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音乐坊、音乐博物馆 成都打造音乐“硅谷”

30.09.2016  18:09

  8月25日,成都市建委正式宣布,我市全面启动四川音乐学院周边地段城市音乐厅建设,而城市音乐厅项目也是推进环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坊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将着力打造成为聚集音乐演艺、版权交易、音乐制作、创业创作为一体的音乐产业发展区。目前,成都城市音乐厅项目已经启动监理招标。

  在打造“城市文化”上,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创新中发展,彰显城市现代文化魅力”。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和音乐产业,以音乐传媒、文博旅游、动漫游戏等为重点,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要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加快推进城市音乐厅及音乐坊、露天音乐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每年增添几个重大文体设施。

  “一个城市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这个城市特点的资源,另外就是一定要创新,创新比开发已有的资源更重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成都要打造文创中心,要做一座有文化创造力的城市,深度挖掘自己的文化底蕴,用现代方式进行包装、销售、传播。

  1

  校地合作

  打造国际化音乐街区

  四川音乐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型高等艺术院校,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两个项目一直为世人所关注。根据规划,城市音乐厅项目用地面积约42亩,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由歌剧厅(座位1600个)、音乐厅(座位1400个)、戏剧厅(座位800个)、小表演厅(座位300个)四个厅构成,同时还会建幼儿园、川音大厦和艺术培训中心。

  建成后产权整体划转和移交归属四川音乐学院所有,并由该校进行运营管理。从规划图上看,还将配套城市音乐厅打造一个国际化音乐街区,将形成集音乐生产地、乐器集散地、版权交易地、演出聚集地为一体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城市音乐厅的建设是采取创新型的“校地合作”模式,即依托该校文化艺术软实力和周边片区浓厚的艺术氛围,依靠川音丰富的艺术教学资源、创作、研究等优势资源,在整合各方力量和聚集效应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将以城市音乐厅建设为契机,引进一系列国际国内一流、有市场、有品位、有水准的交响乐、歌剧等音乐类及综合艺术演出,为市民提供一流艺术的欣赏机会与观摩平台,提升城市艺术品位。

  根据川音的构想,将借助城市音乐厅的交流平台,吸引聚集国际知名、国内权威的艺术大师、音乐名家、文化学者、大众音乐明星、职业音乐人来校开展教学、创作和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举办或承办各类国内国际一流的艺术赛事,助推四川文化艺术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利用文化的魅力吸引世人到四川旅游,城市音乐厅将成为世界各国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把音乐产业打造成我省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做出贡献。

  2

  推进“双创

  为文创人才提供“孵化器

  音乐厅或音乐坊,并不是一个只是听音乐的地方。四川音乐学院介绍,学校还将借力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建设,将自身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产、学、研、用”综合发展,切合川音特点的转型升级之路,打造音乐“硅谷”,服务四川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根据规划,川音附近区域将依托川音艺术资源,按“橱窗+音乐”的模式予以打造成都第一个音乐博物馆。

  川音已开始为未来的音乐厅谋篇布局。近期,该校与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及波兰驻成都总领事馆达成合作协议,邀请外方优秀文化艺术团体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落成之际前来交流演出。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相关音乐学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除已有的但昭义钢琴大师工作站、廖昌永声乐大师工作站,学校计划建立“金铁霖大师声乐工作站”,拟建立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作曲大师工作站、世界知名演奏家宁峰小提琴大师工作站等,打造国际化音乐教学板块。

  “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项目将为文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孵化器’。”川音介绍,未来还将设置“音乐蜂巢工场”、“数字音乐作坊”等丰富载体,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为音乐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和经济转化提供大好舞台。川音还计划与成都市合作,共同举办各种艺术节会,举办长期固定的音乐文化节,将音乐文化节打造为成都又一名片。

  “目前,从全国各大区的音乐学院来看,还没有一个以学校为核心规划的音乐产业基地。”川音原院长黄万品教授说道,城市音乐厅的修建,将使川音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将对川音作为全国重要艺术专业音乐院校的未来发展产生极其深远影响。

  3

  专家建议

  创新比开发资源更重要

  “成都要打造文创中心,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还应该是一座有文化再创造力的城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一个城市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这个城市特点的资源,另外就是一定要创新,创新比开发已有的资源更重要,而创新需要人力资源,文化产业的第一生产力就是人力资源。此外,一座城市已有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很重要,因为已有的发展水平里可以积累经验、积累人才、积累品牌。包括公共文化资源和地方旅游资源必须丰富。

  他建议成都应该打造自己的城市文化体验中心,涵盖娱乐、文脉、科技和历史的功能,“比如博物馆的功能和主题公园+影视+高科技+文脉+互联网传播+旅游,全部集中在一个体验中心。”从剥离轻重资产、转型做文化产业业务、文化产业植入产品的消费三方面,对艺术小镇进行改造。打造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产业链,其中包括旅游的要素,还有健康的要素和音乐的要素,娱乐的要素等等。

  同时他提到时下最热门的足球产业和创业基地,“足球可以在全国做无数的连锁服务,俱乐部、艺人经纪,甚至包括资讯服务等等。创业基地则是融合创业、创业投资和创业辅导的三创基地。

  陈少峰认为,成都要建设文创中心,就应该成为文创人才的聚集地、文化创业的热土、文创活动举办的胜地,“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能满足于做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需要增强再创造力,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新的文化内涵。

  规划创新

  结合现有资源 打造三个文化活力区

  中规院西部分院为成都制作的关于“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规划专题中提到,成都应形成“创意-交往-传播”相结合的文化发展体系。“未来成都将会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创意人群与外来人群将和本地居民一起成为城市活力的享受者和带动者。”中规院西部分院城市规划师陈婷表示,城市内部除了继续开展丰富的文化节庆活动,还需要增强城市文化创意、文化展示、文化大事件、文化旅游、文化教育和公共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成都应加强与国际文化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强化成都国际文化枢纽作用。”陈婷表示,成都需要建设精彩的文化交往活力区,整合现有文化场馆,新增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场馆和会展设施,建设国际赛事与户外活动的场馆设施。

  陈婷介绍,规划提出成都应结合现有文化资源分布,打造三个文化活力区:中心城区文化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综合,打造成为未来的中央活力区;都江堰-青城山周边文化遗存以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为主,打造成为未来的宗教民俗文化活力区;邛崃及周边地区以传统手工艺制造文化遗存为主,以邛崃为中心打造传统技艺活力区。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还提出建立多样的特色城市游憩体系,例如成都未来可以结合交通条件的改善,改建二环快速路为高架公园,仅允许BRT快速公交和自行车、步行专用;利用改线废弃的铁路,打造成为绿道;在龙门山和龙泉山开辟5条登山健身步道等。

  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原标题:音乐厅、音乐坊、音乐博物馆 打造音乐“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