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径 小规模 组团式 生态化

03.07.2014  10:39

 

城镇化的进程并不是城进乡退的抉择,而是城乡一体化的呈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应顺应自然、注重历史文脉,保留农村与城市的功能性差别,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情感有承载依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在这场“守护乡愁”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都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打造新农村综合体。具体而言,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四态合一”,在城镇规划区外,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建设新农村综合体。

 

近日,成都开展“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再度发力,《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从规划选址、风貌设计、集约节约用地、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加强我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按“小组生”理念建设新农村综合体,不割断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伤害自然生态的禀赋,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保留乡村的特色和味道,保留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时光。居住条件改善了,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让生活便利了,但原来的树林、道路、沟渠还在那里,我们从小生长的那个村落并没有消失。这样建设出的新农村综合体,完全能够守护我们的乡愁。

 

城镇化寄语

 

幸福村村民李华富

 

真正没有想到,新建的安置点可以保留我家几棵老树,尤其是那棵歪着长的青杠树。我听说我爷爷小时候那棵树就在院子里了,小时候我们还经常顺着歪的树干往上爬。以后住进新居,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还是可以爬这棵树,这种城镇化才是真正幸福的城镇化。

 

新居

 

与生态兼得

 

点位: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幸福田园二期

 

亮点:留下大树,留住村民的童年记忆;利用湿地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这棵树 少修一幢房

 

昨日,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9组村民李华富又一次来到幸福田园二期新农村综合体的施工现场,看自己未来的房子修到什么进度,在这里他重逢了在自家院子里生长了上百年的那棵青杠树,“这棵树,我爷爷说在他小时候就长在我们院子里了。这次修新房我最高兴的就是这棵树没有砍。

 

去年,幸福田园二期启动筹备工作。在征求村民意见时,大部分村民都表示拥护,但也有村民有些犹豫。因为幸福村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是花木,生态环境良好。如果集中居住,虽然住房条件会极大改善,但生态肯定就没以前好了。“还有些树是两三代人都长在那里的,我们从小就看到的,都有感情了。”村民们担心老树被砍,也担心生态环境变差。

 

就在去年,成都市提出了在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的过程中,采用“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理念,镇上的干部向村民们传达并解释后,村民们彻底放心了。

 

幸福田园二期新农村综合体于今年三月开始动工建设。二期综合体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建设,在设计建设时尽量保留原来的地形地貌,更注重按照乡村自然肌理,以原有的林盘院落为基础,依托原有的水田林路修建新居。

 

在3组团的小区中央,共有10多棵树被保留,这些树的存活时间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在小区周围,保留下来的树更多。在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这些标注了“保留”字样的树,“虽然这些树木穿插在工地中间,给施工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为了保留乡村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这些树木的保留是很必要的。”项目现场负责人邓启文说。

 

李华富家那棵歪着长的树叫青杠树,有上百年历史了,这种树在当地比较少见,加之树形奇特,跟地面呈45度倾斜,可说是当地一景。”村支书郭建平告诉记者,本来3组团设计了10幢房屋,就是为了保留那棵青杠树,减少了一幢,现在只有9幢。

 

规划未来产业 帮助村民增收

 

居住在公园里、工作在田园里,一派田园风光。”这是对农民居住在幸福田园二期最完美的规划。“说到底,项目最后还是要落脚在产业发展上来,生态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促进生态不断优化,这才是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郭建平说。

 

除了原本的花木产业,住进新居后的村民未来的产业又在哪里?据介绍,二期预留了商业用房,将来经营乡村客栈、养老中心和特色餐饮。

 

幸福田园未来的产业发展引起了温江区相关部门的重视,区旅游局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的专业旅游规划公司,按照“景村合一、产村一体”的发展理念为幸福村制作《4A级景区创建规划》。与此同时,还聘请旅游专家免费为近300名幸福村民培训旅游技能,为村民将来从事旅游业做好准备。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不能赶农民上楼,不能照搬城镇建设模式,确保农民生产生活得到便利,确保农村田园风貌得到保持,确保农村和城镇功能性差别不被消除。这是成都市城镇化的构想。”万春镇党委副书记向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的幸福村不止是农民集中居住区,还是一个4A级景区,会是温江一个乡村休闲旅游的亮点。”

 

城镇化寄语

 

香林村4社韩群英

 

从来没想过自己能住进这样的房子和小区。现在的小区不仅同步规划配套了水、电、气、视、讯,村民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和清水游道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也很齐全。真正享受到了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田园城市化生活。希望香林村的产业项目越搞越好,村民的荷包也会越来越鼓。

 

新居 改变了生活方式

 

点位:大邑县苏家镇香林村

 

亮点: 民居融入安仁公馆建筑风格, 集中连片发展观光农业

 

