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加融智 输血更造血——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以金融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13.06.2016  14:41

 

□薛莲

        6月的川北大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虽然只是初夏,却已是骄阳似火。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郑国雨带领相关人员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剑阁县涂山乡涂山村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中国银行捐资修建的水池旁,闻讯前来的70多岁的李仕坤老人紧紧握住郑国雨的手,感激地说:“我们涂山村缺水,七、十组的57户260人,以前冬天要到几公里外的水库去背水喝。没想到中行不仅派来了能吃苦耐劳的帮扶干部,还给我们送来了解决困难的资金,这口饮水池修好后,完全满足了全村人的饮水,我们期盼了多年的心愿,在中国银行的帮助下实现了。”——这只是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秉承“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总行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大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截至目前,四川中行定点帮扶对象遍布39个贫困县、50个贫困村,定点帮扶贫困家庭1500余户。其中,绵阳平武县高村乡民主村、绵阳安州区黄土镇民主村、资阳江源镇同乐村、广元公兴镇茶垭村已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因地因时施策  精准输血济民生
        精准扶贫首先要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交通难、喝水难、就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彻底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关于这点四川中行一直在努力。
        剑阁地处四川盆地与秦巴山区交界处,自古就是川陕之咽喉,蜀北之屏障,境内群山连绵,道路崎岖,有着“剑门天下险”的说法。险峻的山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但也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制约。如今,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代替了原来的土路。6月3日,李明禄的媳妇刘凤琼挺着怀孕8个月的大肚子,不停擦拭眼角激动的泪水,连声对前来看望她的四川中行的领导说:“感谢你们修好了村道路和组道路。
        要脱贫先修路。据统计,近年来四川中行除了投入无偿帮扶资金外,还多次以捐款等形式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村修建通村、通组、入户道路23条50余公里,修建村级两委会8处15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安全饮水是四川中行领导十分关心的又一个问题。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原来,涂山村属于高山村,十年九旱,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全村村民的饮用水都要下到2公里外的水库去背水喝,村民急切盼望解决饮水问题。四川中行派驻干部唐良富了解情况后,当即与村干部商量,在省分行大力支持下,用帮扶资金修建了一个1000立方米的饮水池,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近70年的饮水问题。像这样的事例在四川中行并不鲜见。据统计,近年来四川中行整治维修山平塘48口,扶持400余户农户改水,修建饮用水塔16座,铺设主管道上万米,使贫困地区1000余农户喝上了放心水。
        除了基础民生设施扶贫,2015年以来,四川中行围绕“精准输血”做文章,大力开展认领帮扶。从广元市剑阁县、青川县、南充市高坪区到广安市广安区、达州市开江县,再到巴中市南江县、凉山州普格县,四川中行针对75户贫困家庭采用了贫困地所在行牵头、其余分支行和省分行部门联动参与的“N→1认领帮扶模式”,力争3年内实现脱贫目标。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该行已在全省共建贫困户卡1568户,针对这些贫困户在行内自发组织捐款已达30余万元。
        修路建池、改房造厕、填沟平地……四川中行正用实际行动为贫困农户打通一条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发挥专业优势  强力造血助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扶贫不如造血扶贫。6月1日下午,郑国雨一行不顾连续驱车4个多小时的疲劳,冒着小雨,赶往巴州区枣林镇清溪沟村,捐赠援助物资,为贫困农户送去中国银行的温暖关爱,并与当地镇、村干部和中行驻村干部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村里贫困户数量、致贫原因、产业发展等情况。在清溪沟村特色产业园内,当了解到该村利用坡、台、院、地种植中药材和莲藕,促进农民增收时,四川中行提出“实施产业脱贫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扶贫手段,是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关键。如果只有初级农产品,没有后续加工链条,不仅产品附加值低,而且也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必须因地制宜地引进资质可靠的加工企业,探索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才能打通产业链拓展的‘堵点’,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更好促进农户稳定增收。中国银行也将为此提供相应金融支持。
        近年来四川中行视产业扶贫为己任,积极腾挪资金和规模,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投放到农村产业扶贫领域。特别是改变了以往支农贷款主要投放于种植业、养殖业的做法,四川中行在大力支持种养业的基础上,按照“优先满足、优先发放”的原则,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开辟了“绿色信贷通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新兴农业,延伸贷款的支农作用。截至今年4月末,该行扶贫惠农各项贷款余额已近50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了3倍多。几年来,该行积极支持了如新希望、通威股份、邦立达、北大荒等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在全省贫困县的产业投入;积极支持当地县支行与城区行联动互助,做大做强全省贫困县当地水电、铁路、公路等项目的施工企业上下游客户。
        此外,四川中行还结合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当地农业产业化、集中化发展需求,开发了“立业通”,协助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购置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传统农业种植向工业化深加工的转变;为了促进当地林业发展,创新“园林通宝”,促进林农增收;面向农业生产居民和涉农中小企业主推出“福农借记卡”并实现发卡近90万张,实行跨行或异地取款手续免费、免年费等优惠。特别是近一年来,四川中行积极“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扩大在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范围。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县域机构设立村镇银行4家;在广元、达州、绵阳、德阳、温江等地区建立了近50个具备“金融+电商”功能的助农取款点;在全省88个全国级、省级贫困县中建设网点覆盖面超过70%,安装各类自助服务设备300余台;在全辖县乡区域内,投放长城商户通POS机近3000台,实现业务交易近20亿元。
