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出平湖——南江红鱼洞水库建设纪实
相传,在南江县桥亭乡对面的山洞里,只要有一群群身着红鳞的鱼儿顺流而出,聚集成团,红似火焰,就一定会天降甘霖。红鱼洞,便因此而得名。
相传,在南江县桥亭乡对面的山洞里,只要有一群群身着红鳞的鱼儿顺流而出,聚集成团,红似火焰,就一定会天降甘霖。红鱼洞,便因此而得名。
40年前,在此修一座水库就成为桥亭人的饭后谈资。2014年11月,桥亭人梦想成真,巴中第一座大型水库——红鱼洞水库破土动工。如今,移民安置点初具雏形,大坝枢纽临建工程即将完工,导流隧洞初步具备通水过流条件,泄洪洞及闸室建设正加快推进,干渠工程正式动工。预计到2019年,兼具灌溉、防洪、供水和旅游功能的红鱼洞水库全面完工,将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南江县和巴州区40多万亩灌面免受旱涝之苦,近100万人安全饮水得到保障。
●四年半时间,完成从规划到审批的接力赛,创大型水利工程审批速度之最
修建红鱼洞水库是南江人的期盼,也是巴中人民的期盼。洪涝、干旱的沉痛历史记忆总是让人刻骨铭心。
据不完全统计,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市发生特大洪灾30多次,其中尤以1965年、1969年、1974年、2003年、2007年、2010年最为严重;共发生重度干旱81次。目前全市尚有省定旱山村185个,缺水村236个,有超过2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后,四川提出在渠江流域新建一批防洪控制性水库的规划。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巴中,没有片刻的犹豫,顺势而上。
2008年11月,南江县红鱼洞水库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红鱼洞水库建设项目纳入水利部与四川省政府“十一五”大型水利合作项目,并写入省委1号文件。同年,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测量组进驻南江,红鱼洞水库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并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初稿。
2010年11月25日,国家水利部审批通过项目建议书。
2012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项目建议书。
2013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同年11月19日,一个载入巴中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史册的日子,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动员会在南江县桥亭乡桥亭村项目工地举行。
从无到有,从开始规划到立项审批,仅仅用了四年半时间。
四年半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然而就在这四年半中,谁又统计过有多少人为此洒下辛勤的汗水、有多少人从未停下奔波的脚步,又有多少人舍弃自己的小家,才换得这铭记丰碑的“惊鸿一瞥”!
市委书记李刚多次赴蓉进京汇报工作、争取项目,红鱼洞水库最终成为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工作之要。省财政厅、省扶贫移民局、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等省级主管部门也全力给予技术保障,全程指导前期工作,全心协调审批事项。
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我市成立了市、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南江县从机关和乡镇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筹备组,兵分三路,赴京、驻蓉、坚守库区灌区,全方位开展工作。采取倒排工期、责任到人、跟踪落实、考核问效等办法,充分汇集和调动各种资源,全力推动红鱼洞水库前期工作。
纵观国内大二型水库审批,从开始规划到立项审批一般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可以骄傲地说:巴中,创造了全国大型水利项目审批速度之最,而这样的速度被国家相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领导冠之为巴中的“红鱼洞速度”!
●观念思维的嬗变,用心用情的作风,务实奉献的精神,移民搬迁波澜不惊
移民搬迁,是大型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红鱼洞水库工程拆迁各类房屋15余万平方米,移民搬迁三千余人,搬迁安置强度前所未有。
“一开始群众也不认同。”桥亭乡副乡长夏攀直言,不少干部吃了闭门羹。问题出在哪?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群众的顾虑主要集中在:担心分配不公,发展不好,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等。
九龙湾原名张家塝,原计划在此建一个普通的移民安置点。群众认为生产生活设施不完备,不愿搬迁。工程指挥部一班人反复查看地形,一个大胆的设想出炉:既然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灾后重建资金还未使用,何不将桥亭乡政府整体搬迁至此,新建一个集镇。
于是,从北京请来专家,进行规划设计,一张美轮美奂的规划图随即呈现在人们眼前。从一个单纯的移民安置点到4A级风情旅游集镇,是红鱼洞人观念和思维的又一次飞跃。
为纪念这个即将诞生的新集镇,他们依据背后形似九龙的山体,把这里改名为九龙湾。
在规划图上,公路通到家门口,路灯新颖别致,便民超市、休闲广场、学校、医院、酒店各得其所、井然有序。这样设施齐全而漂亮的新规划一出,移民搬迁工作好做多了,许多准备拿着拆迁补偿款到城市定居的村民也回来了。
“看到安置点建设得这么好,我想在这里开个农家乐。”桥亭乡银堡村6社村民秦在祥在拿钱走人和进入安置点两个选择上反复三次,最后选择回到安置点。
不止是九龙湾,龙门滩和桂花园这两大移民安置点规划同样有特色,按照“大聚居+小分散”模式,统一图纸、统一样式,别墅式红色琉璃瓦坡屋顶楼房,美观大方。移民一家一个院子,横看成排,竖看成行。将移民安置、新村聚居、旅游服务深度融合,把移民安置点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