给茉莉花、兰草浇水,清扫庭院……昨日,家住大邑县苏家镇香林村4社的韩群英一大早就开始忙里忙外,连龙门子上挂着的一副棕色木对联也擦了擦灰尘。“鸟语林香摇竹影,莺歌水畔落梅花”,韩大姐的公公杜大爷今年87岁了,他站在门口抬了抬老花眼镜,连着念了两遍对联,连连说好。

 

路宽了、房靓了、荷包鼓了,老百姓的生活闲适而惬意。香林村按照“四态合一”的理念,建设“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集成配套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引入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观光农业。农民住进了园林式小区,真正享受到了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田园生活。香林村示范点目前1、2号组团已安置农户65户263人。

 

借景打造生态社区公园

 

记者在香林村看到,家家户户二楼露台上都有青砖砌成的镂空梅花丁女儿墙,前院外墙上装饰了鱼鳞形、花朵形、铜钱形的什锦瓦花窗, 色彩质朴的外墙彩画讲述着耕牛犁地等一个个农耕文化故事……

 

香林村所在的苏家镇原本属于安仁镇,老式的川西民居多少受安仁公馆建筑风格影响。因此,此次民居规划融入安仁公馆建筑风格元素,并将本地农耕文化做成了文化墙。”该镇负责人罗新丽对记者解释了设计理念,她指着每户二楼外墙上小小的灰塑笑着说,你看,这里也隐藏着公馆建筑元素。

 

融入了安仁公馆建筑风格元素的川西民居,让居民仿佛找回了旧时光。看着如今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杜大爷笑得合不拢嘴,“既有以前老房子的样子,又是现代化的小楼房。”他笑着说,林盘干净,风景也漂亮,就像住在公园里,好处数都数不过来。

 

集中连片发展观光农业

 

搬进新房子后,买了新沙发、新电视、新家具,厨房里安了橱柜和抽油烟机,社区里水、电、气、光纤都通了。”韩群英的语气里都是满足感,以前林盘里大都是破旧的小青瓦房,大家都羡慕唯一的一栋两层小楼,林盘里也脏得很。现在,居民都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每天由保洁员清运。

 

做完家务,韩群英准备出门干活了。她告诉记者,家里近4亩土地全部流转了,每年能收入5000元左右。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丈夫在县城做水果生意,自己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如今虽然不种田了,但是闲不住,就在林盘旁的农家乐和苗木基地打工,加上新农保每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她说,这种好日子以前想都没想过。

 

如今,香林村周边已发展了有机蔬菜、生态苗木种植等,集中连片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土地整理流转,引进了格林庄园、金桂园等乡村度假酒店项目,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下一步,还将按照“一线一品”,进一步打造成都市现代欣赏性农业示范基地。本报记者 李颖 文/图

 

城镇化寄语

 

鱼坝村村民雷代蓉

 

房子修得漂亮,周围有山有水,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眼看着夹关镇一天一个样的变化,就像一个旅游区, 外地游客开始多起来,今后要发展乡村旅游,相信会有很多城里人来这里休闲、住宿,咱老百姓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加好过。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加好过。

 

新居 改变了生产方式

 

点位:邛崃夹关镇周河扁安置点

 

亮点:新家分布在山林间,与山林、竹林融为一体,形成具有现代生活居家模式的乡村聚落

 

来到邛崃市夹关镇,穿过茶马古道的古街,一个大湖呈现在眼前,生态山水景观让人心醉,继续向天台山方向走,一个名为“周河扁”的“小组生”安置点映入眼帘。在这里,一幢幢淡黄、青砖相间的“小洋楼”依山傍水,沿着曲径小道,记者碰到了刚刚劳作完回家的鱼坝村村民雷代蓉,她非常热情地将记者请进家中。“房子修得漂亮,周围有山有水,城里人都羡慕哦!”当问到今后的打算时,雷代蓉一脸的喜悦,她说,今后要发展乡村旅游,相信会有很多城里人来这里休闲、住宿。

 

周河扁”是邛崃“小组生”安置点的一个代表。通过重建,一个生态、具有产业支撑的农村新型社区已经呼之欲出,有力地推动了邛崃新型城镇化进程。

 

突出生态本底

 

实现安居美梦

 

在周河扁安置点,记者看到,建筑群体被设计师巧妙排布在山林间,与周边山林、竹林融为一体,一种富有多种元素的生态美景让人陶醉。村民住在新居后,在房前屋后间种上了莴笋、白菜等绿色蔬菜,色彩各异的花卉也把这里装扮得分外美丽。

 

像周河扁这样的安置点,是邛崃市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理念规划打造出来的。”据邛崃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保护和利用以川西林盘为代表的生态环境,该市转变了农村房屋夹道修建,行列式、军营式布局的传统观念,按照“四态合一”的要求,突出生态本底,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形成错落有致的布局,保持了聚居点的原生态风貌,形成了生态和谐的新社区。

 

新型城镇化

 

