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实施连片开发  推进扶贫攻坚

04.06.2015  18:00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决策部署,我县强力实施“1+6”扶贫攻坚行动,在巩固提升铁佛—文峰、杨柏­—民胜连片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加快实施至诚—洪口连片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减少贫困人口2.3万人。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政府主导推进扶贫攻坚。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按照“一次规划、分类实施、分年建设”原则,制定了《通江县连片扶贫开发规划》,针对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贫困成因、群众意愿等因素,将全县划分为10大片区、25个小片,每年选择2—3个片区整体推进。 二是注重资源整合。 坚持连片扶贫推进到哪里,领导力量倾斜到哪里,部门任务跟进到哪里,项目资金配套到哪里,全年整合各类扶贫资金7.5亿元投入连片开发。 三是注重统筹推进。 将片区发展与精准扶贫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将基层组织建设与“六大扶贫工程”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形成“党建牵引,全域推进、统筹发展”的“1+6”扶贫开发格局。

二、突出产业培育推进扶贫攻坚。 一是主攻主导产业。 以有机产品为方向、以综合产值400亿为目标,分片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生态养殖4大特色产业,新发展茶叶10万亩、核桃25万亩,每年发展食用菌5亿多袋,实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坚持“巴山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实行林果、林药、林菌、林牧、林游等融合发展,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四川千方药业发展中药材基地1万余亩,投资近亿元建设千方中药产业园。唱歌乡围绕新村建设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和乡村旅游,群众增收成效明显。 二是注重龙头带动。 引进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余家,培育专业合作社196家、家庭农场牧场100家,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实行“参股合作、价格保底、利益返还、流转佣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卓伦公司在龙凤场、广纳等乡镇发展核桃、中药材2.3万亩,带动农户2000多户,常年固定用工200人以上,每个劳动力年均收入超过2万元。 三是激活静态资源。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盘活农村资源,累计流转农村土地14.4万亩、林地48万亩,实现产权抵押融资4.2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三、突出民生改善推进扶贫攻坚。 一是狠抓巴山新居。 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安全舒适居住问题,建成鹦鸽嘴等5个中心村和贾家梁等70个聚居点,建农村廉租房35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0300户。 二是狠抓基础设施。 新改建乡村道路530公里,建各类水利工程1207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5万人,新建改造校舍26万平方米,标准化建成12个乡镇卫生院、112个村卫生室,建成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建成敬老院22所。 三是狠抓技能提升。 依托职业教育,围绕四大产业,整合行业资源,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次,全力实现“一户贫困家庭有1名致富能手”的目标。

四、突出机制创新推进扶贫攻坚。 一是创新精准扶贫机制。 坚持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实现精准“滴灌”。按照每村不低于100万、每户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项目扶持,每户安排3-5万元特色产业贷并予以贴息。 二是创新挂联帮扶机制。 积极开展“万名干部驻村、精准帮扶到户”活动,全面落实县级领导联乡、县级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帮户工作机制,组建157个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信心、提高致富本领、创造脱贫条件,发挥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 三是创新回引创业机制。 建立县、乡回乡创业领导和指导服务机构,设立1000万元创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奖励资金、1000万元小额贷款担保资金,积极回引创业人士,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先后引进卓轮公司、东虹农业等外来企业15家,赵阳初、熊纯华等回乡创业人士187人,每乡均有2—3名创业能人,累计投入资金达2.8亿元,极大地带动了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刊载于《四川农村》201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