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田畴沃野正欢歌

20.11.2017  20:20

 

——大竹县大力发展“三农”工作侧记

□ 王晓林 程一凡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初冬时节,漫步在竹乡的乡野田畴,但见风光如画徐徐展开:一条条通村公路向贫困山区延伸,一幢幢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田成方、林成片、渠相通、路相连……织就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山乡美景。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作为产粮大县的大竹,2016年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达54.1万吨。该县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特色农业风起云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四好”新村人和景美……新的生产方式不仅让农业产品提量升质,更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和发展。该县荣获2016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提档升级 做足特色让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11月7日,正逢立冬。大竹县姚市乡建福村的智能育苗大棚内温暖如春,几位村民正在给蝴蝶兰定型。“再过四五天,这批蝴蝶兰就将通过空运销往广州、深圳等城市。”达州云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管杨方成介绍道,一亩地种粮食的产值是3000元,建大棚种蔬菜的产值能达到1.5万元,而100亩的花卉仅销售就实现了600万元以上的产值。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花卉产业是大竹县近年发展的新“副业”。在拥有“中国糯稻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四张金字招牌的同时,“大竹苎麻”“大竹香椿”“大竹秦王桃”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片的背后,贯穿着县委、县政府的一条理念与多年坚持:“粮油生产足温饱,特色农业促增收。

糯稻是大竹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其深加工食品——醪糟广受消费者喜爱。在月华镇余家村7组,贫困户周朝俊喜滋滋地算起了“增收账”:“今年,我栽种了7亩糯稻,稻谷全部由公司上门收购,实现纯收入近2万元,摘掉了‘穷帽子’。公司全部免费提供种子,解决收割费用,还要补贴部分化肥和农药,算起来种糯稻的收入要比种杂交水稻高600至700块钱。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实行订单种植和保护价收购,建立了现代农业、创新农户增收模式,目前已带动3.63万户农户、10万余人从事糯稻生产。

特色农业说到底也是农业,还是‘三农’范畴,要真正让农民、农业有大的长期效益,还得发挥好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加乘效应。”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一语中的,如果说促“”增收是战略目标,那大竹的战术选择就是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转型升级,将其概括为“特色农业+”。

大竹县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稳固支撑,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大力实施农业“1243”工程,突出抓好苎麻、香椿、糯稻、白茶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60.3万亩。培育壮大东柳醪糟、立川食品、顺鑫农业、林萍核桃、益寿黑花生、嘉禾农业等龙头企业,聚力打造“农产品加工百亿产业集群”。今年1至9月,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378元。

扮靓新村 “四好”创建让农村旧貌展新颜

青瓦白墙的靓丽民居、干净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的水泥连户路、宽敞洁净的文化广场……这是清水镇老书房村新村聚居点的喜人景象。昔日的老书房村,房屋低矮破旧、垃圾遍地,短短几年时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给这里带来了可喜变化。

10月下旬,清水镇老书房村祥泰青花椒合作社300多亩青花椒进入了管护期,10余名工人在花椒地里忙着人工除草。该村党支部书记周世龙和合作社负责人邓泽山坡前屋后忙着选址建花椒烘房。

老书房村离大竹县城仅10多公里,新村聚居点旁的鱼塘水质清澈,是竹城垂钓爱好者出游首选地。青花椒、水产等种养业的入驻发展,带动该村人均纯年收入增加1500余元,一跃成为市级“四好村”。

在稳步推进“四好村”建设中,大竹县通过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新村聚集区内健身设施、休闲设施、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产业的引领,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全县村道两旁和村民院落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欢声笑语。依托文化设施、农民夜校、宣传文化墙、幸福家庭评选等载体,将风气良好的和谐新村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与此同时,大竹县按照“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和文明村级创建为抓手,2016年全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9个、市级“四好村”51个、县级“四好村”74个。今日竹乡,得益于“四好村”创建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农旅结合 融合发展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月花烂漫,六月果飘香。姚市乡花卉基地和果桑基地内游人如织,建福村6组的刘尚碧姐妹俩笑得合不拢嘴。凭着做凉粉凉面的好手艺,两姐妹在家门口仅在今年的赏花摘果节期间就赚了5000多元。“以前以为粮食才能卖钱,后来发现瓜果蔬菜更赚钱,现在游客一来,做啥子都赚钱。

寨峰桃花源、清河李花园、石门梨花园……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大竹县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桃花节”“李花节”“梨花节”等大型乡村旅游活动。通过“旅游节会”,姚市乡成为了大竹新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赏花摘果节期间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

该县在全县70个省定贫困村中确定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好、交通区位条件好、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性高的22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积极推动“+旅游”战略,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互惠。迄今,已有2万余名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围绕建成“川渝陕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定位,大竹借助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风光、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13个市级重点镇建设,45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此外,大竹县还闯出了一条旅游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辅相成的新路。“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旅游观光+精深加工”发展模式,支持和引导村镇企业开发制作了竹编、根雕、苎麻等工艺美术品、纪念品和地方土特产品,延伸出的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三次产业相融共促的生动局面。2017年,52个贫困村分别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优质水果生产基地6.65万亩、1.44万亩、1.7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