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探索机制创新 注重生态品质 整合涉农资源

27.01.2015  11:34

2014年1月13日,记者曾走进乐山最偏远县、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在那里,彝家新寨正建设得热火朝天,有机农产品体系正初具规模,土地流转正稳步实施,全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5年1月13日,记者再一次走进马边,观察一年以来当地发生的变化。

 

去年马边又有很多亮点哦。”1月13日,马边县委农工办副主任肖志雄告诉笔者,2014年,马边在打造竹笋、茶叶等有机农产品的基础之上,开始构建有机农产品溯源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探索农村改革体制机制新模式。肖志雄表示,马边农民不仅需要 “输血”,更要学会自己“造血”。

 

做大做强绿茶产业强力构建溯源体系

 

1月13日,马边县文彬绿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内人头攒动,一片忙活。墙上挂着“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单位”、“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县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奖状和证书,格外引人注目。

 

据社长何文彬介绍,目前全社有会员1560户,遍及劳动乡、民主乡、建设乡等6个乡镇,涉农人数超过4000人,外加25个茶叶加工厂。2014年3月到9月,全社产茶达200吨,产值达到2000万元。

 

合作社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除了靠打造一套标准体系以外,“带头示范田”的投入功不可没。何文彬告诉笔者,在合作社自己的3000亩茶园中,专门划定了1000亩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目前我们已投入了400多万元,县政府也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全社茶园的配套设施建设。

 

2015年,全县将打造出几个有实力的绿茶专合社,引导更多茶叶生产企业进入溯源体系,全力打造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肖志雄告诉笔者,只要是马边产的有机绿茶,在其包装上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茶叶的具体产地、合作社名称、采茶日期、加工信息、产品价格等。

 

据了解,2015年,马边将加大有机绿茶溯源体系构建力度。首先,投资500万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建成县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加强茶叶基地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制定发展规划很重要”。肖志雄说,目前,马边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到2018年全县将打造出7个万亩茶叶示范区和15个千亩标准园,实行茶叶主产区限制性开发政策,严禁污染企业入驻。

 

同时,健全财政支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在1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中安排至少1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茶叶基地及产品在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方面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用于茶叶基地质量安全建设补助、有机茶认证费用补贴、茶叶质量溯源体系建设补贴等。

 

此外,加强茶叶基地质量安全建设。在茶叶种植基地广泛推广使用健身栽培技术,并辅之以黄板灭虫、性诱杀虫、生物导弹、生物诱导抗病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3万亩,全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 控 技 术推 广 率 达 到46.94%。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茶叶产业质量监管实行 ‘县长’、‘局长’、‘乡(镇)长’、‘村长’、‘组长’层层负责的‘五长’负责制。”肖志雄说,“五长”要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对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生产单位强制执行“五账”记录制,即:农业投入品购进台账、农业投入品使用台账、生产记录台账、检验检测台账、产品销售台账。对所有纳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农产品实行“五不出境”,即: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出境、台账记录不完整的不出境、来源不明的不出境、检验检测手续不齐全的不出境、“三无产品”不出境。

 

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化“输血”为“造血

 

1月14日,劳动乡柏香村村民余焱把自家养的3000只“天府乌鸡”往货车上装。“我跟金凉山公司合作,他们负责收我的鸡。”余焱告诉笔者,鸡苗、饲料等投入品由公司垫资提供,销路和技术有合作社保障,他只负责生产,少操了不少心。“按照我的计划接下来再养一批,一年两批纯利润在3万元左右。

 

金凉山公司养殖部负责人刘伟伟告诉笔者,自2014年8月公司采用这种新型合作模式以来,马边境内和公司对接的养鸡合作社有2个,社员农户已发展到46户,预计今年合作养殖户将达到150户,出圈活鸡总数在40万只左右,生产鸡蛋50万枚以上。

 

而在福来村,村民周应万养的200多头“乌金猪”马上就要出栏了。“我晓得金凉山公司很不错,准备把猪都卖给他们。”周应万告诉笔者,他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缺少劳动力。如今和金凉山合作,自己和儿媳妇只需要喂喂猪,剩下的都有公司和合作社打理,十分省心。下一步,周应万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一年两批总数达到700头,这样算下来一年可收获纯利润14万元左右。据刘伟伟介绍,马边全县目前与公司合作的规模养猪户有30户,每户每季规模从100头到500头不等,2015年预计与公司合作的养殖户将达到50户,出圈乌金猪总数将达到5000头。

 

和打造几个有实力的绿茶专合社一样,马边现在要把畜牧业资源整合到一起,把畜牧企业和分散的畜牧农户捆绑起来。”肖志雄告诉笔者,无论是绿茶还是畜牧,马边的农业企业数量不多,农户又分散,各做各的,难以做精、做强。“一把筷子比一只筷子的力量要强大得多,还能起到示范作用。”在肖志雄的眼里,本土企业强大了,才能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一个成功的体制机制模式很重要,重点扶持企业,吸引农户加入,提高企业产能,做强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农户致富,起到示范作用,继而再吸引更多农户不断扩大规模。”肖志雄表示,马边过去就是因为涉农资源太分散,才养成了依赖“输血”的坏习惯。2015年,马边不仅要自己“造血”,还要造得多,造得好。

 

整合多方涉农资源资金用在节骨眼上

 

专合社做大做强,涉农企业做大做强,涉农资源整合到位。接下来涉农资金该如何用好?2014年,马边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想法归想法,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一定会冒出很多问题来。”肖志雄告诉笔者,在问题中,资金压力首当其冲,“农户、合作社、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的需求很大”。

 

在两天的采访中笔者得知,无论是养鸡的余焱还是养猪的周应万,缺钱搭鸡舍和猪圈很让人很头痛。余焱告诉笔者,搭新鸡舍要投入十多万元,压力很大。而周应万想养更多猪,就还得再搭十万以上的猪圈。同时,面对资金压力的还有文彬绿雪茶叶合作社。何文彬告诉笔者,由于大多数客户订单都只先付40%左右的预付款,而自己还要投入上百万资金到“带头示范田”里。“目前合作社缺口资金在三到五百万元左右。”何文彬说。

 

涉农资金量大,但要用好、用到位。”肖志雄告诉笔者,针对农户和专合社资金需求大的问题,县政府积极研究,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到位。2014年,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出300万元设立了扶贫担保基金,并引入县农村信用联社参与合作,发放农业产业化贷款资金1340万元,解决了一部分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难问题,预计2015年发放贷款规模将达到3000万元。

 

2014年,马边兑现贷款贴息、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加工厂(设备)升级改造、企业奖补等政策性补助(贴)800万元,启动了近600亩农产品深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工作。

 

同时,积极打造 “银企”、“校企”沟通平台。马边协调金融部门为茶叶企业贷款4000余万元,并与川农大等院校科研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指导茶企茶农生产。

 

此外,全县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建设。“例如对1.4万亩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同步开展茶园地块整理、水利设施、作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肖志雄说。(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