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

08.10.2016  13:37

 

(记者 李仁芳 文宏君)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今年以来,雷波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全县科学规划和建设2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46个,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建卡户736户2710人,全县易地搬迁随迁户1502户,实现了最大限度地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普惠百姓。

  加强领导 细化责任

  雷波县贫困建卡户共10300户41179人,2016年脱贫任务为57个村“摘帽”,78个村2910户11462人脱贫,脱贫时间紧、任务重。

  雷波县委、县政府按照州委、州政府部署,结合“五个一”帮扶机制,调整和充实安置点建设力量,以县级领导牵头协调处理重点难题,部门、乡村组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生产,用心、用情、用力拉近群众距离,动员群众支持、配合、参与安置点建设。

  扶贫干部通过为群众算投入账、算收入账、算长远账,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消除群众参建顾虑,全县群众参建积极性高涨,进入安置点人员不断增加。

  在雷波县汶水镇,彝族村铜厂湾村与汉族村狮子村之间,通过村民自行协调,狮子村村民热情接纳了铜厂湾村村民,实现了铜厂湾村在乡内村外的集体搬迁,体现了“村帮村”相互扶持民族融合的良好风气。

  科学规划 合理安置

  雷波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于今年8月全面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1月20日前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确保搬迁群众于今年年底前全部住进新房。

  为科学合理推进异地扶贫变迁工作,雷波县印发了《雷波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实施办法,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思路、建设任务、组织方式、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编制了中长期实施规划,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库,通过明确搬迁对象、安置方式,合理确定年度搬迁目标和建设时序。

  同时,雷波县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前提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群众认可的搬迁方案,合理确定安置方式。在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时,对具备整村自然搬迁条件且愿意集中安置的群众采取集中安置,对不具备条件、不愿意集中安置的群众采取分散安置。并积极探索利用新开发土地大规模集中安置、依托园区安置、跨乡镇安置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县发改经信、国土、水务、防震减灾、规建、环保局等部门进行合理选址。县规建局聘请华西集团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和地质勘察,还聘请15名技术人员驻乡、驻村开展工作,培训了133名能工巧匠,负责指导村民建房工作。

  整合资金 加大投入

  雷波县安排发改、国土、规建等部门,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合理规划建房用地,把土地增减挂钩收益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资金来源,用于项目区拆旧复垦、群众安置补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资金整合效益最大化,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雷波有效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增加挂钩等项目资金,打捆用于安置点建设。深入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效整合全县涉农资金1.98亿元,统筹用于“一村一幼”、通村通组毛路及硬化等项目,实现“多个渠道饮水、一个龙头放水”目的。

  全县上下积极发动适宜搬迁的群众搬迁入安置点,享受随迁政策,壮大资金规模。针对区位优势明显,但无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少,资金投入量小的部分安置点,则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全县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投入资金2.6亿元,其中群众自筹2900万元,仅为总投入的11.15%,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避免群众因为建房而返贫。

  抢抓工期 刚性要求

  雷波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发出“苦战一百天,搬进新房过彝历年”的作战令,明确要求施工队伍在规定时间内进场施工,建筑材料在限定期限内配置齐备,争取让群众在新居里过上今年的彝族年。

  要进度也要质量。县规划局聘请了监理公司和驻村工作组一道,采取“三班倒”的方式,对施工质量进度进行督查,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夜以继日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度。预计明年3月底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年6月底前完成4606人的搬迁安置工作。

  雷波县境内,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的战斗阵地上,彩旗飞扬、机械轰鸣,一批幸福美丽新村的正在从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