推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重建,如今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夹关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将依托天台山和平乐古镇的辐射作用,突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的双重功能,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将夹关镇建设成为以“夹门水寨、多彩茶乡”为主题的全产业链的现代川西风情小镇。而这,正是村民发展旅游的底气所在。

 

一个个“小组生”安置点,正逐步成为一个个农村新型社区。据悉,邛崃在灾后重建中坚持“四个结合”:将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注重体现川西民居特色和保护传统民居风貌,构建产村相融的现代新村;与生态移民结合,结合地灾避让,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开展生态移民,引导不宜居住区的农民向城镇或集中居住区转移;与深化农村改革相结合,将改革创新贯穿到灾后重建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农村改革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

 

城镇化寄语

 

青杠树村村民邱应章

 

我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多年,电梯公寓、洋房、别墅都修过,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乡村别墅”。村里环境变得这么好,是回乡干事业的时候了,我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青杠树村景区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新居

 

成了新景点

 

点位: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

 

亮点:通过绿道、乡村酒店等旅游设施,青杠树村将和镇上主景区融为一体,游客顺着景观道、随着河流,就可以信步到达新居点位,从而带动青杠树村旅游产业发展。

 

从航拍图上看青杠树村,九个川西民居聚居组团,如珍珠般散落在田野间,茂林修竹,绿水环绕,好一派“院在田中、院田相连”的川西田园风光。

 

走进青杠树村,但见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家家门前有小院,户户门外有菜园,小院里幽兰飘香,菜园里四季豆爬上了高高的架子。

 

循着幽幽的青石板路一路走来,重要节点处,还点缀着牌坊、水车、凉亭等景观,清代老院子、百年古井等文化遗迹,也经过改造和景观化处理,让这个川西平原上普通的乡村耐人寻味。

 

生态提升 房屋为树木让路

 

谈起青杠树村的华丽转身,村党支部书记韩忠认为,“注重川西林盘特色,生态田园风光和保持农村特点”这一原则的刚性执行,是重要原因之一。青杠树村新农村综合体规划之初,县上相关部门就林盘中原有的大树、竹林进行测绘,然后将数据交给设计单位,建设中统一保护。

 

让韩忠记忆深刻的是,9号点位施工过程中,一处塔吊由于事先计算不准确,打下基础,竖立起塔吊才发现,长长的吊臂被一片树林挡住,怎么办?村里紧急召集有建筑经验的村民与施工队一道商量,最后作出了升高塔吊,再削去树尖的办法,这样各自“退让一步”,保留了那片珍贵的香樟、泡桐、水杉。“二三十棵树,是村里的一道风景线呢!

 

在“房屋为树木让路”的同时,村里数十条斗渠、支渠也全都保留下来,就像人的毛细血管,它把都江堰的水引入村里,变成了具有灌溉、景观双重功能的生态渠。这才有了如今大树掩映、竹林丛生、沟渠纵横的乡村美景。

 

以成本价 拍下村里环境卫生维护

 

在青杠树村采访,我们看到,每隔几步就有垃圾箱,每隔几百米就有垃圾综合堆放点,还有像城市小区那样的保洁人员,对小区的道路进行仔细地清扫。谈起村里的保洁,韩忠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今年初,村里对九个居住点的环境卫生维护、垃圾清运进行招标,一位村民以15.9万元拍下,而去年在不到半年时间,村里的这项花费达18.6万元。

 

大家都晓得,除去人员工资、保险,以及设备购买等,基本没有赚头。”韩忠说,这位村民的奉献精神,让大家敬佩。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村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综合体建成后,村民捐出了自家的树木,栽种在院落中,现在如果有人向沟渠中扔杂物,马上就会有别的村民过来制止。

 

乡村农家客栈 村民准备加盟

 

湖上穿行着乌篷船,湖畔遍植玫瑰、熏衣草……青杠树“小组生”项目建设,还催生了不少乡村美景,青杠树村8号点位和9号点位之间的“香草湖生态湿地”,以前是一片“下湿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沙西线旁一景。

 

今年端午节牵手儿童节,青杠树村也再次成为游客追捧的对象,休闲度假的人们奔着迷人的田园风光而来,泛舟香草湖,骑游乡间路,湖边垂钓,游览农耕博物馆。村民邱应章承包的田园坝坝筵,端午节期间,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

 

在外搞了多年建筑的邱应章,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当村里将总面积逾千平方米的田园坝坝宴、田园乡村客栈等旅游资源拿出来招标时,他义无反顾地回村创业。“仅装修一项,就花了200多万元,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投资项目。”准备大干一番的邱应章,与朋友联手投资,如今拥有餐饮、休闲、住宿一条龙的服务项目。

 

咱们村正在积极创建国家4A景区,旅游的标识标牌正在完善,村里还积极引进旅游项目。”村民程家荣谈起村里正在谋划的旅游业也是头头是道,他想等乡村连锁客栈模式成熟了,再将自家整栋房屋全部打造成乡村农家客栈。(记者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