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运营客车将安装车载视频装置 “黑匣子”揭秘

12.06.2015  09:34

  明年12月31日前,所有班车客运和包车客运车辆均要安装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有超速、超载等异常行为,系统将自动提醒,并在后台“弹出”实时镜头

  行车过程中的视频自动存储于硬盘,发生事故可调取行驶记录回看

  本报讯(记者 王眉灵)全省省际、市际客运班车和旅游客车在今年底前安装车载视频终端,明年底前全省所有运营客车都将安装车载视频终端。记者6月10日获悉,省交通运输厅近日下文,在全省道路客运车辆上全面推广应用卫星定位车载视频监控监管系统。

  此次安装的车载系统是现在大部分运营客车上安装的GPS的“升级版”,相当于卫星定位+视频+行驶记录仪的“综合体”。其终端可以录像,一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有超速、超载等异常行为,系统将自动提醒,并在后台“弹出”实时镜头;终端还能“记忆”,行车过程中的视频自动存储于硬盘,如果发生事故,可以调取行驶记录回看。

  按照要求,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要在自建监控平台或社会化的卫星定位系统服务商企业监控平台中增加视频监控功能,对所属客运车辆实施动态监控。运输企业可以通过视频实时发现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规范驾驶操作,对驾驶员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抽烟、拨打手机、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其存储下来作为对驾驶员进行处罚的依据,进一步加强安全源头管理;如果遇到事故,可调取车载视频终端的储存卡,予以判断分析,类似于飞机上常见的“黑匣子”。

  车籍地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并从事道路班车客运和包车客运的客运车辆,都要安装使用车载视频终端。具体计划是:2015年10月31日前,全省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全部安装;12月31日前,全省省际、市际班线客运车辆应全部安装;2016年12月31日前,全省所有班车客运和包车客运车辆全部安装。

  揭秘“黑匣子”:不只是眼睛,更像个大脑

      我省近日启动一项“智能”计划:今年底前,全省1万余辆省际、市际班线客运车辆、旅游包车都要安装车载视频终端,明年安装范围扩大至农村线路营运客车,共3万余辆。

  车载视频到底是啥?有什么作用?记者进行了探访。

  高度智能 锁定危险驾驶行为

  为何全省所有运营客车要统一安装智能化终端?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为了解决大型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问题,“从安全源头进行监管”。

  据统计分析,运营客车发生事故,有一半源于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载系统恰恰能对违法违规驾驶行为进行及时记录、提醒和监管。

  对违法违规驾驶行为的自动锁定,是该系统最先进之处。作为四川少数具备资质的卫星定位系统服务商,成都网阔去年已开发出类似技术系统,并运用到成都市部分运营客车上。公司技术支持主管唐宇说,该系统高度智能化,将分析、判断的工作交由视频终端并实时传送,“不只是眼睛,更像个大脑”,以实现百分之百的监管。

  不过这并非最终目标——按照四川省的要求,终端视频不仅要锁定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还要能辨别超速、超载、车道偏离等异常现象,且图像精度高,即使是人脸也要能清晰辨别。

  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我省对卫星定位系统的服务商资质进行了核准,目前有21家具备“入场”资格。“入场”后,还有一道“关口”——监控平台要符合由四川省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的视频平台技术要求、车载视频终端技术要求等。7月底前,能够提供服务的视频监控平台和车载视频终端生产厂家,包括原已安装使用的视频监控平台和车载视频终端,均应按照技术要求对平台和终端进行改造完善。

  车主自装 为了安全还是值得

  今年初,成都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率先试点,在600余台运营车上安装了车载系统。其终端“标配”为6个摄像头,分别安装在正前方、驾驶员头顶、车厢的前方和中部、左右侧的反光镜上,未来还将升级为8个,加装在正后方、行李箱。一旦客车发动,终端将自动运行。

  运行效果如何?公司网络主管李龙武深有体会:“试行4个月来,驾驶员的不规范行为直线下降。

  按照要求,车主自行选择符合条件的商家。如此先进的“黑匣子”,费用不菲。李龙武算了一笔账:一套终端费用5000元左右,服务费1000元,总计近400万元;流量平均每台每月130元、每个监控端每月1000元,每月流量费数万元。虽然支出不小,但他表示:“为了安全,还是值得。

  记者走访了解到,这笔安装费,大部分运输企业将从公司的安全监管专项经费里支出。   本报记者 王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