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网络人才抢手 普通高校就业率不如高职院校

14.05.2014  11:07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 首次突破700万人 就业压力持续增 根据统计发现——

金融、网络人才抢手工资高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文姬王婷婷)今天,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教育蓝皮书》。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大关,冲到727万。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相当于香港地区的总人口。

昨日,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正式启动。首次实行了“大平行”的志愿填报方式,填报选项增多。毫无疑问,专业的选择关乎未来就业,今年的考生在填报时需要多次“打草稿”,才能最终定稿下笔填报,可见态度是慎之又慎。

然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供给持续增加,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难以同步提高,许多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

数据显示,金融专业毕业生仍然抢手,而管理、艺术类则遇“冷板凳”,风光无限的演员已不再吃香。而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远超211、985等重点大学。

专家表示,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与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相结合,压缩表面热门、实际上就业难的学科,补充相应的实践性辅修课程,培养知识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针对性。

金融、网络人才抢手 薪资最高

教育蓝皮书》显示,从就业的角度看,经济学、工学就业前景较好。而管理学、艺术、文学就业相对难。

过去十年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增加了7208万人,其中吸纳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如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3321万人,占第三产业人员增加数的46%。换句话说,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均是新增就业空间的最大行业,由此促进了经济学、理学、工学的就业。

例如,去年厦门市总需求3.8万高校毕业生,其中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占比过半,远远高于财经、管理等学科。此外,麦可思研究院所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3年)》显示,在15个本科、专科绿牌专业中,除本科中的审计学,其余均为工科类专业。

据前程无忧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网上发布职位数前三位,包括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证券。而涨幅最大的行业为金融证券、互联网业。

金融服务业对民间投资开放,短时间内涌现了众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参与财富管理业的黄金十年。未来,同时掌握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市场必然走俏。

此外,收入作为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也可说明问题。据《教育蓝皮书》显示,在19个热门行业中,金融、计算机、软件业的平均薪资是4501元为最高,超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值上千元。

表面热就业难管理学科排第一

据《教育蓝皮书》显示,在表面热门实则就业困难的学科中,管理学排名第一。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与所需岗位严重不匹配。麦可思研究院针对2012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专科里面的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被纳入黄牌专业之列。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方建锋也表示,高校专业设置应当与市场需求和就业相结合,及时对学科专业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文化教育类和制造类专业,要进行相应的警示提醒。

此外,及时压缩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表面热门实际上就业困难的学科。对艺术类专业的发展还存在部分专业专科层次应退出招生的问题,如美术学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面向教师岗位,其主要吸收的是本科及以上文化层次的人员。

此外,编导专业面临的岗位多半要求是本科,甚至很大比例要求是研究生文化层次,但这些专业在专科层次依旧还有招生。这些专业本、专科招生重合很多,毕业生的就业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