“有些移民安土重迁思想严重,坚决不肯搬,这就要我们干部跟老百姓绑在一起,用心处,用情帮,赢得群众支持。”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的基层干部谢尚斌说。在移民搬迁这场战役中,从事移民工作的干部经受住了考验。有的,家在眼前,却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长年累月难回趟家;有的,嗓子哑了,就依靠手势指挥,依靠手机短信进行交谈;有的,面对群众的一时误会和不冷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仍然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有的,儿女生病无法照看,父母生病无法尽孝……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挥泪拆家园,迁祖坟,别亲友,带着无尽的乡愁离别故土。桥亭乡桥亭村6组种植大户王树平不得不作出“牺牲”。依靠核桃、金银花种植,他家每年收入不菲。“红鱼洞水库施工后,我家的房屋、土地、林地将会全部被库区淹没。想到更多的人将会受益,我舍去这个小家又算什么?我相信,政府会把我们安置好的。”
桥亭乡凤凰村8社秦发珍平时在安置点工地上干点零活,说起搬迁,她眼泪止不住长流。“虽说,以前只是个土坯房,但也是一匹瓦一匹瓦挣出来的家业。”拆迁那天,秦发珍看着自己住了大半辈子修建的四合院倒下,心酸不已。
桥亭乡银堡村文书桂兴书是村里第一个倒房子的。随后,他动员7户亲戚迅速拆迁。“我是老党员老干部,关键时刻带头支持工作。”在桂兴书的带头下,银堡村的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作为红鱼洞水库移民安置最大的聚居地,九龙湾安置点规划人口5000余人。而今的九龙湾,群山环抱,白墙朱瓦,绿水白鹭。一期工程即将完工,4月底160余户居民将率先入住。
●把重任扛在肩上,把进度记在心里,红鱼洞水库建设者攻坚克难、奋勇当先
初春的南江红鱼洞库区,寒意还未完全褪去。
从南江县城出发,驱车从省道公路S101线沿河而上。省道S101线改线复建架设的桥梁、九龙湾移民搬迁安置点、大坝配套渠系工程……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红鱼洞水库建设项目包括大坝枢纽、导流隧洞、S101线改线复建、水库渠系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等5大工程,是我市单个投资额度最多、工程施工难度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项目。
按照工程设计,省道S101线红鱼洞至上两路段部分道路将被淹没,改线复建工作早在两年前就启动了。何甫是这个工程的总负责人,他介绍,由于是在峡谷深沟里施工,受地形影响,施工难度大得要命,这就叫“板凳上打麻将——摆不开场子”。
每天都有施工进度计划,每月都有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总。这些进度表就是决战的风向标。何甫每天都与工人泡在一起,优化施工方案、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大到资金拨付小到一根钢筋的绑扎,他都要操心和查看,是不是符合施工的要求和技术标准。
经过近2年的艰苦努力,长达15公里公路路基已基本成型,沿途一共修建10个隧道、36道涵洞、16座桥梁,堡坎护坡比比皆是,原计划三年工期有望提前一年完工,预计今年7月底将全面建成通车。
要赶在洪水到来之前,提前完成任务,大坝枢纽工程项目办负责人王勇亲自站在大坝上指挥和督战。他说,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任务,不能误点,否则就会拖整个工程建设的后腿,那他就成了“罪人”。他的一双手布满老茧,双眼长期充血,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工友们说他像一头“黄牛”。
在大坝枢纽施工现场,王勇如数家珍给记者介绍起大坝枢纽的情况。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基础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手段施工,项目部多次优化施工方案,克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各种施工难题。每天派出4个施工班组轮番施工,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大坝右岸肩开挖已进入扫尾阶段,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合系统、骨料开采系统等临建工程基本完工,溢洪道、取水口等主体工程建设即将完工,预计今年9月实现围堰截流。
导流隧洞工程是红鱼洞水库的先导性工程,泄洪洞及闸室建设尤为关键,别看这个工程小,它是整个工程的“咽喉”。杨坤是负责闸室开挖的工人之一,这个来自青海省的年轻小伙子,看上去可爱憨厚。中午他迅速扒了几口饭,就奔向工地。他说,导流隧洞承担导流泄洪的使命,为了赶工期,他已经一个月没休息了。
在红鱼洞水库最大移民安置点九龙湾集镇建设现场,秦家坪、九龙寺、观音庙三个安置点沿集镇主干道次第分布。集镇8.6公里的主干道已经成型,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刚劲的挖掘机正在挖坑栽树,绿化道路,工人们在装修、粉刷房子。
65岁的鲜泗文老人对记者说,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搬进新居了。他打算搬到新的聚居点后一家人搞乡村旅游开发。他做梦都没想到这半山腰可以搞旅游开发,而且公路修到家门口。
全长163.25公里的红鱼洞水库灌区渠系工程作为红鱼洞水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于3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对于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促进沿线的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队队长张新云,在春节期间把家人接到工地上来过年;大坝枢纽工作人员林志,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也没有回家;征地工作人员石茂德在下乡的路上,小腿被毒刺扎了却全然不知,直到大面积发炎才发现……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建设者艰辛付出,舍小家股顾大家,才有红鱼洞水库各项工程的快速推进。
