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要做扶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

28.12.2015  09:24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当前,全国贫困人口超过7000万人,扶贫面临历史“大考”。直接面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线工作的县委书记,要不断提高作为“一线总指挥”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在扶贫攻坚战中统揽全局、敢做善成、勇上前线。

 

  抓扶贫攻坚,县委书记要统揽全局

  作为“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应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正确处理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等重要关系,统揽扶贫开发的总体工作。

  着力统筹协调,形成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任务必须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县委书记要以全局眼光和开放思维抓好对接,有效整合资源进行精准帮扶。要抓好上下对接,加强与省市(州)的沟通联系;抓好地区对接,积极促成与发达地区对口帮扶、互利合作的扶贫新路;抓好政社对接,整合政府和社会扶贫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抓好部门对接,促进县级部门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

  着力机制创新,建立全保障模式。县委书记要带头想办法、拿主意、定方向,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真正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积极探索投资收益扶贫、委托理财分红等扶贫资金投资新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实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模式;创新对口帮扶机制,真正因人因地、因致贫原因、因贫困类型施策;创新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简便可行的统计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

  着力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干部。要将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坚决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落实好向贫困地区村级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举措,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抓好驻村帮扶队伍建设,按需选派干部组成强有力的驻村帮扶工作组,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工作组不撤出。

  抓扶贫攻坚,县委书记要敢做善成

  现在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5年时间,扶贫工作必须只争朝夕。县委书记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措施抓在手上,不辱使命,敢做善成。

  心系老乡,做群众的贴心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做群众的贴心人”是县委书记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方向。心系老乡,重在克服不正确的政绩观,抛弃错误的扶贫观,把“绊脚村”变成“聚宝村”。心系老乡,重在一举一动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形成“1+1>2”的协同效应,重在与贫困群众共甘同苦,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做到不让一个贫困乡村和一户贫困群众掉队。

  担当担责,做班子的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必须以战无不胜的信念、舍我其谁的气势,铁肩担责、攻坚克难。敢担当,就是不能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看到风险就挂免战牌,要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必胜决心,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敢担责,就是要以一县之“”、一地之“”的角色定位,以民不富心不安、县不强心不甘的目标定位,落实县委书记第一责任制,负重前行、责无旁贷,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变革思维,做发展的开路人。我们在扶贫开发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旧的政策效应和制度红利已经释放殆尽,未来必须以“精准扶贫”为政策导向,求新、求变、求异,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作为“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要进行思维革命,打破思想禁区,用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破解扶贫中的瓶颈,用“世界思维”方式利用全球资源来化解本地贫困难题。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机会,在缺乏资源的地方挖掘财富,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坚定不移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赢扶贫攻坚战。

  抓扶贫攻坚,县委书记要勇上前线

  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要回答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三个问题,县委书记必须指挥在最前面、实干在最前线,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注重以身作则,确保廉洁扶贫。县委书记应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专题教育成果助推精准扶贫,用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检验落实“三严三实”的实际成效。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廉洁扶贫要严格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户的脱贫任务上来,实实在在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廉洁扶贫要科学有效地安排扶贫资金,科学规划扶贫项目,让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聚力工作突破,确保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在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县委书记必须对区域内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心中有底,对扶贫方略胸有成竹。这就要求“一把手”走出办公室,多走访、多调研,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同理扶贫攻坚思路,找准贫困原因,针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制定有利于扶贫攻坚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细化责任落实,确保同步小康。县委书记要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责任要落实到人,确保每个贫困村都至少有一个单位联系帮扶,每个贫困户都有专门帮扶责任人,实现包村包户全覆盖;目标要分解到位,县、乡、村各级扶贫的任务、目标都要清清楚楚,落实在具体项目上;监督要跟踪到点,重点督查干部队伍是否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攻坚上,扶贫政策和资金是否得到严格落实,扶贫措施和办法是否精准到位等。

(陈井安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