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笑禹到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

02.07.2016  04:36

 

目录

 

1、自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笑禹到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

2、自贡考察组赴巴中广安考察学习脱贫攻坚

 

自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笑禹

到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

 

6月中旬以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笑禹先后前往富顺县万寿镇青山村,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长山镇双河村,大安区何市镇阮家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他在调研现场强调,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切实帮助农村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脱贫奔康,过上幸福生活。刘笑禹书记还在万寿镇青山村、何市镇阮家村对基层干部作了“两学一做”党课报告。

富顺县万寿镇青山村

万寿镇青山村位于风景秀丽的青山岭森林公园,现有农户469户,贫困户“插花式”分布。刘笑禹书记一行首先查看了400亩马尾松规范化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当地农户加盟基地后,技术服务、种苗供应、产品质量认证、回收销售全由专营公司承担,农户只承担人力和物力投入,既降低了技术风险,又减少了市场风险,已带动5户17人脱贫致富。

顺盘山公路而下,刘笑禹书记一行来到该村油茶和铁皮石斛生产基地,详细了解村情和产业发展难点。该村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青山村结合实际,采取“业主+专合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油茶、茵红李、铁皮石斛、花卉苗木等产业1700多亩,带动了93户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并帮助部分贫困户开展林下鸡、肉兔养殖,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在新建的村办公室和农户聚居点,刘笑禹书记随机抽查了一对一帮扶情况,电话询问了帮扶责任人对结对贫困户情况的掌握程度和采取的帮扶措施,并嘱咐相关人员,结对帮扶要因户施策,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一定要从产业上给予大力帮扶,使贫困户稳定脱贫,让脱贫者致富,让致富者安居乐业。

现场调研结束后,刘笑禹书记对青山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要求基层干部要继续努力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同时还要加大智力支持力度,做好技术能力培训,提升贫困户脱贫奔康的信心和能力。

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长山镇双河村

来牟镇一洞桥村是荣县的32个贫困村之一,该村有贫困户75户207人,自2014年以来,采取产业扶贫和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已帮助脱贫31户93人。刘笑禹书记一行走进该村村委会,仔细询问贫困户脱贫及产业发展等情况,认真查看精准脱贫帮扶记录等,并到该村3000亩的茶叶产业园(白茶、黄金叶等名优茶)实地查看。刘笑禹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每户贫困户怎么帮,要详细定下来,针对贫困户不同的情况给予医疗救助、产业发展指导等实在的帮助,扶贫越到后面压力越大,剩下的未脱贫群众困难越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随后,刘笑禹书记一行来到长山镇双河村,了解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当了解到该村帮扶干部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家庭收入等情况制成一张明细表,通过这张表一目了然就能了解贫困户的情况时,刘笑禹书记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村干部一定要真帮实干,清正廉洁,不能优亲厚友,要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安区何市镇阮家村

刘笑禹书记深入市委政法委机关结对帮扶村—大安区何市镇阮家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走访其联系帮扶的贫困户,听取意见建议,并为阮家村党员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

刘笑禹书记先后前往阮家村1组和14组的贫困户陈泽银和张洪刚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关切询问区、镇、村干部对他们的帮扶情况。针对两户贫困户主要依靠种养殖为其家庭收入来源,他要求大安区和相关部门继续在农业技术方面为其提供全程帮助,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力争实现稳定脱贫;要继续为其病患家属提供医疗救助,发挥好政策兜底保障作用。

在专题党课报告会上,刘笑禹书记充分听取了各位党员的发言和意见建议,并就为什么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何做合格党员、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了生动详细的讲解。他要求阮家村党员和干部要从点点滴滴做起,遵纪守法,树立新风,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身边的群众。希望大家争做合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展特色农业,改变村容村貌,帮助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自贡考察组赴巴中广安考察学习脱贫攻坚

5月25日—27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移民办主任李雍麟同志带队,组成考察组,赴巴中、广安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工作。考察组考察学习了精准扶贫系统及手机APP演示、恩阳区八庙镇凤凰包村、万寿村和柳林镇高店子村,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丁坝村、岳池县顾县镇真武桥村和马家村扶贫开发现场,并与两市扶贫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他们的做法是:

一、思路清,路数准

两市均属秦巴山区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两市均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举措,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 巴中市: 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确立了“统筹城乡、全域扶贫、连片推进、精准实施”思路,到2018年,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20年,定点清除未脱贫个案,杜绝返贫并提升脱贫效果,实现“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创建“全国脱贫攻坚先行区”目标。在操作层面上,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全市划分为100个片,每个区县每年选取2—3个片实施“1+6”(基层组织+巴山新居、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生态环境)扶贫工程,针对贫困对象及致贫原因,对应落实“五个一批”到户到人,“建设一年、巩固一年、提升一年”。 广安市: 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统领,突出“9个抓”(抓目标落实任务,抓项目统筹规划,抓帮扶定制菜单,抓统筹整合资金,抓执行强化督查,抓创新提升成效,抓退出防止被脱贫,抓系统确保精准,抓队伍保障力量),稳步有序推进脱贫攻坚。

