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血液循环”真功夫力保脱贫实效

08.03.2017  22:02

 

2017年,长宁县脱贫攻坚工作立足于“”、着眼于“”、落脚于“”,在增强贫困户“血液循环”上狠下功夫,确保退出10个贫困村、减贫4052人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一)在加强“输血”力度上狠下功夫。一是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坚持县级帮扶部门、乡镇、贫困村“三级联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减贫人口人均 3000 元的减贫资金和退出贫困村不低于 200万元/村的专项扶贫资金落实到位。2017年,县本级财政计划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60.2万元,较2016年增长了37.3%。同时,整合利用好农业、林业、水务、住建等涉农部门资金,改善贫困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整合利用好教育、卫计、民政、人社等社会保障部门资金,保障贫困群众入学、就医、低保、培训等基本生活需求,形成脱贫整体工作合力。二是探索实行“思想扶贫”制度。对有脱贫任务的村和户,逐村逐户地做好心理纾解工作,最大程度的启迪民智、开发民力。针对“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加大思想帮扶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脱贫观,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三是探索实施“能人回引”工程。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能人回引”工程,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集体经济或社会组织负责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发现和培养村组干部,选优配强农村致富“领头人”。

(二)在完善“造血”功能上狠下功夫。一是选好脱贫致富产业。坚持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原则,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以特色农业、畜牧水产业、乡村旅游业、竹食品加工、白酒酿造等为主的扶贫产业,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持续增加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收入。同时,对贫困户个体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建好利益链接机制。结合“双千工程”“百企帮百村”等活动,用好用活贫困村40万产业扶持基金,推动扶贫资金变资本、贫困群众变股东。进一步完善“公司+专合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联户经营、入股分红等模式,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有业创、有业就、有红分。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大力推广“股权量化”“电商营销”“肉牛异地寄养”等新型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在做好今年25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相关工作的同时,探索推出更多扶贫专项金融产品,扩大贫困群众受益面。目前,正在与省农担公司对接“集合担保”全省试点项目,着力解决“三农”项目融资难题,助推脱贫攻坚。

(三)在健全“失血”救助上狠下功夫。一是强化各项政策兜底。妥善运用“十免四补”、新农合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等政策,持续做好医疗兜底救助保障,确保病有所医,无因病返贫等情况发生。二是整合各项资源投入。在全面落实政策兜底资金,抓好项目资金整合的同时,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开展“扶贫日”“百工技师”“爱心包裹”等活动,切实加大社会扶贫力度,提高社会扶贫实效。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在一段时间内仍要给予适当的资源和政策扶持,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

(四)在确保脱贫“疗效”上狠下功夫。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坚持每季度召开领导组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整合利用好部门资源和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强化驻村帮扶。切实做好“五个一”责任落实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帮扶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帮扶干部在带资金、带技术、带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继续实行脱贫攻坚季度督查考核通报制度、退出贫困村现场会推进制度和一月一考核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脱贫责任。四是强化监督问责。切实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对扶贫资金管理、项目申报审批以及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严加监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