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类硅谷":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成都高新启动
在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召开之际,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之一,成都高新区于今天上午(12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大市场。此前,成都高新区深改组出台《关于建设企业孵化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企业孵化大市场,同步加大支持和监管力度。
企业孵化大市场建设是成都市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成都高新区本年度18项改革创新工作的第一条。据悉,此举旨在围绕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产业规划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其全国首创的“梯形融资”服务体系,促进地方金融服务创新,培育打造“类硅谷”金融服务环境,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成都高新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企业孵化大市场是探索股权转让、交易、众筹、标准化金融合约交易等金融服务创新,以点对点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透明度,为中小微型企业构建包容性、普惠性的投融资服务综合平台,是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金钥匙’。”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金融学博士汤继强说。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于2008年构建的“梯形融资”服务体系,旨在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内源融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的组合式“配方奶粉”,而企业孵化大市场则通过股权转让、交易、众筹、标准化金融合约交易等方式,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砍”掉中间环节,让投融资双方直接面对面,参与到投融资运营过程中,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打通信息不对称等固有“梗阻”,实现信息开放共享,满足各个成长阶段中小微型企业成长需要,成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新平台、新路径、新探索。
“如果说过去的一些金融制度设计是一种优中选优的‘选苗’式安排,那么,企业孵化大市场则建构了一种公开的交易平台和简单易行的交易规则,目的是完善市场筛选机制,真正做到‘阳光普照’。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孵化大市场就是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方式、市场化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的作用,摒弃了过去偏重投资人利益保障的制度设计,让投融资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也有利于培养投资人面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在成都、成都高新区,企业多、项目多、创业者多,各类投资人云集,此举可直接催生大批风险投资家,间接培养衍生“类硅谷”投融资环境,“让人人可以成为投资人”。
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出台了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力争到2020年打造“千亿金融产业集群”。据悉,成都高新区还将推动多方面的区域金融改革,如推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申报资产证券化改革试点、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和商业保理试点等,力争区域金融改革实现新突破。
首批开放3个实体平台 未来将推线上交易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深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冯亚曦向企业孵化大市场的运营方成都高投集团、天府新谷、华盛佰企三家企业授牌。上述企业负责人均当场宣读诚信承诺,表示将全力做好交易平台,切实遵守交易规则,面向社会接受监督。
据悉,成都高新区企业孵化大市场本着“政府引导、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原则,创新运营机制,采取“一个平台、多接口运营”的模式,在统一的大市场框架平台下,先期在成都高投集团、天府新谷、华盛佰企设立市场,并引入竞争机制,各类项目可自由选择在任意一家市场进行交易。
天府新谷负责人表示,将抓住建设首批交易平台的有利契机,建立市场交易内控机制,创新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提升孵化层次,拓宽创新创业主体的投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水平和质量。
“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预计以后还将放开其他接口,将企业孵化大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到区外。”汤继强表示,未来还将建设企业孵化大市场网上交易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方可在当地的分市场进行认证后上线,世界各地投资者在网上即可参与交易,可极大地拓宽项目来源渠道和投资来源渠道。
据悉,在平台设立和后续运营方面,成都高新区充分考虑了市场细分,现有3家平台运营企业分别代表了国资、民营公助、纯市场化三种类型,旨在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公平竞争。汤继强说,“运营资格并非终身制,一旦哪家企业连续3年运营不佳,或发现有违规行为,就将被摘牌。”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与成都高投集团签订征信查询网点入驻协议,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成都高投集团签订“科创通”平台入驻盈创动力协议,成都高投融资担保公司与成都高新区2家企业签订担保贷款协议,成都高投创投、天府新谷中科联孵基金、华盛佰企与多个企业签订投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