二、力道足,考核严

两市均建立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多措并举强化压力传导,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白+黑”“5+2”推进脱贫攻坚。 巴中市: 在组织体系上,市级构建“领导小组辖2办1局”格局,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下,从市级部门抽派15名干部集中(正在研究实体化运行)组成市脱贫攻坚办,在业务上领导市易地扶贫搬迁办(从市级部门抽派8名干部在发改委集中办公)和市扶贫移民局。在压力传导上,实行月通报、季推进、年考核,该市两种做法给人深刻印象,一是市级党政“一把手”带队“验靶”,每个季度组织市、区县相关责任人实地召开流动现场会;二是加重年度目标考核分值,脱贫攻坚内容占区县、部门年度党政目标考核总分值的1/5(20分),考核排名不搞并列。在奖惩机制上,出台《关于支持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意见》和《巴中市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办法》,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保护锻炼选拔干部,实行责任人与责任单位双追究制。 广安市: 实行“一月一会议”(现场会)、“一月一督查”(专项督查)、“一月一通报”(实名通报)、“一月一整改”(针对问题清单逐项整改)的“4个一” 工作推进模式。

三、政策全,措施细

两市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和内容,制定了一揽子覆盖全面、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巴中市: 在项目安排上,采取自上而下、缺啥补啥编制规划;再自下而上,分别确定部门投入的项目、内容、标准和额度,到村到户到人“靶向”扶贫。在资金使用上,整合专项、行业和社会投入,新增财力的50%、部门50%的项目资金用于扶贫,每个贫困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在工作内容上,实行“五个一+1”全覆盖(县级领导、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农技员+帮扶党员干部),出台挂联领导和帮扶单位责任18条硬措施。对贫困村实行“六个一”帮扶(一支强有力的村班子、一个规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一项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一个功能配套的聚居点、一笔不低于10万元的扶贫基金),对贫困户实行“五优先”帮扶(优先帮助土地流转或就地务工,优先帮助危旧房改造,优先解决子女入学,优先实施医疗救助,优先提升劳动技能或政策兜底)。在脱贫认定上,出台《巴中市贫困对象退出办法》明确标准和程序,细化贫困村“一低七有”和贫困人口“七有”(有吃穿、有住房、有医保、有教育、有用电、有电视)退出标准,并实施第三方评估。 广安市: 按照“四个一点”(财政挤一点、向部门定额度统筹一点、信贷一点、社会集一点)组装扶贫资金,对每个贫困村实行“一表一册一作战图”(扶贫项目计划表、贫困户扶贫计划名册、扶贫攻坚规划图),实行菜单式管理。

四、重创新,求实效

两市在扶贫攻坚机制创新上,特色尤为突出。 巴中市: 在对象识别上,研发建设精准扶贫数字管理系统,勾连农业信息、民政救助、残疾人帮扶等平台,对接国家、省扶贫信息系统,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无障碍管理体系,实现扶贫开发大数据分析、分项式管理、动态化掌控、开放式监督、便捷化运作的“云平台”运作。在财政投入上,盘活近10亿元市本级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小企业贷款应急转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额贷款担保“五大基金”;每个贫困村安排10—20万元产业周转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100%(扶贫股)、地方财政配套形成的经营性资金30%(优先股)量化给贫困户。在市场扶贫上,“回引创业”工程选定2800名联络员,设立基金,表彰返乡创业之星,回引6000余名在外成功人士携80亿元回乡创业;建立扶贫开发协会、老促会、慈善总会联动机制,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扶贫助学千人工程、扶贫志愿者、万企帮万村等活动,10亿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在金融扶贫上,以县为单位设立75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帮扶单位为每个贫困村建立10—20万元专项发展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银行按照5—10倍发放小额信贷),开发巴山新居贷、扶贫惠农贷等10种个性化信贷产品,强化扶贫跟踪,创新信用评价体系,已向2719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亿余元。在搬迁扶贫上,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土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土地整理、危旧房改造、灾后倒房重建、新村建设等项目和资金统筹使用,连片建设“巴山新居”,1人贫困户住廉租房,2人户及以上按人均不超过25m 2 户均配套不超过30m 2 功能用房搬迁安置,避免了因易地搬迁导致新的不平衡。 广安市: 创建贫困户“二维码管理平台”,将贫困户基本情况、减贫计划、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全部生成“二维码”,印制在贫困户帮扶联系卡上;全市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对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社会化服务;贫困户凭《帮扶证》《大额门诊证》,享受大额门诊补偿、救助补助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贫困村成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比自贡市脱贫攻坚基础,两市所属区县全部为贫困县(巴中有国定贫困县3个、省定贫困县2个,广安有国定贫困县1个、省定贫困县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分别为我市的7倍、3倍和10倍以上。两市作为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上力支持大,利于集中发力、精准施策。我市既无省定、更无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呈“插花式”分布,虽然脱贫任务相比更轻,但上力支持小,难以集中发力。学习两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增添措施、强化支持,狠抓落实,实现“3年全面完成、2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目标。

