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姚渡镇:小康路上的激情跨越
洋溢诗情画意的阳山村新民居。 王生伟 摄
群众在大棚内管护蔬菜。 王生伟 摄
7月19日,夏雨初晴,灿烂的阳光下,青川县姚渡镇广袤的大地展开一幅现代乡村的迷人画卷:葱茏的生态产业遍布绵延的原野,洁净的硬化道路连通 “青瓦白墙人字顶”漂亮民居;蓬勃生长的木耳、挥汗劳作的人群、广场上欢快的歌舞、社区里爽朗的笑声……所有一切,生动的彰显出“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活动为这个边陲重镇带来了精彩与蝶变。
□杜伟 王生伟
生态产业
鼓起村民钱袋子
姚渡镇平原村数百米河堤上大片钢架大棚一字摆开,蔚为壮观。“这是我们的有机蔬菜基地,总共300多亩,分为两个区块几十个棚区。一块是蔬菜种植区,种植黄光、西红柿、茄子、辣椒、草莓等蔬果;另一块是正在规划的观光农业区,集住宿、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将来的效益肯定很好。”基地负责人刘兴告诉笔者,该蔬菜基地为土地整理项目,建好后镇党委政府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他通过竞标获得承包权。为了支持园区发展,镇党委政府为园区无偿提供了2台旋耕机、4套滴灌设备,还帮助协调用工。从5月份开始入场,目前该基地平均每天有60多人务工。预计2年后基地全部投入生产,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可解决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创务工收入100万元以上。
阳山村旭阳食用菌种植基地被称为该镇的产业 “航母”。成排成行的段木黑木耳摆满20多亩地面,吸足雨水的段木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朵肥肉厚的黑木耳;郁郁苍苍的玉米地里,一朵朵竹荪正破土而出,冒起了洁白的贝雷帽式菌盖。“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旭阳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发展了13万棒段木黑木耳、2万棒段木香菇、3万袋袋料香菇、80多亩竹荪,还将发展20亩左右魔芋。”阳山村村委会主任杜兴秀现场算了一账,各种产业总收益将达到380多万元,为30多户产业户户均增收13万元左右。
去年以来,姚渡镇党委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坚持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已有产业做优、后续产业做实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示范作用、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劲,全镇基本达到了户户有产业目标,形成了全域种银杏,阳山土鸡、黑木耳,平原种大棚,青元种香菇,市坪养生猪,王家种竹荪,柳田养中蜂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全年发展袋料菇200万袋、木耳100万棒、竹荪200亩,标准化管护茶园690亩、油橄榄1000亩,新栽植核桃500亩、标准化管护1000亩,新栽植银杏18.4万株、标准化管护1070亩,实现了户均50株目标,银杏栽植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每个行政村建立了50亩以上的示范点。汉道河林农产业合作社创建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全镇年出栏家禽22万余只、生猪0.5万头、肉羊2500余头。新发展养蜂大户5户,蜂箱超过了2000箱。建成科技示范片1000亩,其中油菜500亩、木耳100亩、灵芝100亩、水稻100亩、猕猴桃200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同比增长18.5%,农房重建贷款到期还款率达到了95%。
民生事业
催开社区和谐花
在姚渡镇集镇,“流浪老人泪洒社区不忍辞”传为佳话。今年5月,居住在姚家渡社区21年的大英县流浪老人赖学海因体弱多病,忽然产生了回到老家的强烈愿望。姚家渡社区党委书记王科琴了解到老人老家还有哥嫂等亲人。于是通过社区亲情联络站的视频连线到大英县民政部门,随后找到赖学海的亲人。当赖学海离开居住20多年的社区返回老家那一刻,禁不住声泪俱下:“我一辈子忘不了你们啊,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姚家渡社区的温馨、让人恋恋不舍,要归功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姚家渡社区有常住人口1200余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25人。为给老人们提供一个聚会、娱乐、健身的场所并能对他们随时进行身体检查、精神抚慰,2013年6月,姚渡镇筹建了姚家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休息室、棋牌室、健身室、诊疗室、餐厅、网络图书室等10个功能室,可容纳50多人同时活动,形成“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并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这里房子修得亮堂堂,耍的吃的东西啥都有,社区干部还专门来服务,简直就是我们老年人的乐园!”老人们对照料中心赞不绝口。目前中心已创建为 “省级养老示范服务中心”。
漫步姚渡集镇,碧绿的行道树点缀着街景,时尚的店招标准划一,街道洁净通畅,店铺里货品齐全,商贸繁荣有序,新姚渡展现出迷人的魅力。“我们认真落实‘十二户联洁’机制,确保了垃圾随时清理,市容随时干净。”据副镇长王金勇介绍,姚渡镇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级卫生城市为契机,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段、公益岗位清扫、市民监督评议”机制,镇内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连续两年获得县委县府环境卫生目标二等奖。
