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甘孜:静悄悄的历史巨变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琦
“住上阳光暖房、喝上放心水、用上稳定电……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你看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参与村集体经济‘分红’,不仅脱了贫,还走上奔康路,全靠党的政策好啊!”
5月,石渠县色须草原在春雪的滋润下,已萌生出绿色。87岁的色须镇村民多加,对记者说起今年初达拢合作社的分红时,脸上笑开了花。
这不只是多加的心声,同时也是甘孜州百万农牧民的心声。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甘孜州委州政府围绕群众直接受益、覆盖面大、比较急迫的路、水、电等民生问题,持续加大投入,一大批项目落地生根。
过去五年,甘孜交通建设完成投资500亿元,是前五年的6.1倍,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干网络体系,实现历史性跨越;“电亮甘孜”投入210亿元,是前五年的4.4倍,所有县域电网与国家电网主网相连,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利设施得到综合性提升,102.2万城乡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包虫病防治卓有成效……
同时,甘孜州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脱贫攻坚如火如荼。2016年,全州280个贫困村“退出”,33985名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一组组数据彰显出甘孜以民生为指向的社会建设巨大进步和累累硕果,藏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在甘孜视察时曾感慨地说,雪域甘孜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根本性历史性变化。
路:高原险道变坦途
“现在想起来都可怕,以前去趟州府康定要翻越数座雪山,一路颠簸最快都需要2天,走一次怕一次。现在又宽又直的柏油路,跑起来真通畅,1天就能到康定。”在德格县从事商贸业务的扎西高兴地夸赞公路改扩建后的好处。
15.3万平方公里的甘孜,资源丰富,文化厚重。但高原险道多年来桎梏着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丰富的资源优势迟迟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广大农牧民群众增收困难。全州12.8620万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5年6月,刘成鸣履新甘孜州委书记后,高度重视藏区民生工作,将“畅通甘孜”放在民生工作的首位。
加快交通建设,改善出行条件,实现货畅其流,不仅是州委州政府领导所想,也是百万甘孜干部群众多年来的共同愿望。
2012年3月,甘孜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三年共完成投资近300亿元,仅2012年的投资就相当于全州“十五”和“十一五”十年投资的总和。针对农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和运营率均排全省末尾的短板,2015年4月,甘孜又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攻坚,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州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村通公路、60%以上的村硬化路。
通过建设,甘孜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公路骨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路面舒适度、安全性大大提高,偏远的石渠、稻城等县到州府康定的时间缩短1/3左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去年元月,康定最偏远的行政村——各坝村世代期盼的通村公路终于建成。
各坝村距康定城260公里,距乡政府40公里,沿途山高路险,地质条件极差,曾被专家认定为“修路禁区”,当地群众只能依靠“人背马驮”与外界保持联系。虽然村里风景漂亮,可没人能来,致富更是无从说起。然而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梦如今实现了,“公路都修到了家门口!”70岁的村民扎西激动不已。
而今,甘孜州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来往如梭,满载着农牧民丰收的喜悦,满载着藏区老百姓对富裕好日子的希望。
五年来,甘孜交通的巨变给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打开了大门。
面对记者,道孚县协德乡村民多科喜气洋洋:“以前村里的路又烂又窄,游客望而却步;现在柏油路又宽又直,游客越来越多,简直把我忙安逸啦!我们这里雪山、草地、赛马让游客流连忘返,有了人气,财气也来啦。”
更好的消息正在传来:今年,被称作“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隧道将实现通车,雅康高速也将通达泸定,甘孜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即将结束。
电:藏区一步跨千年
“灯亮了,电视里有图像了……”“再也不用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了!”家住石渠县尼呷镇城关五村的土登郎加一家人围着火炉跳起了欢乐的锅庄,比过年还热闹——说起通电时的情景,土登郎加现在还记忆犹新。
2012年以前,石渠全县仅靠雅砻江上一座小型电站孤网供电。在长达6个月的寒冬里,整个石渠县包括县城几乎无电可供,在平均气温降到摄氏零下20多度的日子里,人们只能靠烧牛粪取暖。
通电,是藏区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在中央、四川省委的关怀下,国家电网公司投入32.15亿元实施“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
2012年9月19日10时,被誉为甘孜州“一步跨千年”的重大民生工程——“新甘石”联网工程顺利通电,彻底“电”亮了美丽的石渠扎溪卡大草原,也点亮了更多藏区百姓的期盼。
尽管甘孜州是全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但“十二五”期间甘孜州还有20多万农牧民没用上电,有的靠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为此,2013年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投资125.89亿元,启动了继“新甘石”联网工程后甘孜州最大规模电网“电力天路”和无电地区电网工程建设。
当年12月10日,理塘县、稻城县两座35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相继投运成功,彻底告别了过去严重缺电的历史,两县及甲洼、桑堆等4个乡共3万户居民用电有了保障。
“现在用上了电,吃上了旅游饭,生活也越来越幸福。”稻城县农民曲批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喜悦。
2015年6月30日上午,随着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藏族群众迎来通电,我省最后18万无电人口地区实现了通电。至此,甘孜州实现所有县域电网与国家电网主网相连,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雪域高原的冬天不再寒冷。
随着“新甘石”工程、“川藏联网”工程、“电力天路”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相继顺利完成,如今,一条条“光明天路”跨越甘孜的东部、北部、南部,穿越农村、牧区,草原、雪山,将现代文明的种子撒向辽阔的高原。
水:百万农牧民放心喝
“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做家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容易,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干完过去一整天才能做完的家务。”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县濯桑乡古君村民泽珠说。
过去她要背着塑料桶到河边取水,而她家距离最近的小河约3公里。因取水困难,只好把洗菜用过的水用来晚上洗脚,洗脚水又用来拖地,平时衣服穿得很脏了才洗。
为切实解决甘孜州农村饮水难、安全饮水问题,中央和省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截至2014年底,全州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内建设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654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68处,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全州安全供水人口保障率从“十一五”末的39.82%提高到51.06%。
2015年,中央下达甘孜州藏区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计划,项目涉及的18个县(市)已完成投资7.3473亿元,1595处工程全面完工,受益人口50.5万多人。
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使更多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从前喝河水,后来喝井水,现在家家户户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得包虫病了,日子越过越好,心情也越来越好。”谈起村里饮用水的变化,石渠县尼呷镇城关二村65岁村民尼玛感触颇深。
据甘孜州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牧民们习惯直接饮用被牲畜粪便污染的河水,容易感染包虫病。“有了水井,就断了寄生虫传播的渠道。”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中央和省上持续加大对甘孜藏区农村安全饮水的投入力度,共计完成投资104262万元,累计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774处,102.2万城乡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
水干净,电稳定,路通畅,甘孜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亮堂。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甘孜藏区民生领域持续发力: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典范;在全省率先实现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一卡通”;“五险”参保170万人次,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去年,甘孜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6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9%。
暮春时节,行走在雪域甘孜,朵朵民生幸福花开满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