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黄埔老兵80年后聚首成都 高唱一曲老校歌

15.09.2014  10:39

两位黄埔十期的老兵昨日相聚成都,一同追忆过往的岁月

  昨日上午,李仕安和身处泸州的吴大卫都起了个大早,他俩的岁数加起来有205岁了。李仕安在成都儿子的家中等着吴大卫……见面后,两位老人眼含热泪,紧紧相拥,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他们坐在一起,一同追忆过往的岁月。他们曾是黄埔十期的同窗,但是此前从未谋面。

   □李仕安 102岁 现居雅安

  正午别西昌,午正到丁江(印度一机场)。白云生足下,蛇形一线穿……”

  任职地方军官 救出美军飞行员

  李仕安学测绘出身,后加入川军任上尉测绘员,后任上尉参谋。“1935年考进了黄埔军校成都分校,就是当时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

  毕业之后,李仕安先是在部队中任职,后转入地方。“当时由我发起‘凉山彝民抗日先锋队’,动员青年参军,我任筹委会委员兼秘书,但是筹委会主任意外死亡,抗日先锋队未能组成。”李仕安说,自己一生平顺,留下不少遗憾,自己未能亲自上前线抗战,是一生中最遗憾的事。

  抗战正式爆发后,李仕安在川康、大凉山地区任地方的军事长官,又任宁西特区(现普格县)区长。

  1944年,一架美国“飞虎队”B29飞机在凉山境内失事,机上11人下落不明。中美联合组织了一起大规模的营救活动,李仕安奉命同美方的穆伦少校一起处理此事。搜救人员通过驼峰航线辗转印度,又飞回昆明,跨过金沙江,终于在雷波县悦耳坡发现失事飞机,并在当地土司家里找到失踪的11名机组人员。

  如今,李仕安依旧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回忆说:“正午别西昌,午正到丁江(印度一机场)。白云生足下,蛇形一线穿……”当年救美军的图片至今保存在雷波美军纪念馆和美国美军二战纪念馆内。美军后人也曾经到李仕安住处看望慰问救命恩人。

   生活中的他

  出门烟酒茶,心态好

  如今102岁的李仕安精神抖擞,他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出门带上烟、酒、茶”,最重要的则是心态好,“我说捐遗体都说了10年了,结果一直没死。

  李仕安笑说,自己当年认识的同学都已去世,许多事情没有办法倾诉,“今天见到他,有好多话想说。

   □吴大卫 103岁 现居泸州

  一个身份,对这些老兵们来说是一种认可,我们必须尊重他们为民族做的贡献”

  任职军校教官 教出抗战军官

  吴大卫较李仕安年长一岁,从泸州坐救护车而来。他身边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吴老一生坎坷,其黄埔学生的身份也是几个月前才得以证实。“原先是军委会顾问处德语学校,后来这个学校直接并入陆军军官学校,就是黄埔军校,成了黄埔军校的德文班。”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的一名志愿者说,吴大卫在1935年到1937年就读于黄埔十期德文班,后来任黄埔军校上尉战术教官。

  这名志愿者还说:“这些经历,是我们在黄埔13期的毕业生焦汝敬口中得到证实的,焦汝敬在校学习时,吴老就是他的教官,他的许多学生都参加了抗战,成了一个个军官。

  1944年,吴大卫加入201师任战术教官,后任中校营长,并随部队去了台湾。“家人都在老家,就说生病了请假,马上回了大陆。”吴大卫说,从香港辗转回来以后,吴大卫脱下军装,开始了普通人的生活。吴大卫的身份也因此几乎被遗忘,直到志愿者了解到他的经历,多方调查核实才予以确认。

  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吴大卫的老家在重庆丰都,相关入校入伍的资料已在重庆档案馆查到,“一个身份,对这些老兵们来说是一种认可,我们必须尊重他们为民族做的贡献,让他们不至于抱憾作别。

   生活中的他

  过乡下生活,自得其乐

  吴大卫的孙儿吴勇告诉记者,目前老人住在乡下,生活清贫,但是自得其乐。

  “每天生活非常规律,早上很早就起来,拿一本英语书或者德语书看,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然后8点过就去睡觉了。”吴勇说,“他很少说起以前的事情,只是偶尔跟我们讲战争年代的艰苦。

   ■现场特写

  80年后首次相聚 眼含热泪 紧紧相拥

  1935年至今,已近80年,李仕安和吴大卫还是第一次相聚。

  李仕安提前一天从雅安出发,来到成都的儿子家,静候吴大卫。上午9点过,吴大卫坐着救护车来到李仕安所在的小区外,换乘轮椅进入小区。

  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眼含热泪,紧紧相拥,就像许久未见面的老友。

  李仕安唱起黄埔的校歌,吴大卫说话艰难,却难掩激动,频频点头回应,“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进,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这首歌唱完,两位老人再次相视点头致意。

  记者了解到,此次会面由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发起。为了准备此次会面,志愿者忙活了3个多月。负责接送吴大卫的泸州第六医院医师何敏介绍,在接到这个任务,并了解到老人的经历后,自己非常感动,“对老人家是由衷的钦佩,他也是100多岁的老人了,我们提前给他做了体检,仔细做了途中的应急预案,我们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积极,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