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 这里的招式挺管用

14.10.2017  03:58

 

        为贫困户发种养补助,支持业主到贫困村流转土地……
□熊卓军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近段时间,仁寿县双堡乡梁桥村党支部书记黄通君和清见种植户们一起,正忙着管理清见树苗。2015年底,该村利用扶贫政策新发展清见860多亩,22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梁桥村的脱贫故事,只是仁寿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仁寿县以贫困户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不断创新产业培育模式,着力实施产业扶贫,推动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
    为推动产业扶贫,该县出台了《仁寿县发展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规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行发展种养产业予以财政专项补助,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在贫困村成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
    如今,已退出的32个贫困村和84个巩固提升村都分别培育了1—2个主导产业,6628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如期脱贫。
互助共赢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我把家里的5亩土地都流转给了基地,全部种上了清见。我每天在基地帮助除草,有50元收入,明年清见开始盛产,我还有20%的分红,这样一来我们家日子就好过了!”10月9日,仁寿县景贤乡同意村8组的贫困户陈学明一边除草一边感慨地说。
    为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无资金、缺技术、难销售的难题,同意村党支部引进了四川橘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在村中流转土地350亩建设优质柑橘种植基地,并通过建立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将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起来,实现合作共赢。
    公司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弥补党支部寻发展、无资金的空白,填补农民有劳动力无技术的难题,解决合作社有商品无销售渠道的困境,帮助贫困户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农户除享有年终利润的20%分红外,还享有土地流转收益、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合理间种收入和基地的务工收入等。
拓宽渠道 小资金撬动大产业
    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上,该县大化镇英雄村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种养意愿,将发展养殖业作为贫困群众短期见效的增收主渠道。
    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业的资金瓶颈问题,村“两委”多方筹集、整合扶贫资金,成立了规模20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用于为贫困户垫资购买鸡苗、仔猪和小羊等生产资料,并通过补贴调动贫困户养殖积极性,最终实现增收致富。
    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带动更多困难群众增收致富,英雄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还对发展畜牧养殖的贫困户实行垫资补助。
    去年5月,该村发动贫困户自行搭建围栏和鸡舍,在通过验收后,动用5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发放1万元的养殖补贴,支持20户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第一批鸡出栏后,20户贫困户共增收约4万元。
典型带动 贫困户发展产业有“靠山
    如今只要一有空,松峰乡雀岩村的贫困户熊忠良就带上镰刀,跟着养殖示范户刘毅一起去割草。
    刘毅是当地有名的养羊示范户,在他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区、运动区和生产区里喂养着200多只羊,其中部分是周围贫困户寄养在此的。熊忠良就寄养了10只羊在刘毅的养殖场内,成熟后收益有4000元左右,“等掌握了养羊技术后,我还要扩大规模,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熊忠良说。
    除了寄养以外,仁寿县还创新了代养模式:养殖大户把自己的家禽家畜免费送给贫困户养殖,教他们养殖技术,定期上门服务,养成商品后再回收销售,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给贫困户每只300元至500元的代养费,帮助他们脱贫。
    去年以来,通过寄养、代养模式发展养殖产业,该县已有1268户脱贫。
    同时,仁寿县以项目推进产业扶贫,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兽医局共同编制项目21个,投入项目资金12856万元,项目实现了对116个退出贫困村全覆盖。如今,在仁寿,一幅幅美丽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绿色健康、和谐发展”的产业扶贫画卷已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