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报告之“四新”

09.10.2014  10:36

“十一”黄金周游客在成都宽窄巷子。 本报记者 余坪 摄

  “十一”黄金周结束了,四川全省旅游数据出炉:过去一周时间,四川景区景点经历了意料之中的人潮洗礼,在丰收的同时,更有新的亮点和意义,四个新现象令人慨叹——四川旅游市场正朝着更稳健、更智慧、更舒心、更理性的方向前行着。

  现象1

  两升两降 门票经济不再唱主角

  10月7日晚10点,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十一”黄金周统计数据:四川省七天共接待游客4674.10万人次,同比增长18.8%,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54.11亿元,同比增长29.1%。

  仔细阅读黄金周的这份报表,今年“十一”黄金周我省交出的旅游答卷颇令人满意,在全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实现双双增长的同时,两个下降的数据意义不容忽略:7天大假中,全省纳入统计的77个4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992.17万人次,同比下降0.94%;实现门票收入26863.77万元,同比下降4.32%。其中,77个景区门票收入仅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1%。以凉山州为例,7天时间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6.54亿元,4个4A级景区的门票收入仅为479.76万元,而围绕在景区周围的餐饮、住宿、购物业等呈爆发式增长,特色餐饮店7天营业额上百万元,就连最普通的烧烤摊黄金周期间每天的营业额都超过了2万元。

  这表明,四川传统景区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以传统景区为龙头,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益更加凸显,四川旅游门票经济的藩篱终于开始被逐渐打破。

  现象2

  智慧旅游 热门景区大假不挤

  黄金周期间,记者来到四川旅游应急指挥中心,一块大型LED屏实时反映着全省旅游的运行状况,每天9时,屏幕上会显示出前一日到川的外地游客量。这块LED屏彰显了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的作用,在本次黄金周,在信息发布和游客分流上担纲着主角,该平台正是我省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部分。

  据统计,国庆黄金周7天,外省来川总人数为1274.50万人,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的27.26%。来了这么多客人,如何调控、分流,把最舒适的四川游带给远方的客人?通过大数据分析,省假日办及时告知市州和旅游企业做好服务接待,通过媒体发布主要旅游景区接待数据,引导广大游客有选择性地前往各个景区旅游,不要蜂拥至热门景区,避免造成“不是堵在路上,就是挤在景区”的局面。

  合理分流最明显体现在九寨沟景区,黄金周前三日景区游客接待量均同比下降,通过对景区数据的分析,告知游客可以前往。10月4日开始,九寨沟景区游客接待量出现大幅增长,但未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智慧引导,让黄金周在九寨沟拍一张单人照成为现实,智慧调控,热门景区大假不挤,旅游市场平稳,游客来川再也不担心“人在囧途”。

  现象3

  长短配合 出游选择更加理性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年黄金周的头两天,全省各大知名景区普遍“遇冷”,就连以往最热门的九寨沟,黄金周首日也仅接待8000多人。这表明,在经历对热门景区拥堵的“累觉不爱”后,广大游客出游活动更理性了。记者采访中发现,如今出游前查询目的地天气、道路、酒店及景区门票等信息,避开传统知名景区,选择新兴景区和线路出游已成为游客行前的普遍行为。

  就成都市民来说,黄金周头两天耍周边,后几天耍长线,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成都近郊游、乡村游、古镇游火爆开局,周边黄龙溪、街子、平乐古镇,阆中古城头3日游客接待量均接近或超过10万人次;后几天耍长线,九寨沟、黄龙等知名景区从4日开始游客持续增长,九寨沟4日—7日游客接待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还有些市民选择头几天耍长线,后两天耍周边,长途短途两相配合,释放了知名景区的压力,更有游客选择节后错峰出行,轻松旅游更自在。

  现象4

  网络售票 游客出游不再盲目

  开了两天车,终于开到景区,购票窗口却显示门票已售罄,令游客进退两难……这样屡次出现在以往黄金周中的现象,随着今年网络售票的推广,很少再出现。在今年“十一”前夕,九寨沟、黄龙、亚丁、峨眉山、都江堰……我省主要景区都推出了网络预售门票功能,让外地游客有备而来,可以从容一睹四川美景,不再因为景区客满失望而归。

  初步统计,1-7日,九寨沟景区、稻城亚丁景区、黄龙景区网络预售门票占景区总售出门票都在44%以上。而最受外地客人青睐的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本次假日期间门票全部进行网络预售,现场一律不售票,让游客能在出发之前提前掌握门票情况,合理调控行程。整个假期,亚丁景区几乎没有出现游客盲目前往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