红鱼洞水库管理局局长张洪祥对记者说,市委市政府和南江县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红鱼洞水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各级各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强化技术攻关、强化指导监督;建设者们日夜兼程,把高质量高标准建好红鱼洞水库的重任扛在肩上,攻坚克难,坚持节假日不放空、坚持昼夜施工不断档、坚持现场监理不掉链,按照阶段目标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程。截至一季度,红鱼洞水库累计完成投资2.4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8.1亿元,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大坝枢纽工程的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合系统、骨料开采系统等临建工程基本完工,溢洪道、取水口等主体工程建设即将完工;导流隧洞垫层混凝土已浇筑完工,初步具备通水过流条件,泄洪洞及闸室建设正加快推进;渠系工程正式动工,干渠Ⅰ标营地、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干渠Ⅱ-Ⅳ标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省道S101线复建接近尾声,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围堰区移民搬迁基本完成,移民安置点建设稳步推进,部分移民已搬迁入住。
●创新多元融资模式,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有效化解工程建设的资金之困
红鱼洞水库规划总投资31.89亿元。据初步估计,整个红鱼洞建成后,耗资至少50亿元以上。在地方财力薄弱且中央财政资金还未拨付的情况下,申报审批立项、移民搬迁、道路改建……一系列大量的前期工作不能因此停滞。多元开放的投融资体制在红鱼洞水库建设中由此而诞生。
“每一项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移民安置区的建设也一样不能‘脱俗’。去年九月份,中央财政资金到账,而我们这些工作已经在前年就开始启动了。”红鱼洞水库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杨子中说:“这么大的工程是等不起的!”
钱从哪里来?
PPP模式便成功运用到红鱼洞水库项目建设。江西宏盛投入1个多亿加入了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对S101线复建工程又投资了近4亿元。
因为社会资本的成功引入,使得安置点建设顺利进行,S101复建工程竣工时间也因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
如果说民间资金的引入有效缓解了地方配套资金的压力,那么信贷支持更是为红鱼洞水库建设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2014年4月导流隧洞工程正式开建,去年3月大坝枢纽工程正式开建。资金严重短缺,工期更是不等人。开会、商讨,再开会、再商讨……这样的会议至少开了不下十次。
凝聚智慧,群策群力。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路被红鱼洞水库建设管理者们走得通畅无阻。那就是银政合作、政企合作。南江县政府以县国有资产抵押、财政担保贴息的方式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与农发行“牵手”,申请到前期工作经费贷款8000万元、垫付性贷款8亿元和过桥贷款6.8亿元。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行长张勇说,此举是全国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和业主创新合作模式、推进项目建设的首例,而这笔贷款也是目前该行贷出的最大一笔款项。
“一分钱对我们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作为分管红鱼洞建设资金的杨子中把钱看得特别“重”,连片扶贫资金、新村建设项目资金、交通项目资金、水利项目资金,凡是红鱼洞水库库区所覆盖的乡镇、村社的项目资金,全部集中打捆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迁建,从而有效弥补了项目配套资金短缺和不足的短板。
2016年1月26日,在全省水务局长会议上,红鱼洞水库建设管理局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社会融资+银政合作+项目资金整合这样的多元开放投融资体制的成功尝试,得到省领导和参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链接:
红鱼洞水库位于嘉陵江支流水系南江桥亭乡境内,是渠江流域重要的防洪工程,是全国“172”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控制流域面积316平方公里,年平均来水量2.14亿立方米,水库最大坝高104.8米,坝顶长209米,库区湖面长13.7公里,正常蓄水位650米,总库容1.67亿立方米,是一座兼具农业灌溉、防洪和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等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灌区包括南江县、巴州区30个乡镇258个村,灌溉面积40.96万亩,并为沿线100万人提供生活用水。规划总投资31.9亿元,工期48个月。工程建成后,配合城区局部河段整治,南江县城的防洪标准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为桥亭人的饭后谈资。2014年11月,桥亭人梦想成真,巴中第一座大型水库——红鱼洞水库破土动工。如今,移民安置点初具雏形,大坝枢纽临建工程即将完工,导流隧洞初步具备通水过流条件,泄洪洞及闸室建设正加快推进,干渠工程正式动工。预计到2019年,兼具灌溉、防洪、供水和旅游功能的红鱼洞水库全面完工,将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南江县和巴州区40多万亩灌面免受旱涝之苦,近100万人安全饮水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