第一,动真格推动。借鉴两市做法,实举措、硬手段、加压力,健全“5个制度”。 一是责任清单制度。 进一步厘清各级各部门责任和权利边界,明确统揽与推进、牵头与配合、协调与协同等责任,形成纵横向无死角的脱贫攻坚常态化清单责任制。 二是定期督查制度。 市领导季度专项督查、目督部门和扶贫办月巡回督查、纪检部门不定期暗访、脱贫攻坚办随时抽查。同步健全区县、乡镇领导月督查工作机制。 三是工作通报制度。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月一通报”,褒扬先进与典型,鞭策后进与不足。 四是问题曝光制度 。发挥媒体、简报、涉农刊物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一周一栏目”、自贡三农网“一月一专栏”等栏目,加大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曝光力度。 五是考核奖惩制度。 加大脱贫攻坚在党政目标考核分值中的占比(建议占15—20%),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第三方评价。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制定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实行责任人与责任单位双追究制,对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的区县实行“一票否决”。

第二,重统筹推动。借鉴两市把脱贫攻坚放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农”工作中统筹推进的做法,强化“3个统筹”。 一是强化顶层统筹。 将脱贫攻坚与中心工作统筹布局与推进。注重与“交通先行”结合,抓好以村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与“优二兴三”结合,抓好以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产业融合;注重与“放开放活”结合,抓好回引工程、资本下乡和农村改革;注重与“做精城市”结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以城带乡”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 二是强化资源统筹。 坚持“外引内强”聚人才,推广富顺县“归雁经济”模式,为回引人才创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实施农村能人“百千万”工程(百名农技“全科医生”、千名技术能手、万名致富带头人)和扶贫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整合与引导相结合聚资源,健全财政、行业、社会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扶贫资金的规模效应。坚持市场与社会统筹聚力量,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发挥商会、扶贫协会及爱心人士等作用,合力扶贫攻坚。 三是强化工作统筹。 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在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同时,重点探索构建自贡丘区“插花式”扶贫体制机制。处理好脱贫与返贫的关系,在扶持帮助脱贫的同时,对已脱贫的还要送一程,防止返贫,建议以区县为主体,对2014—2015年已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缺啥补啥。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随着扶贫资源跟进,群众容易产生不平衡心态,比如易地扶贫搬迁,应整合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土地整理、危房改造、新村建设等项目统筹推进,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梯度受益,避免产生不平衡。

第三,抓精准推动。借鉴两市上扣政策、下扣实情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做法,进一步提高“6个精准度”。 一是提高扶贫对象精准度。 完善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做好“六有”系统维护和更新,动态掌握贫困村与贫困户扶持、发展、增收等情况,强化建档立卡数据与相关行业部门数据对接和共享,实施贫困户“二维码”管理。 二是提高项目安排精准度。 严格按照贫困村发展方向、建设项目和贫困户致贫原因,测算脱贫攻坚总投入、年度投入、贫困村投入、贫困户投入,拟定专项投入、行业投入、社会投入计划,开好投入“单子”。 三是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 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尽快建立市级扶贫开发基金。结合实际,依据规划投放项目资金,面上重点支持新村建设,点上到户到人“靶向”扶贫,分类实施“八个一批”。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吸引金融、工商资本和农户投入。认真研究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全程监管。 四是提高扶贫措施精准度。 借鉴巴中经验,强化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贫困村实行“6个有”(有强有力的村班子、有集体经济发展措施、有产业龙头带动、有规模化支撑产业、有功能配套聚居点、有10万元以上产业发展周转金),对贫困户分类实行“7个优先”(优先扶持产业和就业、优先解决住房、优先改善基础设施、优先医疗救助、优先技能培训和教育帮扶、优先信贷支持、优先纳入低保及惠农政策)。 五是提高驻村帮扶精准度。 进一步细化帮扶工作组、帮扶县级领导、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农技员的帮扶责任,开展“万企帮万村”,加大帮扶力量的培训力度,加强帮扶督导和考核,引入社会对帮扶力量进行评议,及时撤换不能胜任的帮扶干部。 六是提高脱贫退出精准度。 对照省上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细化退出标准、程序。实行脱贫过程“痕迹”管理,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资料包”(户卡、扶贫政策、帐本),建好扶贫项目资金、驻村帮扶、扶贫专项、督查“四类台帐”,记好收入、支出、发展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四笔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