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毕世祥:他在高原站成一座碑

18.03.2014  13:02

  ——追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毕世祥

毕世祥考察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牧民生活设施生产情况。﹙资料图片﹚

  高原含悲,美丽的丹巴县沉浸在悲伤的泪水中。

  人们至今还记得那天的场景:2013年12月19日下午,一行人匆匆赶往丹巴县,沿途,数百人的长队静默无声,人们举起挽联,手捧花圈,送毕世祥“回家”。

  母亲眼中:

  他忙,我们要多理解多支持他

  还是那座山,还是那片水,还在那条路上,一位老人翘首以盼她回家的孩子。

  队伍渐近,首先映入老人眼帘的是儿子的黑白照片,脸上刚毅的轮廓是那样熟悉,眼泪顺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颊滴落,她用手轻轻抚摸着照片上那张熟悉的脸庞,就如儿子牵着自己手外出散步时一样。

  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的痛难以言表。老人却说了三句话:“驾驶员是好人,组织上要多关心他”;“车是公家的,可惜了”;“你们是他的朋友,冬天出行冰大,要注意安全”……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毕世祥生前因为工作忙,很难挤出时间回老家看望母亲,但老人并不怪他,还经常对毕世祥的妹妹毕玉说:“你哥哥工作忙,我们要多理解他、多支持他的工作……”老人生病,也从不让家里人告诉毕世祥。她总是说:“不要告诉他,不要影响他的工作,不要给他添麻烦。

  2012年7月,甘孜州正在筹办“藏语语音手机报”,毕世祥带队到邻近的阿坝州学习经验,在返回途中,路经家乡丹巴县。

  当汽车路过毕世祥家门前时,妹妹正搀扶着老母亲在门口翘首期盼,毕世祥下车和亲人匆匆说了几句话,就拉开车门,上车对司机说:“走,回康定。

  老母亲蹒跚着脚步,佝偻着,一边挥着手,一边还在嘴里念叨着什么,汽车驶离了她的视线。汽车行驶出丹巴县,毕世祥眼眶湿润,他摇上车窗说:“风怎么把沙子吹到眼睛里去了。

  随行的工作人员陈段恋劝他:“都好久没有回家了,要不我们就在丹巴住一晚吧。”毕世祥却摇摇头:“要回去,明天上午还要研究‘送文艺下乡’和‘爱国守法感恩’群众宣传教育工作。

  妻儿眼中:

  铁汉一样有柔情

  毕达是毕世祥夫妻的独子,由于父母家教很严,毕达从小就很懂事。父亲的意外去世,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父亲不在了,他就是家中的顶梁柱,毕达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成熟坚强了许多。

  在毕达眼中,“父亲很抠”。因为在他成长的20多个年头中,父亲只给他买过一次礼物,那是一件价值520元的羽绒服,这还是因为他以第一名的笔试成绩进入四川省林业厅成为森林警察的奖励。

  其实毕世祥对自己更“”。生活上要求简单,甚至一点也不讲究。他经常下乡,总是穿一身洗得泛白的蓝色牛仔服。“那套泛白的蓝色牛仔服跟了他10多年。”曾与毕世祥共事的张建国回忆说,毕世祥夏天爱穿一件灰白色的薄夹克衫。这件夹克衫是1991年他到北京出差时买的,已经穿了整整20多年了。冬春季节,他最爱的就是羽绒服,一件土灰色的,一件湖蓝色的,外搭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就这几身衣服伴随着他走过了一个个忙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