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扶贫攻坚战中 那些干部与村民的故事

21.04.2014  09:56

(程文帝) 2014年,是宜宾高县新一轮的扶贫攻坚的第四年,三年来,全县通过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许多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2万多贫困村民脱离了贫困线。近日,笔者走进高县那些曾经的贫困村,看漫山的茶树,了解当地干部是如何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用智慧和为民服务的思想推动扶贫工作的。

村干部“”老百姓致富

2012年年底,高县潆溪乡金村村主任刘树岗召集全村村民开动员会传达镇政府决定,“大家都来种茶树,全村都种,保证赚钱。

种茶可以让村民致富,是当地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多次试点得出的结论。但保守的村民并不领情,“田地都拿来种茶,我以后喂猪拿啥子喂?我平时吃啥子?茶树要两三年才长起来,这段时间我靠啥子过活?”坚决不种的村民不是少数。

金村的副主任叫方发强,人称“方法强”,他的办法是开会,反复开会,反复动员,反复算账,“张大汉,你家一亩水田年产1200斤包谷,除了开支,你最多才300元收入。种茶叶,季节一到川红集团就来收,算下来,一亩茶树能卖4~5000元,纯收入3000元以上,翻十倍。

 

开会都开了十好几次。”方发强说,“有些人还上门去约谈很多次,简直就是在求他们发财。

会开多了,村民些受不了了,就同意了。”方发强说。

金村四组村民刘泽辉是坚决不种茶树的“钉子户”,四组组长涂恩奎想了半天,干脆把刘家3亩土地全部承包了,“每年每亩地我按你以前纯利润350斤包谷的价钱给你,我来种,要得不?”刘泽辉一想,可以,反正自己种也是这个利润,还不用自己干,“干得。

2013年11月份,金村全村90%的人都开始了种茶树,全村茶树达近3500亩。

路修通了大家才能发财

号召大家种茶的工作算是做下来了,和企业也联系好了,但进进出出的人多了以后,大家发现交通成了大问题,“曾经,这一带可以说就是深山老林,走的人多了,就成了所谓的路。”刘树岗说。

怎么办?“必须修路,不然大家的收入都花在运输上了,好不划算哦。”刘树岗说,“说起修路,就是辛酸,这条路算下来至少要占18户人的地,问题是我们没有占地赔偿的经费。

 

全村先后修了3公里水泥路,连接34567组,被占地的人很不服气,“凭啥子修路方便大家只有我吃亏?要占我的地?”村民方明华的土地位置比较关键,但他也是远近闻名的“钉子户”,一说到要他的地就开骂。

其实你没有吃亏,路修通了你那些东西都不要那么高的运费了,你赚大了。”刘树岗这样告诉被占地的人,“方明华,你种那些竹子一吨400块钱,砍下来运出来的花费就是300块了,不修路你才是亏大了。” 方明华有些动心了,但由于道路离方明华家大概还一公里左右,他提出把路修到他家门口他才同意出让土地。“我们反复去做他的工作,他们家的阳沟堵塞了,我们组织党员去给他疏通阳沟,帮他干活路,慢慢的他还是不好意思再闹,把土地让出来了。”刘树岗说。

如今,青山绿水的金村公路环湖,长驱直入,一改当年落后贫困形象。村道边上新楼渐起,许多村民购买了摩托车代步,村里的人说,金村完全可以往旅游村落方向进行打造。

强拆”水田 实为村民致富

高县大窝镇大屋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103户贫困户,358个贫困人口,全村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2012年6月,乌蒙山茶业连片开放项目选址于此,给村民带来希望,“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种茶,项目计划的11000亩,其中6000亩规划于此。”大屋村的村支书马六生告诉记者。

由于大屋村规划的茶田数目较高,村民们的不理解也导致最初的工作很难做,种茶到底能不能赚钱?茶树还没收获时我们吃什么?是村民最初最大的担忧。

茶树没收获的时候吃什么的问题,是依靠套种解决的,种茶的时候可以套种包谷、蔬菜、豆子。对于保守的村民对于种茶这种新方式能否有收入的担忧,才是最大难题,“那段时间,天天都是攻坚。”马六生说。

 

我们村的田地80%都是水田,我们先是开动员会,给大家算账。然后是村组干部带头放水,我们自己的水田先放水,然后我们给村民的水田放水,放了水才能种茶。”马六生说起那段时间的“攻坚战”,就哭笑不得,“明明是帮他们找钱,但是难度真的很大,还有村民提了镰刀斧头来恐吓我们。

村民陈进江有60多亩水田,在当地也有些威望,是当时的攻坚难点。

当时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包括我们大窝镇的王镇长、金镇长都来一起干,挖开他的水田放水,再挖沟沟,陈进江就在旁边看我们整。”马六生介绍,天天跑过去帮他“干活路”,他开头说的是“看你几爷子想干啥子”,后来还是觉得不好意思的,镇领导都跑起来帮他干活路,就还是招呼我们到他家吃饭,“还是整了点饭菜给大家干。

当地村民们心中的担忧、观望、疑惑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被干部们消磨掉。

真诚打动村民 转眼家乡已很美

大屋村二组61户,200多亩地,全部都种上茶树。组长王圣财说,当初他只“搞定”了一个人,就搞定了全组村民。

这个人是二组的老组长,今年已经90多岁了,经历过艰苦年代的老组长根本不相信所谓现代农业,“不种粮食就没饭吃,你们不懂?”老组长召集后人拿着镰刀斧头锅铲扁担和干部们对抗着。直到后来老组长的儿女去杭州打工去了,村干部上门去,“今天不是来喊你种茶的,我们来给你做饭的。”村干部说。

老组长的家庭条件实际上很艰难,老伴眼睛看不见了,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村干部随时上门帮助他们扫地、挑水、换电灯泡,偶尔也乘机宣传种茶的好处。“你老人家现在又干不得了,不如种茶,保证能卖好价钱,比他们在外打工强,又能让你娃儿媳妇回来关心到你。

 

无数次会议,无数次纠纷,无数次问题的解决,达成了如今的万亩茶园。如今,大屋村许多村民不再外出打工,返回了家乡,他们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得以和家中父母子女团聚。

三年来,高县已投入了资金1.92亿元,完成产业连片开发项目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3个,移民后扶整村推进1个。在不懈的努力下,高县整体扶贫规划成效显现,许多乡村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贫困村不再贫困。

如今,《高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正在按期推进。笔者了解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高县还将以茶叶、桑蚕、红粮、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发展、连片开发的方式,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描绘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