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架起连心桥为群众办实事

11.08.2014  10:55

        为深入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今年以来,雅安市雨城区积极创新载体,统筹结合,坚持“软件”、“硬件”相结合,把增强灾区群众长远生计能力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万户听音大家访”、网格化全覆盖、“新生活进万家”等活动,察民情、重民生、解难题。 

万户听音大家访走近群众听意见 
        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今年5月以来,雅安市雨城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万户听音大家访”活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服务群众。 
        期间,雨城区开展了“三大”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围绕“干部全参与、群众全覆盖”的目标,2000多名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走进农村、城市基层,重点走访重建户、困难户、搬迁户,开展“三大”活动。一是政策法规“大宣传”。将灾后恢复重建、征地搬迁等中心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到基层,发放学习资料、宣传资料2万多份,举行集中宣讲、院坝宣讲、入户宣讲等活动200多场次。二是意见建议“大征集”。认真记录民情日记,面对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1440多条,统一印制困难群众、民生、社会稳定、灾后重建、联系帮扶“五本台账”2000册发放到各基层单位,登记信息1万余条。三是办理结果“大反馈”。将400多条群众意见的办理情况及时回复提出人,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整改,或依照法律法规做好解释工作。 
        对于收集到的群众意见,雨城区建立“三单制”,认真回应群众诉求。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纳入问题清单、项目清单、成果清单“三单”制,实现分级办理。一是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立即予以解决;二是涉及范围较广、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列为项目加以解决;三是涉及全区层面,需要整合相关单位力量才能解决的,或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集中汇总研究,转到相关单位处理。截至目前,基层党组织边查边改,解决具体问题500余个,区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共发出转办通知单88个,转办意见建议230余条。 
        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雨城区还建立了“四机制”。建立定期沟通、问题联动处理、群众评议、督查督办四个机制。对1440多条意见建议实行台账管理。区级领导牵头召集专题会议4次,对50多条重要意见建议提出了具体办理方案。区委督导组通过“查民情日记本,看干部家访次数、民情是否清楚;查单位工作台账,看问题收集、研判工作是否落实;查解决问题的记录,看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查基层群众的满意程度,看工作是否取得实效”,“四查四看”活动,严格标准,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 
网格化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 
南二路社区网格化管理站点的居民通过服务系统发出诉求信息,我们的管理员就会第一时间联系和办理,假如是超过我们职责范畴的,就快速依次向社区、办事处、区级平台传递信息。7月25日,在雨城区河北街道办事处南二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饶敏如是说。 
        饶敏所说的网格化管理,是雨城区“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系统性民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雨城区充分发挥全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区的优势,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将过去传统、被动、粗放和分散的社会管理,逐步转变为如今现代、主动、精细的系统管理,全力推行“区级领导包社区,区级部门下网格”,通过体制建设、科学划分、深化内涵等探索创新,在全区编织出一张硕大的民生民心网,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雨城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和网格点的四级社会管理模式,将城区4个街道的16个社区划分成181个网格,实现社会管理无缝全覆盖。 
        区级平台以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和区指挥中心2个中心为依托,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了多种类型的应急指挥和调度。全区36个职能部门专人负责信息采集和事件受理。街道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配备专门的网格化管理干部。社区搭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实施对网格员的量化考核,落实300多名网格管理员和信息员,网格员通过进格入户,上门服务,开展居民事务代办、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帮教,参与治安群防群治、民情信息收集、政策法规宣传、办理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等,实现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构建社区服务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的工作格局。 
