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2022-2023年度“青年文明号”获得者风采

04.05.2023  17:13

编者按: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学校始终真情关心青年成长、全力支持青年发展,注重给予青年更多机会,更好发挥青年作用;始终团结带领全校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激励引导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青年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学校评选出2022-2023年度“青年五四奖章”“十佳岗位青年”“青年文明号”等奖项。以下新闻中心就“青年文明号”获得者风采予以展示,望我校青年争学先进、争当先进,始终秉承家国天下的情怀,勇担民族复兴的大任,保持自强不息的姿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排序)

工程力学教研室

工程力学教研室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工程力学专业于1993年由学校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创办,这种办学和办专业相结合的模式属国内首创。2010年、2019年专业又分别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达成共识,签订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协议。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2009年获批四川省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目前,在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机制牵引下,工程力学教研室主动融入学校发展布局,牵头建设了力学与航空航天研究院,深化改革,集聚青年人才、提升基础学科效能,凝练学科专业发展特色,积极推动力学硕士点的筹建工作,为学校开拓培养航空航天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强力支撑。

弘济育人辅导员工作室

他们是由7名辅导员组成的“弘济育人辅导员工作室”,他们秉持“扶困、扶智、扶志”相结合的理念,着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拓宽视野、拓展能力、道德浸润、精神激励相融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三年来,他们勤练内功,提升开展资助育人的本领。他们勇于探索,增强资助育人实效:一是开设“午间课堂”,构建资助育人课程体系;二是开设“励志论坛”,组织互助交流活动;三是实施“阔野计划”,组织拓宽视野活动;四是实施“提能计划”,组织拓展能力活动;五是实施“反哺计划”,组织回馈社会活动。弘济育人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各种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家庭困难学生能力,增强了信心,更激发了他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感恩之心,此举受到社会媒体高度关注,提升了学校社会美誉度。

机械表界面科学研究团队

机械表界面科学团队成立于2011年,现有固定人员8人,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3人,特聘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1人。本团队基于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基础,瞄准中国科技城独有的大型科研院所军工优势,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高端装备的械表界面科学与工程难题,围绕国家重大装备中关键零部件的高端制造,在超精密表面加工技术、高硬度耐磨涂层及表面防护、高性能机械润滑、高可靠表面防除冰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团队承担了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四川省科技厅基础项目等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团队注重人才培养,在团队建设中,形成了以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及“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为梯队的人才队伍。此外,团队在教学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教师实践教学竞赛二等奖、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第十二届青年教学比赛二等奖等。

教务处本科教学运行团队

教务处本科教学运行团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集体。坚持“学习型、服务型、奉献型”团队的创建思路,保障了学校本科教学的高效运行。

提高素养,建设“学习型”团队。通过系统深入的政治理论学习,使青年职工深刻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团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管理为本,建设“服务型”团队。一是抓管理,规范服务体系。每年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教学检查及考试巡查6次,组织校院领导、督导专家检查教学秩序60余次。二是明职责,优化管理服务。每年完成全校本专科生的教学安排及各类考试、学籍管理、教材征订发行,为学校本科课程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教务处本科教学运行团队勇于担当,着力建成“奉献型”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主动参加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始终保持24小时热情解答师生咨询;每天密切关注疫情防控的及时信息,根据上级精神与工作引领,迅速安排调整学校本科教学安排,保证了“不落一人,不漏一课”的教学要求。

科学智能(AI4Science)团队

科学智能团队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聚焦脑科学、流场、空气动力、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了智能数据分析方法、高性能计算、智能医疗仪器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相关成果转化应用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团队成员在三类高质量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及以上项目7项,申请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9项,参与出版专著、教材3部。团队成员担任了多个国家一级学会分会委员,多个省级学会的理事,多个国内外期刊的编委,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获得了2022年度四川省计算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西南科技大学“优秀岗位青年”称号等在内的荣誉及奖励10项。

绿色节能与功能材料团队

绿色节能与功能材料团队守好“课程育人”主阵地。团队建成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绵阳市优秀教师团队,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团队教师获全国青教赛二等奖1项、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项,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当好“科研育人”主力军。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9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9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余万元,获得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遂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人获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2人获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称号;建好“实践育人”新平台。团队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材料设计大赛、国家、省级“互联网+”“挑战杯”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省级各类科技竞赛获奖13项。团队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绵阳市优秀教师、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2年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60项,省级以上奖项181项,学生参与创新基金获得校级创新基金4项,精准资助基金2项。以学习二十大精神,建校70周年为契机,为进一步强化学院学习风气,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继续举办课堂笔记大赛,新老生交流会,文艺“追光者”“奋进新征程,西科学子行”主题征文活动系列学风建设活动,营造严谨、勤学、上进的生活氛围和学习风气。同时,文艺学办为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承办第八届“墨香千年”传统文化节、“梧桐杯”校园舞蹈大赛决赛,策划举办2023毕业生纪念册素材征集活动,开展2023年“印迹·我与西南科大”毕业生徒步活动、第十届青辰杯辩论赛、含章汉文化协会花朝节活动、百鸣思归文学系列活动等。 

外国语学院党政办公室

外国语学院党政办成员3人,其中90后2人;博士1人;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将敬业作为一种习惯。协助领导起草各类文件100余份;收集上报各类数据近1000次;发展党员132人,教工入党积极分子4名,组织各类学习100余次、党员志愿者活动200余人•次,引进博士6名、硕士5名,无1名人才流失。拍摄校庆宣传视频;编印《二十大报告精选》双语宣传册;组织师生党员与党代表面对面交流。在平凡岗位中默默奉献。疫情期间,以办公室为家,住办公室3个月,深夜冒雨为老师领取卧具而毫无怨言,数次到一线担任志愿者。协助领导讲廉政故事,助力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工作。协助组织编译双语《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征程》《三线建设历史钩沉》等宣传册;开展“讲廉洁故事”和茶文化主题党课,编印双语古代廉洁文化故事宣传册,举办廉洁中的经典党史展;邀请外教和党员同上 “中国结”体验课程。

现代电子系统教学团队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教学团队”在2007年《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培育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省级一流课程等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如省级教学成果奖“全面创新电子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等。紧密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团队成员成功申报了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还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于2022年完成了工程教育专家进校考察等相关工作。团队积极拓展产教融合工作,于2022年成功申报“面向电子信息类‘工业互联网’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建设”项目(省拨经费达5000万元)。团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赛事,获得“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积极与俄罗斯联邦政府金融大学等高校进行教学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办了相关国际课程;团队成员参加了四川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大赛获佳绩,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教学与宣讲团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丰富的师资力量、坚实的学科基础、多维的特色载体,于2017成立了以翟坤周教授为负责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教学与宣讲团”。团队以翟坤周、赵洋、崔一楠三位教授为基础,经过5年多遴选与培养,现已形成由6位80后、5位90后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团队。团队以“四个融合”为牵引,扎根学生、面向社会开展教学与宣讲活动,深受师生与社会赞誉。

(周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