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攻坚
7月7日至17日,绵阳、广元、乐山、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凉山相继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要求深入领会和把握新阶段扶贫攻坚目标任务,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绵阳市委常委会指出,要优化扶贫工作思路,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等产业化方式提升发展能力,将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提升扶贫开发实效。要抓好村组道路、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特别要注重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要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把扶贫成效作为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依据。针对驻村帮扶机制中的一些问题,绵阳正着手制定相关办法,未来将调动国有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的力量,形成联合驻村帮扶机制。
广元市委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指出,要以超常手段和严实作风狠抓扶贫攻坚,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县区要明确“脱贫摘帽”任务时间表,以贫困村为基点,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回引在外有成就、有意向返乡创业的人员回乡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和举措研究金融和融资政策支持扶贫攻坚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从事旅游服务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扩大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要强化组织保障,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县区扶贫攻坚、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扶贫攻坚责任制,坚持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
乐山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科学精准地持续开展扶贫工作,坚持双轮驱动、两条腿走路,一手抓连片扶贫,一手抓插花扶贫。在连片扶贫上,新村建设要先从最贫困的村建起;在交通方面,要做到村村有硬化道、县县有高速路,重点加强乐汉高速的汇报、立项工作,力争挤进大小凉山交通大会战;在产业方面,要注重环境保护,重点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在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文化和卫生是重点,彝区要实现“一村一幼”。同时要加大彝区就业指导,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插花扶贫上,要一户一策,分类指导。
南充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要求把全会精神吃准吃透、把要求落实落地、把机遇抓住抓好,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细化目标任务,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市扶贫开发的总体谋划、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要把机遇抓住抓好,尽快专题研究省上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出的“3+10”政策组合拳,逐一细化对接,确保收到实效。要进一步摸清基本情况,确保扶贫工作真正扶到群众心坎上;要进一步加强力量配备,充实和调整贫困县(市、区)、贫困乡镇的班子配备;要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分解目标任务;要完善扶贫工作考核体系,细化考核办法,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广安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准确把握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攻方向,注重“五个有机结合”,推动贫困群众限期脱贫、精准脱贫。要对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和扶贫开发专项方案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排出争取政策的时间进度表;要完善扶贫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定期督促检查;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措施,进一步完善扶贫思路,把精准扶贫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中去;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打好政策组合拳;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各地各部门优势,为扶贫攻坚创造出更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达州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结合达州实际明确打好四个攻坚战。第一,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就业培训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和就业。第二,打好新村建设攻坚战,结合“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新村建设,优先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第三,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完善末端建设,破除影响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第四,打好社会事业发展攻坚战。要分行业、分领域广泛组织专题讨论,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达州实际、富有达州特色的扶贫开发专项方案。
巴中市委召开全体会议,提出要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要求,扶贫攻坚和同步全面小康“两步并一步”,确保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以上。集中力量实施“1+6”扶贫工程,“1”即加快建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强扶贫攻坚一线战斗堡垒;“6”即持续深化“六大扶贫工程”,按照片区发展规划,深化推动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六大工程,加快解决引发区域贫困的共性问题。力争到2018年底,县(区)全部“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建卡贫困户越过扶贫标准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2019年到2020年巩固提升,在稳定脱贫不返贫基础上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凉山召开州委常委会,提出要结合州情实际,制定《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关于贯彻〈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实施意见》、《扶贫开发十二个专项方案》,形成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坚持精准施策、逐项突破,突出抓好新村新寨、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科技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投入增长机制、资产增收机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本报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