        在创新网格化管理的同时,雨城区还将现有的市、区可用资源优化利用,把治安防控网格、群众服务网格和基层党建网格的资源和机制进行整合,实现三网合一,发挥最大社会效益,逐步实现“琐事不出楼院,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建设法治雨城、和谐雨城。 
        为了更好地实现网格化服务,雨城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都配备了PC终端,181名网格管理员每人配备1部手持“社区E通”终端,市、区、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实现一个系统内协同联动。信息采集上报、任务分流、部门办理、评价考核形成“四步闭环流程”。 
        华兴街社区居民张大爷,白天出门不小心摔伤,呆在家里无法外出。让他心急的是,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到了,若本人无法验证,错过时间,退休金便无法及时发放到张大爷手中。 
        社区网格员王莉在入户核查时,了解到张大爷的困难,随即将张大爷的诉求上传到了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终端。一分钟后,华兴街社区通过服务系统收到诉求信息,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社区的帮助下,张大爷很快就领到了退休金。 
        王莉的“社区E通”,记录着从今年3月份开始,她已办理民生服务67项、政策咨询10条、其他项目4项等,诉求群众评价全部为满意。 
新生活进万家物质精神两手抓 
        走进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新村聚居点,44户受灾群众的房屋主体已完工,接下来将完善道路环线建设,配套建设游道、观景台、星级厕所、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待聚居点打造结束,将带动村民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业,实现产村相融互动,全面打造乡村度假旅游示范片,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持续增收。 
        自去年年底,启动灾后恢复重建“新生活进万家”活动以来,雨城区开展了以“生活新习惯、生活新技能、生活新气象”为工作重点的“新生活进万家”活动,并结合雨城区实际,在全区开展以“三大行动”、“九大主题活动”等为载体的活动。“九大主题活动”包含文明评选、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文化重建、综合治理、文化下乡、健身问题、对口帮扶等内容。 
        “新村聚居点建成后,我们在自家门前就能挣钱,依托本村茶叶和猕猴桃两大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让今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新村聚居点工程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村民们纷纷表示,“新生活进万家”真正让大家享受到了实惠。以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如今,聚居点的环境干净、舒适,就像生活在城里,大家也自觉地加入了做文明人的行动中。“我患高血压好几年了,饮食上一直不知道要注意啥,如果不是专家耐心讲解,我还不知道要少吃盐,每天必须限量。”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5组的杨婆婆在接受医生诊断后高兴地说,“党的政策真好,处处为老百姓着想,镇上时不时会有健康义诊活动,不用排队、挂号,在家门口就有专家给我们看病诊疗!” 
        针对农村居民防病意识淡薄、卫生知识匮乏等现状,雨城区以知识巡讲、设置健康专栏和科普专栏等方式,签订村民卫生公约,并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文明青年、文明院落、文明村落等评选活动,培养村民新生活行为、新生活习惯,促进新面貌的形成。 
        雨城区是有名的林竹之乡,林竹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当地竹浆产业的生态转型,雨城区委、区政府积极为竹农们的林竹资源找其他销路。为此,雨城区出台了免费培训、对竹编设备进行财政补贴等利好政策,鼓励当地发展林竹生态加工产业。晏场镇还专门指导当地农户成立竹编专业合作社,为当地藏茶企业提供竹制茶包,既解决了林竹的销路,又为当地留守妇女和老人们提供了就地安置就业的工作岗位。“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产品也不愁销路。”在雨城区上里镇竹编工坊里,村民们学习竹编技艺的热情高涨。一根竹筒被切割机均匀地分为六根竹片条,每根竹片条经过再次分割后,变成了均匀、柔软的竹篾条。谈起竹编培训班,村民们个个乐呵呵。 
        除了竹编,雨城区还开展了剪纸、布艺、餐饮、茶艺、传统手工、工艺皮鞋等多种特色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今年以来,区就业局组织举办茶叶加工、竹编工艺、羽绒制品加工、中式烹饪、建筑工匠等技能培训40期,培训1960余人;区工会开展了缝纫、藏茶茶艺培训,参加学员人数近百人;团区委为70余名青年组织了剪纸培训;区妇联为130余名妇女群众开展了手工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新生活进万家’行动,帮助广大群众掌握科学致富新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新习惯,展示文明和谐新气象,重塑我们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雨城区委书记衡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