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产业重建 群众过上好日子

08.04.2015  11:19

  日前,下了邛名高速,沿着整饬一新的平临夹路疾驰而行,道路两旁的果蔬大棚与延绵不绝的茶园让人目不暇接。在临济镇郑湾安置点旁的嘉林生态农场里,“农场主”张在林正在和饲养员交流。说起张在林,周围的工作人员都竖起大拇指,“农场不仅将确保养殖土黑猪的农户每头800-1000元的利润收益,还免费提供防疫、治病等服务,土地入股每户农民最低可获得每亩1000斤稻谷市价的收入,在公司良种母猪场务工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在农场务工的,不少都是本地人,也有从周边镇乡来的。

  现在,在邛崃的重建新区,像嘉林生态农场这样的项目不断涌现,让当地村民入住新居后实现了安居乐业,群众增收的途径也更为广阔。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号召下,邛崃更是积极推动一三产业互动,不断推进产业的提档升级,积极探索解决项目经营者资金匮乏的难题,让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惠及重建新区的群众,真正实现“让群众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目标。

   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路径:一三产业互动

  经过大力重建,如今在邛崃各重建新区,村民已纷纷入住新家。在灾后重建中,如何让这些村民实现安居乐业?成为邛崃产业重建的关键。而让一三产业实现互动发展,正是重要的增收路径。

  记者眼前的夹关镇周河扁安置点,依山傍水、竹林葱葱,花园式“度假小区”嵌于林盘中。而让人关注的是,2014年5月,通过招商引资,该镇引进了绵阳福隆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专业酒店公司,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加盟的新型旅游经营模式,联动打造集住宿、餐饮、休闲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酒店联盟。

  56岁的石月芳家就是该联盟的一员,“按照灾后重建政策,我家分得两套各170平方米的别墅,一栋自己住,一栋出租给了酒店企业。”她说,去年6月份签订了租房合同,7月份就拿到了一年的租金24400元。“租下后不久,酒店将房子进行了装修。”她告诉记者,目前的价格为每年144元/平方米,租期为十年,每年租金还会递增。

  如今,酒店开始对外营业。该公司计划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周河扁已装修完成16间客房,18间已经达成合作意向。今后将依托夹关“弯弯林”和“麻柳林”小组生新居工程,建成酒店房间400间,接待床位550个,带动35户群众实现自主创业,促进870余人就业。

  据邛崃市有关人士介绍,该市如今正在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按照重建新区全域景区化理念和“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思路,创建平乐-天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加快十方堂邛窑遗址公园建设,开发南宝山山地户外探险运动基地,建设100公里乡村大旅游环线,积极开发温泉、户外运动、农事体验、森林储酒等旅游项目,形成“春游茶山、夏避暑热、秋赏彩林、冬沐温泉”的四季旅游产品,做强文化旅游富民产业。

   B

  产业如何实现提档升级?

  路径: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有“发展骨架”之喻,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支撑。灾区持续发展,根本在于产业振兴。农民持续增收,根本也在于产业提升。然而,如果没有高端产业作支撑,没有特色产业作后盾,群众增收的可持续发展后劲就成为一个问题。

  如何破题?邛崃开出药方:用统筹城乡的方法将住房重建与产业重建紧密结合,把产业重建作为增强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积极完善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生态环保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呈现出灾后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这里再添一点土,间距再拉开一些……”邛崃高何镇毛河村寇家湾安置点的高标准农田里,37岁的创业青年李开玖整天待在田间,指导农民种植树莓。一想到今年7月200亩树莓将结满成片的“红果子”,李开玖便十分激动。

  以前村里的农户都是种植水稻和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赚不到钱,因此,李开玖就一直在琢磨着种什么才能增加收入。“必须告别低效的农业,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与合伙人的考察和研究,他决定种植树莓,吸引游客进园采摘,通过鲜食的方式来销售树莓,搞农业旅游观光项目,既让消费者饱口福,也让种植户增加收入,带动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今年是试果期,预计明年开始盈利,我们准备将一部分作为游客观光体验采摘园,另一部分直接出售。”说到树莓种植前景,李开玖粗略算了一下账,“目前已经种了200亩,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每亩可收益2万元。

  地震前,受灾镇乡大多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夹关、临济的茶叶,高何、天台山的旅游,重建中,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在将产业做精做细上下工夫,力争将产业发展推向更高的台阶。邛崃市委、市政府也积极推进产业的提档升级, “一线三点五带”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围绕高效利用茶叶、林竹等优势资源,邛崃因地制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31个产业重建项目已经完工22个,建成茶叶、蔬菜、中药材等规模化产业基地6.5万亩。引进金川茶业、碧涛茶业、三甲猕猴桃等加工企业,促成嘉林生态农场、任坝生态农业园、成都珍稀林木生态园、火井中药材博览园等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C

  如何解决资金瓶颈?

  路径: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在项目运转中,经营者普遍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邛崃展开了农村产权融资新探索—“三权分置”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即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依托灾后重建,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多元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该市统筹办数据显示,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来,全市完成了16.42万户确权颁证,实现应确尽确。

  “真没想到,凭借流转土地经营权证书,银行真的贷款给我们合作社。”最近,邛崃夹关镇任坝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陶开树用114亩流转土地的经营权证书,从邛崃国民村镇银行拿到了20万元贷款。这也是农村产权融资的成功案例之一。

  邛崃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三权分置”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打破了农村产权融资瓶颈,进一步实现了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的权利,更加有利于产业向着规模化发展。

  刘洪 记者 杨华春 摄影 谢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