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绝域輶轩:近代中外交涉与交流”学术研讨会
9月22-24日,我校承办的“绝域輶轩:近代中外交涉与交流”学术研讨会,暨《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暂定)》整理编辑座谈会,在成都市“金河宾馆”9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方承办。本次会议采用类似学术工作坊形式,以便讨论和交流更加深入全面。
9月23日上午8:30,会议准时开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凌兴珍编审主持,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章清教授、学院院长王川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刘石吉研究员分别致辞。在形式简短而内容丰富的开幕致辞结束后,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并马上进入了论文宣读和讨论环节。
上午第一场的主题是“外务交涉与体制”,发言者和发表主题分别是戴海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有关钱恂若干问题的补说——从张遵逵先生的来信说起》;刘永连(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从日本史料看日本势力对西沙群岛的渗透》;李峻杰(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从分奏到会奏:庚子事变后朝野关于改革外交体制的议论与“外交”共识的形成》。
上午第二场的主题是“学术与文化交流”,发言者和发表主题分别是莫亚军(美国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刘半农与斯文赫定:有关西北考察团的中外交涉与合作》;赵莉(中国航海博物馆学术研究部):《西方经济学知识与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刘开军(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民国时期传统派史家与域外学术的关系辨析——以柳诒徵和刘咸炘为例》;汪洪亮(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罗忠恕与抗战时期华西坝的中外学术交流》。
下午第三场的主题是“视觉与图像生产”,发言者和发表主题分别是陆德富(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照相术传入与传统肖像画的演变》;肖坤冰(西南民族大学):《清代外销通草水彩画研究》;李鹏(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近代海关与长江上游航道图的再生产》;张晓川(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麦西有古碑——晚清使臣、金石圈子与埃及象形文字》。
下午第四场的主题是“旅行与形象建构”,发言者和发表主题分别是章可(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进步还是衰亡:晚清中国的两种印度形象》;王鑫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领选日记>(1882)和<建福元年如清日程>(1883)——略述十九世纪末朝鲜与安南使臣的两部出使记录》;薛莉清(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南洋游记研究——海上丝路华人文化认同研究的一种途径与方法》;裘陈江(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焕章留美求学与孔教活动新探》。
24日上午第五场的主题是“史料与论著”,发言者和发表主题分别是张玉亮(中华书局近现代史编辑室):《从一套“来自五湖四海的书”说起——近代外交史料出版之检视》;王婧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社):《浅谈近年晚清史料的编纂、整理与出版》;施恬逸(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史林》杂志编辑部):《学术期刊与近代中外交涉研究——以近五年<史林>杂志为例》。
五场分组报告和交流结束以后,是《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暂定)》整理编辑座谈会。与会代表分别就这套计划中的史料丛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于丛刊的策划和价值给予了肯定。在丛书整理基本计划、收书内容、整理体例和格式、整理出版批次等各方面,各位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出版社的几位编辑同志,以出版专业角度贡献了宝贵的经验。最终参会代表都表示将积极支持丛书整理出版工作的推进,并制定了大概的时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