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扶贫“特色套餐” 冲刺小康梦

24.12.2013  13:00

新时期扶贫究竟怎么扶?无论答案有多少种,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一定是人们的共识。令人欣慰的是,鄂尔多斯市让这种共识逐渐变成了现实,一套“特色套餐”让贫困农牧民奔向新生活……

   强化三项保障措施,切实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构筑“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鄂尔多斯市扶贫的战略要点。

    专项扶贫。今年,鄂尔多斯市投入1亿元,实施“五类扶贫开发项目”,分别为:贫困嘎查村扶持项目,扶持贫困嘎查村20个,每个嘎查村投入资金80万元;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项目,扶持嘎查村20个,每个嘎查村投入财政资金25万元;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创业发展项目,投入市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扶贫开发移民项目800万元;产业化扶贫项目,投入市财政扶贫资金5900万元。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贫专项资金,加大市旗两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市财政每年至少安排5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其中4亿元用于杭锦旗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贫困嘎查村扶持、产业扶贫、贫困嘎查村互助和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创业就业等扶贫重点工程。今后5年,全市共计扶持552个贫困嘎查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500个贫困嘎查村农牧民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使全市3.6万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

  行业扶贫。全市各行业部门围绕《扶贫开发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从思想认识上捆、依据规划捆、通过项目捆,切实推动扶贫开发工程取得实效。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常抓常议,强力推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社会扶贫。鄂尔多斯市委先后印发《鄂尔多斯市领导干部联系苏木乡镇包扶贫困嘎查村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三到”(即:工作到村、服务到户、温暖到心)服务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将扶贫包联工作和组织部“三到”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了由组织部、扶贫办两家部门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考评制度,出台《考评办法》,把扶贫包联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围,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选优、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确保将扶贫包联工作取得实效。目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苏木乡镇包扶贫困嘎查村工作已全面启动, 49个地级领导干部联系36个苏木乡镇、市直82个单位包扶216个嘎查村,市直61家企业与36个苏木乡镇结对共建;其余市级没有确定的包联点,由旗区统筹安排,确保贫困嘎查村包扶全覆盖。项目启动两个月以来,市直部门有2500多名党政干部包扶3200多户贫困户,已经向包扶嘎查村累计投入2347万元,帮助引进项目51项、1105万元,引进技术193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353人,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农牧民1289人次。

围绕三大贫困片区,大力培育特色扶贫产业

  就鄂尔多斯市而言,9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沙区、丘陵沟壑区和干旱硬梁区,因产业发展滞后,加大了脱贫致富难度。为此,我市将围绕肉羊、肉牛、生猪、瓜果蔬菜食用菌、林沙和家禽等“六大产业”,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沙区重点发展肉羊、肉牛、生猪和细毛羊产业,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林沙和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干旱硬梁区重点发展家禽和绒山羊产业。

围绕上述目标,鄂尔多斯市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围绕产业上设施、围绕基地搞配套,种植业突出解决“”的问题,养殖业重点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牧业集约化水平,突破扶贫产业发展瓶颈。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每年扶持20个扶贫龙头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带动能力;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加速产业化进程。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加强产地农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机制,逐步建立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重点扶贫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四是统筹发展第三产业。鼓励扶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传统手工艺制作和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草原旅游等产业,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强化城乡统筹,改善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强化城乡统筹,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在激发各方面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记者发现,鄂前旗、杭锦旗、达旗经济发展仍然是空间广阔、源泉旺盛、活力四射。而这源于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对3个示范区的“倾力”,每年市级财政投入不少于5亿元。同时抓好贫困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保保障、公共服务,推动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同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水电路“三差”及危房改造问题。目前,全市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嘎查村共552个,占全市嘎查村总数的75%,其中未通油路的行政嘎查村226个,占全市嘎查村总数的30%,未通公路的自然村72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3.6%;未通电的自然村23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9%,未通电的贫困户1.3万户,未通自来水的贫困户3.9万户,尚居住在危房中的贫困户3.2万户。我市计划通过5年时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消除贫困地区无电户,农牧户实现户户通电;苏木乡镇通二级以上油路,行政嘎查村通三级以上油路;全面完成贫困农牧民危房改造任务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社保保障工程。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保制度,力争到2017年,基本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同城化待遇。其中,重点针对5.5万老弱病残人口,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养老、医疗、低保应保尽保,特殊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全覆盖。对贫困农牧民养老保险个人承担费用进行全额补贴,对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年满55周岁给予发放生活补贴。

  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到2017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适龄儿童能按时就近入学、入园。每个苏木乡镇所在地建有标准化卫生院和残疾人康复站,每个嘎查村建有标准化卫生室;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每个苏木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嘎查村建有文化室;广播、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100%,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95%;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农村牧区。

  鄂尔多斯市的扶贫开发,绽放着新的希望。一个个凝结着发展与富裕的项目,开启了贫困农牧民美好生活的愿景。我们坚信鄂尔多斯的扶贫攻坚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记者李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