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知尔村:产业兴旺拔“穷根”

28.09.2017  10:47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黑水县晴朗乡知尔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干净的村道、整洁的庭院和村民们灿烂的笑容……这些可喜的变化要归功于脱贫攻坚的实施。如今的知尔村,产业兴旺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曾经的贫困“烙印”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统一思想搞建设

以前,知尔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群众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该村被精准识别为省级贫困村,全村63户205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22人。

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那里的大多数贫困群众存在“穷自在”“等、靠、要”思想,这与精准脱贫的思想格格不入。为此,村干部首先统一思想,当好群众的“领头雁”;其次,激发贫困群众穷则思变的斗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为了给当地群众“充电”,该村开办了“农民夜校”,定期邀请农技人员上种养业技术课,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和党员干部进课堂学知识,变“输血”为“造血”,由政策式扶贫逐步向技术型扶贫转变,为村组干部“提神醒脑”,帮助村民“开窍”,为脱贫攻坚增添动力。

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变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去年该村整合67万元资金,硬化联户路2470米,修牧道5公里,新建蓄水池3个、架设饮水管道3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7盏,同时还维修了村活动室、新建公厕2座等。

联户路通到了家门口,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有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回家不愁看不见路了。”对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村民江卡牙有着切身的感受。

今年,知尔村又整合项目资金40万元,用于生产便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该村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发展助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六大主导产业思想指引下,乡党委政府狠抓农业产业发展落地,村上三职干部积极带头发展产业。”知尔村党支部书记苏郎达基告诉记者,去年该村发展藏香猪和牦牛养殖基地2个,养殖种猪61头、牦牛近70头,通过与贫困户合作共赢的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村如期实现了脱贫。

去年11月,村支部、村委会将藏香猪养殖基地承包给有七口之家的贫困户若基他夫妇,政府还免费为若基他发放了150只鸡苗、10头藏香猪,由政府出资负责养殖技能培训,在保证原有基数的情况下,若基他夫妇每年上缴3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金。同时,他家还种植了2亩多的无筋豆,通过公益性岗位和政策性补助、发展养殖业等,2016年底,若基他一家顺利脱贫。

今年,我已经销售商品藏香猪68头,种母猪10头,总收入6万余元。”提起今年的收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若基他满脸自豪。

如今,知尔村养殖基地的藏香猪已从一年前的61头发展到400余头,预计今年底可突破500头。同时,该村还将以合作社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利用“色湾藏香猪”品牌,拓宽销售渠道,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为培育新的增收渠道,实现农牧民群众持续增产增收,今年,知尔村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推广种植无筋豆50亩,覆盖全村30余户,实现经济收入10万余元,试种了青红脆李30亩。

目前,知尔村又建起了牦牛养殖基地,村集体出资聘请牦牛养殖管理员,每年支付管理费用1.5万元,预计3年后可见成效。

杨雪叶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产业扶贫 这里的招式挺管用
      为贫困户发种养补助,扶贫与移民
立定愚公志,下足绣花功——越西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秋高气爽的季节,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越西县。道路边尽是绿浪翻滚的田野,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远处是云雾笼罩下的青山。越西拥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南方丝绸之路“零关道”纵贯全境,“文昌帝君”张亚子出生于此,诸葛亮南征翻越小相岭留下千古佳话;1935年七百多名彝汉儿女参加红军,留下了“彝族红军之乡”的美誉;彝族、尔苏藏族等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与此同时,越西县也是一个现有5.扶贫与移民
以产业带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奔康
        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