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首现内江 全球仅存500只

11.01.2016  19:27

在内江观鸟爱好者拍下的照片中,一只青头潜鸭“傲娇”地站在水鸟群中。

  头戴青色帽子,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一双圆溜溜的大 眼 睛 ,满 是“ 傲娇”……1月8日,全球极为罕见的青头潜鸭现身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古宇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躲在一群水鸟中间,颇为“低调”。它不知道,自己已成为了全省冬季水鸟资源调查的记录。而这也是内江市首次拍摄到青头潜鸭“本尊”。

  自1月8日起,四川省林业厅组建的6支调查分队,在23个点位开展了全省首次水鸟资源调查,为今后鸟类监测及保护搜集资料。

  它被列为极危物种

  全球现存仅500只左右

  “快看!那是不是青头潜鸭?”1月8日下午,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古宇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内,传来一阵议论声。“看起来有点像,走近点去瞧瞧。”一位观鸟爱好者提议。

  于是,观鸟者们来到距离湖心滩涂仅200米的岸边,通过望远镜终于看清了那只站在水鸟群中“不起眼”的小家伙——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虽然是阴天,但还是能看到它青色的脑袋瓜泛着金属光泽,这不同于其他水鸟,肯定是青头潜鸭。”西南山地工作室首席执行官、鸟类专家巫嘉伟难掩兴奋,举起相机拍下多张照片。从外形判断,这只青头潜鸭已成年,雄性,形态优美,身体健康。

  “青头潜鸭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部,显然这只小家伙是南迁到四川过冬的。”巫嘉伟说,早在2012年,青头潜鸭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全球仅存500只左右。没想到全省冬季水鸟资源调查的第一天,就有如此收获,这也是内江首次搜集到青头潜鸭的影像资料。

  青头潜鸭是罕见的季节性候鸟,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陆续从北往南迁徙,寻找温暖的越冬地。2012年底至2013年初,全国对青头潜鸭开展不完全同步调查,仅在湖北网湖、江西南矶、江苏盐城和四川青龙湖4地有零星记录。

  它不会长久停留

  只是来西南地区越冬

  在8日近一个小时的观察中,这只青头潜鸭站在湖心的人工浮岛上,时而梳理羽毛,时而悠闲散步,时而寻觅食物,时而站着发呆,并不理会身边的罗纹鸭、白眼潜鸭等水鸟。一双圆咕隆咚的眼睛满是“傲娇”,好像在说:“我可是尊贵之躯,全世界都难得一见,哼!

  这只青头潜鸭是如何跑到内江的呢?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说,“中国西南地区、缅甸、泰国等均是青头潜鸭的越冬地,它会出现在内江并不奇怪,只是以前条件所限,未能观测到。

  每逢迁徙季节,数十万只候鸟路过四川,有些则停留越冬,青头潜鸭就是其中一种。“青头潜鸭数量极少,迁徙时是否有同伴,遭遇了什么困难,我们很难知晓,”巫嘉伟认为,这只小家伙在四川越冬,并非长久停留,大概3月左右就会北迁,回到“老家”交配繁殖。

  它并非首现四川

  近3年成都平原都曾观测到

  其实早在2008年,成都新会展中心外的一处人工湖内,就发现了极其少见的青头潜鸭,这也是成都平原首次观测到这个物种。可惜此后5年,它一直“销声匿迹”,直到2013年在成都十陵青龙湖面再次观测到它的倩影。

  2013年1月28日,在青龙湖面,一群白眼潜鸭和凤头潜鸭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被成都观鸟协会理事长沈尤用镜头拍了下来。“回家整理照片才发现有只鸭子很特别。”沈尤回忆,它头部呈黑褐色,腹部和尾部是白色。经过反复比对,他意外发现,这个不起眼的家伙竟然是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从那一年开始,观鸟爱好者连续3年在成都平原观测到青头潜鸭越冬的踪影。“这说明青头潜鸭已成为较为稳定的、在成都平原越冬的极小群。”沈尤说。

  不过,沈尤透露,“今年青头潜鸭的越冬地稍有变化。”以往在东湖公园、青龙湖都有观测记录,但去年秋冬,仅在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瞥见了它的身影。沈尤猜测,这与一些湿地公园正在改造建设、栖息地遭到破坏有关。

  /行动/

  四川开展水鸟资源调查

  将绘制冬季水鸟分布图

  四川作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每年春秋迁徙季,都有数十万只鸟类途经四川,其中一些则在此停留越冬。2005年至2015年间,成都地区有记录的野生鸟类从385种增加到445种,新增发现记录的鸟类60种。目前,全省范围内记录在册的鸟类超过700种。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水鸟资源状况,1月8日起,由省林业厅组建的6个调查分队,将在全省开展为期9天的水鸟资源调查工作,包括绵阳市三江湖湿地公园、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内江市古宇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嘉陵江南充流域等23个调查点位。

  “这是四川省首次开展水鸟资源调查。”四川省林业厅野保处相关负责人透露,调查结束后,会根据结果绘制冬季水鸟分布图、细化候鸟迁徙路线等,而这些点位将会成为今后鸟类监测的重要点位。

  华西都市报记者 肖茹丹 摄影杨涛(部分图片由西南山地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