情牵贫困学子  融智扶贫拔贫根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千万莘莘学子奔赴考场。此时,最让四川中行领导挂心的是那些出身寒门、背负家庭重任、亟待改变命运的贫困学子。他们对知识、对校园的渴望,比任何人都来得急切。
        6月3日,在四川中行的捐资助学帮扶对象姜志华家中,姜志华卧病多年的妻子袁会琼激动地说:“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是中国银行给孩子送来了3000元学费。”袁会琼由于伤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女儿分别在读大学和高中,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姜志华外出打工的收入。提到中行的雪中送炭,袁会琼仍然感动不已。四川中行的领导安慰袁会琼说:“中国银行不光是开展帮村帮户扶贫济困,也接收贫困家庭孩子来工作。请转告你的孩子好好学习,欢迎她们毕业时报考中国银行。
        据统计,仅2015年,四川中行录用贫困县生源40余人,已占全体录用人员的六分之一,为初入社会的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自强自立、施展抱负的最佳舞台。多年来,四川中行心系贫困地区,情牵寒门学子,在爱心助学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凝结了深切真情的踏实印迹:为资助贫困户家庭大学生圆梦高等教育,2013年以来,四川中行在全辖范围内发起“心系寒门学子”捐资助学倡议,设立中国银行捐资助学基金,累计捐款近50万元;开展“尽一份责任,献一份爱心”扶贫日系列活动,累计捐款近百万元;向由四川银监局、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倡导发起设立的“四川银行业扶贫慈善基金”捐款50万元。
        此外,作为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独家承办银行,四川中行自2004年,已连续承办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部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累计向近20万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超过15亿元,向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西华大学、西昌学院、川北医学院等校近千名在校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400余万元。
        一路行来,在广袤的四川大地,中行不断延伸着扶贫助学的触角,更在社会各界播撒、传递爱心和希望的种子。
        凉山州普格县刘家坪乡中心小学,地处普格县海拔最高、人口最稀少、贫困面最大的边远地区。自2010年初起,四川中行多次到该校帮扶慰问捐资,用于设立专项奖学金,购买图书、教具、学生生活用品等。2014年,四川中行以“担当社会责任  做最好的银行”为主题拍摄了《微爱——永无止境》系列微影视。影片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唤起全社会关注贫困山区儿童教育、支持教育扶贫工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行客户深受感染,捐赠人民币100万元新建刘家坪乡中心校综合楼,并捐赠价值20万元的校服。“扶贫先扶智。要拔除穷根,比财物资助更重要的,是育人、育才。”四川中行不仅在捐资助学方面勇于担当,四川中行人更致力于强化智力精准扶贫,探索建立造血扶贫模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多年来该行坚持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宣传教育活动,筛选贫困地区客户数据,开展针对性金融知识普及、宣导。2015年下半年至今,在剑阁县一地,四川中行提供了1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当地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致富带头人、适用技术人才213人,打造了一大批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民及技术技能型人才。
根植银政合作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扶贫、脱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6月2日四川中行与剑阁县政府签订“金融开发合作协议”的现场,四川中行领导表示,“精准扶贫还需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四川中行将根植银政合作,积极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根据协议,中行将为剑阁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缺口提供支持,并利用中行优势,积极协助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剑阁县投资建厂,助推地方脱贫奔康。
        据悉,四川中行于去年制定了“2015-2020年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再次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从去年11月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到今年6月与巴中市人民政府签订“银政全面合作协议”,四川中行在半年的时间里已与省级和德阳、乐山等市级政府累计签署了三千亿元合作协议,并明确了扶贫合作项目、捐资助学活动等具体内容,全力支持“十三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四川中行将从“建立扶贫基金、金融扶贫、项目扶贫、撮合扶贫、联动扶贫、便民扶贫、结对扶贫、智力扶贫”等落地措施入手,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打造“中银精准扶贫”品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金融扶贫之路。
        四川中行正在建立“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扶贫基金”,从今年起利用“扶贫日”捐款活动,充分争取本行干部员工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争取每年募集不少于50万元-100万元的扶贫基金。此外,该行将充分利用“绿色通道”,精准对接贫困县域产业帮扶需求。目前,该行已从全省收集到12个贫困村的33个扶贫项目,从广元利州区清溪沟村中药材及莲藕种植到剑阁县涂山村土鸡圈舍,再到乐山峨边县桠桠村建立黑猪养殖农业合作社,从民生扶贫到产业扶贫,再到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中行四川省分行对这些项目将在充分论证分析后尽可能满足其需求,最大限度对贫困地区发展给予帮扶,同时积极培育“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支持“产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民利益分享模式,提高贫困人口持续创收增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3年四川中行已选拔12名干部作为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为四川贫困地区人民送去了资金、技术,也送去了中国银行的深情厚谊。今年该行又在全省选拔了18名干部员工前往达州、南充、宜宾、资阳、遂宁、广元、凉山、巴中、绵阳、乐山分行所在地贫困地区担任专职驻村“第一书记”。新一批中行优秀干部怀揣着积极帮扶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特色支柱产业等“心愿”加入到中国银行精准扶贫的队伍中来……
        “‘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是中国银行的战略目标”,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总行有关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金融优势,通过金融信贷扶贫,建设扶贫基金,开展产业项目扶贫和联动撮合扶贫等方式打造“融资加融智,输血更造血”的扶贫之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好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