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志愿服务有了"朋友圈" 爱心触手可及

05.03.2015  11:23

  “志愿四川”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正式运营,开通了志愿者注册通道。当天下午3时至6时,短短三小时内,平台上的注册志愿者就新增了50多名,达到54700人。

  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省文明办联合省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及21市(州)成立“学雷锋爱心联盟”,利用热线、QQ群汇聚各方爱心力量。当天,成都“学雷锋爱心联盟”将倡议成都的138万志愿者走进成都的百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不断汲取力量扩充壮大着的四川志愿者大队伍。

  近年来,利用网站、QQ、微信、手机APP等流行的通信工具和新技术手段搭建互动平台,汇聚志愿力量,成为我省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一大亮点,并逐渐发挥出惊人作用。

  网络平台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

  “打造‘志愿四川’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思维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的需要。”团省委副书记、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克克告诉记者说。

  去年3月,团省委提出“志愿服务,触手可及,人人可为”的工作目标。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团省委从去年5月起开始研发该平台,去年12月5日试运行。正式发布后,公众可以通过该平台网站注册成为志愿者,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根据手机定位就近就便寻找志愿团队,参加志愿活动。和线下报名相比,其方便性和快捷性不言而喻;其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长、提供志愿者招募等服务,也有助于我省志愿者的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目前,平台的志愿者后台管理系统、门户网站、手机APP等三大系统已基本建成,后期还将继续建设捐赠系统、义卖系统、志愿者就业系统、应急调度等系统。

  “利用新技术手段推动供需信息对接,效果是惊人的。” 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之昊深有感触,“以前大家可能需要某个理由才加入志愿者组织或参加志愿活动,但有了这个平台,大家随时随地轻点手机就可以参加志愿服务,这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平台上可以自主选择加入哪个志愿团队,参与哪些志愿服务,帮助哪些人,这种互动有点像玩微信的朋友圈。”成都市民王小麦说。

  记者从平台上看到,截至4日下午18时,在平台注册的志愿者已达54700人,志愿团队达1172个,并且还在持续增加。通过网站和手机APP,无数志愿者与志愿团队、志愿活动的衔接无声而又火热地进行。

  爱心联盟搭建爱心帮扶长效平台

  以新技术手段搭建平台,将更多志愿者、志愿团队以及帮扶对象圈进“朋友圈”,增加联系互动,我省早已开始探路。去年,省文明办就结合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码上学雷锋”、“码上圆梦”活动。

  其中,“码上学雷锋”将省文明办和21个市州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和志愿者优秀事迹拼接合成一个“二维码”雷锋形象,公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公益活动。“码上圆梦”则汇集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100个心愿,公众“扫码”即可认领完成心愿。据统计,去年参加了活动的人数达100多万。

  “我们不用出面,所有信息对接直接在微信上就完成了,很容易激发人们做好事的行动。”省志愿服务基金会秘书长张琳回忆说,去年就有一位宜宾的爱心人士通过微信“扫码”认领了凉山州儿童想要图书的心愿,并购买了一套图书送到省文明办。

  有了“码上学雷锋”的成功“试水”,今年,省文明办迈出了更大一步:联合省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及21市(州)同时成立“学雷锋爱心联盟”。各地将通过开通热线及建立QQ群,吸引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爱心企业、文明单位、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和广大群众加入,与老弱病残、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

  “联盟成立后,社区是重要的衔接纽带。”张琳说,以前很多注册志愿者由于找不到“组织”,对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今后通过联盟汇聚到的志愿力量,他们可以及时接收社区发布的志愿服务信息,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志愿服务。

  “等联盟成立后,下一步就可以开发手机APP了。”张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