在社区广场,社区党委岗职栏、“新二十四孝图”等文明宣传画、计划生育等政策宣传栏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新景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解决民生问题、发展民生事业为推手,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小红告诉笔者,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该镇“民生改善、环境优化、事业发展、干群和谐”成效凸显。一年来,整合资金对场镇风貌进行了集中打造,完成行道树栽植300余株,商户店招更换23户,住房风貌塑造58户,卫生厕所改建62户。加大了以“十大救助制度”为主的各项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主动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共开展各项救助80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近20万元。及时兑现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移民后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各项奖补政策,确保了各项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通过技术培训和联系用工单位,实现农村劳务输出和转移2500人,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8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覆盖2600人,参保缴费人数累计达2000人,完成基金征缴40万元;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7%以上,超额完成了小额人身保险任务,全面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及保险办理清理工作。村(社区)廉勤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确保了各项惠民工程“阳光”作业、干部清白、群众明白。镇党委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办公费、接待费同比下降21%。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齐全、功能完善、管理严格、规范运作,被评为乡(镇)级示范中心,镇政府被评为县级行政效能示范单位、法治示范单位。
党建工作
集聚发展正能量
姚渡镇王家村曾是全县出名的10个特困村之一,如今,通过两年扶贫攻坚转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然呈现。今年,该村新套栽大苗枇杷100亩,计划2年内完成400亩栽植任务,为全村205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奠定坚实基础。“这个好产业,是我们在‘走基层’活动中广泛征求民意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富民产业。”据副镇长、王家村第一书记唐映勇介绍,在第二批群教活动中,姚渡镇全面推行民意征求在一线、困难救助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发展问计在一线“五个一线”工作法,镇机关30多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征求意见建议1100余条、解决困难600多个、做好事实事380多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去年以来,该镇抓住中国梦主题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党节等契机,采取各种方式途径,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努力夯实基层基础。新发展3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5名农村党员,进一步优化党员结构。14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联系村(社区)党委成员通过“三会一课”等方式为全镇党员上党课120余堂,6个远教站点利用远教平台的优势资源,下载20多个课件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今年3月镇党委开展“基层党组织调研月”活动,集中力量对7个村级基层党组织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掌握了全镇村级党组织现状,为3个村级党组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为5个村级党组织健全了规章制度,为2个村级党组织充实了 “两委”班子。认真做好村级后备干部竞争性选拔工作,严格按照村级后备干部公选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吸引90多名党员群众踊跃报名,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15名优秀人才突颖而出。今年初,严格按程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重点打造阳山、王家、社区3个党建示范点,建阳山广场1个,为支部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建成了木耳、猕猴桃、土鸡等6处党员示范产业基地。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狠抓富民惠民安民,全镇人民团结奋进、改革创新、苦干实干,一定会早日实现将姚渡建设为‘生态产品基地镇、商贸旅游繁荣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平安和谐幸福镇和党建工作先进镇’的美好愿景。”姚渡镇党委书记梁琦林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