时间实现帮扶万户贫困户脱贫。
今年下半年,巴中市政协就将换届了,包括主席李树海在内的不少委员将离开政协队伍。是什么驱使这些政协人在离开政协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还要“自讨苦吃”?而“百千万”活动又是否能够成为解开扶贫“方程式”的一把“金钥匙”?
公式一:想法+办法
“家乡贫困现实深深刺痛了我的心。”5月18日,不当老板当村官的巴中市政协委员苟民霖谈起当年的选择时这样说。
当选普济宫村村长之后,苟民霖几乎把全副身心投入到这个新的事业当中去,短短时间内,就把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像苟民霖这样回乡创业、带动贫困村脱贫的政协委员还有很多。
政协和政协委员参与扶贫,首先要搞清楚自身的优势与定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找到解开“方程式”的政协“公式”。
政协智力密集,可以深刻准确地找到贫困的“病根”;政协人才荟萃,可以建言献策,更可以牵线搭桥,可以直接参与……
巴中山好、水好、物产不少,为什么就换不成农村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市政协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经过深入广泛的调研后找到了“穷根儿”:优势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穷根儿”如何破?
“既要身临其境,更要身处其中。”这是李树海在活动之初便提给全体政协人的要求。
于是,越来越多的巴中政协人加入其中、身临其境。
于是,驻村联户帮扶、界别帮扶、履职成果帮扶和社会爱心帮扶……各种颇具政协特色的各种帮扶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创业帮扶将贫困群众置入致富产业链:目前,市区县政协委员创办经济实体132个,直接吸纳贫困户就业760多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3600多户。
驻村联户帮扶拉近了政协与贫困户的距离:354名市政协委员、33名市政协机关干部,联系帮扶9个贫困村、427个贫困户;巴州区政协挂联清江镇黄包村,16名干部职工帮扶贫困户48户;南江县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702户。
界别帮扶活动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得实惠:今年以来,市政协8个委员联络组已开展界别活动17次,受益群众达3000人次。
履职成果帮扶为贫困群众争取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围绕脱贫攻坚热点难题问题,市政协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专题视察,有关建议被市政府纳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巴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
社会爱心帮扶,民营企业成为主角:“市工商联常委以上会员组织精准结对帮村帮户已实现全覆盖”。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任小娟介绍说,市工商联把“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与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有机结合,323家企业与412个贫困村联姻合作签订《村企结对帮扶及共建协议书》,以期带动1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公式二:机制+平台
5月19日。巴中市政协“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第二次现场推进会在巴州区召开。巴州区政协主席邵瑜在汇报工作时俨然成了“数据党”,脱口说出一串数字:654321——6是六送,即送医、送教、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爱心;目标任务‘54321’,即组织动员回乡创业或回引企业50家,实现挂联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00元,区政协委员每年办实事300件以上,帮扶贫困户2000户,救助贫困大学生100名。
“目标任务一目了然,让每位委员都知道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邵瑜显然准备充分。
强化现场推动,是巴中市政协确保“百千万”帮扶活动不走过场、不“造盆景”,建立一个良好、长效机制的着力点。既总结前段工作成绩与问题,也有针对性地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从3月起,市政协每两月轮流在县区召开一次现场会,市政协委员、区县政协和委员联组代表、民主党派市委和市知联会代表参加。此前的3月29日,市政协在恩阳区召开了第一次现场推进会。“大家边走边看、边听边悟通过这种学习交流,总结活动成效,推广有效、管用、可复制的形式和做法。”市政协秘书长李含登说,会议地点实行区县政协主动申报的方式,一批带动力强、脱贫效果好的帮扶典型脱颖而出。
“活动开展4个月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问题有没有呢?我看不但有,还不少……”身材并不高大的李树海说话时嗓音洪亮,让推进会现场的麦克风显得有些多余。
李树海列举的问题尖锐、直接,让与会同志迅速忘掉了成绩,在接下来的议程里更加细心深入地直面问题,继而思考今后该怎么办。
于是,在微冷的雨中,与会人士来到巴州区政协常委黄培灿创办的盘兴中国西部物流园,深入了解这里以商招商、发展电商推动产业扶贫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雨势渐小,大家又驱车来到农工党巴州区总支在水宁寺镇龙台村帮扶的卫生室,几位农工党成员正在为当地患病贫困户诊断,背后墙上一张大表囊括了该村患病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与责任人;
雨势渐歇。在巴州区政协委员任勇创办的巴州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大家看到了郁郁葱葱的苗木。示范园涵盖了清江镇巾字村、环岭村,对当地贫困农民来说,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返包经营、资产入股等形式可以快速实现增收脱贫……
“百千万”活动要想持续开展、落地见效,长效机制必不可少。市政协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部署——《活动实施意见》《活动界别分组名单》《活动督查指导组工作方案》等文件连续出台,分解落实了市区县政协2016-2018年具体目标任务,形成了市政协主席会议牵头揽总的领导机制和公开透明的目标引导机制。
在手机上,点开“百千万”活动结对帮扶查询系统APP信息综合平台,市政协委员联组和各县区政协乃至每位委员的联系帮扶对象、帮扶举措一目了然,方便社会各界监督。
此外,市政协督导组还半月一督查,每季度一通报,将“百千万”脱贫帮扶活动纳入委员履职“五个一”活动。
“政协不是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却应该也可以成为生力军。政协委员既深入‘一线’又参与‘一线’,既发声更要给力。”市政协副主席张敏说。
公式三:倾力+倾情
看到吴正伟的老房子时让人心头一紧:泥泞的下坡土道边,一所东倒西歪的木质结构的房子破烂不堪,房顶的瓦片许多早已不见踪影。今年74岁的巴州区清江镇黄包村村民吴正伟,老伴比他还大一岁,大女儿带着患病的丈夫常年外出打工,二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原来的家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形容也不为过。
而在老房子前方不到30米,就是吴老汉的新居了。新居是在巴州区政协和政协机关派驻干部、村第一书记李忠的帮助下盖好的,卧室、厨房、猪圈、鱼塘样样不缺。
在黄包村,今年还有6户像吴正伟这样的贫困户住房得到了改造、新建。虽然屋子里只有简单的家具,但是有了新房,生活也就有了新希望。
而李忠也因此成了像吴正伟家一样贫困农户的政协“亲人”。
从今年2月苟民霖等23位政协委员在年初的市政协全会上联合发出帮扶脱贫活动的倡议以来,市区县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热烈响应。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无论是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还是政协各界别、各参加单位,当人人都做参与者推动者,个个都当参谋员、战斗员,脱贫攻坚的战斗就会打得迅速、有力。
截至5月中旬,“百千万”脱贫帮助活动开展以来的短短4个月,巴中全市政协系统1612名委员、115名不是委员的机关干部,已联系帮扶53个贫困村、1753个建卡贫困户,兴办实事好事2176件;个人捐赠和协调各类资金3.17亿多元。
“每一部华丽乐章,每一场精彩的大剧,高潮和最强音往往在结局。”李树海主席说。南江是巴中最穷的地方,李树海生于斯、长于斯,当过生产队长、乡镇干部,熟悉农业、亲近农民。可能正是缘于此,即将退休的他却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热情与精力。“脱贫,我们和老百姓一样等不起、慢不得、松不得。不能因为换届在即就有所松懈,要把助推脱贫攻坚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巴中素有“红军之乡”之称。革命战争年代,巴中贫困农民母送子、妻送夫,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参加红军的故事有很多。
今天,在巴中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关头,革命的战斗精神和历史担当仍在巴中传承、弘扬着。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巴山凝聚。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这道世界难题在巴中也一定能如期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