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闭幕

28.05.2014  13:04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28日消息 2014·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昨日结束了一天半的研讨议程,在成都圆满闭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出席论坛并作总结讲话,他希望长江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完善,努力肩负起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任。

  全国政协委员陶武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崔保华,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军出席闭幕式。

  罗富和高度评价本次论坛立意高远、研究深入、案例丰富、讨论开放。他指出,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以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重要意义的论述,特别是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工作以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本次论坛的研讨过程也是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

  围绕长江保护与发展,罗富和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方略,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是要坚定不移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肩负起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任。三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完善,明确将水生态环境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建立长江水资源综合调度管理机制,健全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四是要进一步动员群众理解、支持和投身长江的保护与发展,传播惜水、爱水、护水、亲水的水文化。

  罗富和认为,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战略思维作为引导,更要有扎实的调研作为支撑、多样的案例提供启示、民主的沟通取得共识。他向对本次论坛给予大力支持的各有关方面和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民进中央将认真梳理并充分吸收、转化和运用论坛期间专家学者的观点与建议,将本次论坛的成果发挥到最大化。

  在27日的研讨发言中,来自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环保部、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四川省部分地方政府等单位的18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怀着高度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论坛主题,分享了各自在长江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研究与思考。实践中见经验,微观中现宏观。

  与会同志认为,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呈现总体向好的可喜局面,但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长江的心腹之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流域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生态环境恶化仍然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家提出,搞好长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生态建设工作,对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维系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引领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要协调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等区域间的关系,持续推进水资源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并最终实现以利益相关方参与为原则的流域综合管理。要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研究工作,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和研究流域范围内的水文化,丰富人水和谐内涵。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全过程,构建生态屏障,使长江经济带率先成为我国水清地绿的绿色生态廊道,以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和支撑长江经济带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论坛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长江流域民进省级组织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约80余人参加了27日的论坛。

  四川台记者王映报道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四川电台新闻频率: FM:98.1 FM: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