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力争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决胜脱贫攻坚

28.11.2017  00:06

 

 

米易县城全景。严白鲜摄

 

今年以来,米易县制定了“四好村”建设实施方案。每周,各个村里的环境卫生保洁监督员都要带领村民们一起大扫除。 田晓为摄

 

米易县新山乡新山村的傈僳族村民搬进新居。刘娴摄

 

米易县新山乡新山村,将脱贫攻坚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弘扬傈僳族民俗文化,吸引大批游客前往。严白鲜摄

 

在贫困户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后劲不松、力不减——

  11月初,攀枝花市米易县边远山区3个贫困户家庭生活的画面,映着金色阳光,格外生动:南厂村的熊玉国很激动,刚摘了桑叶喂蚕宝宝,又有人告诉他山上的母羊下了崽儿,忙得团团转;西番村的付安全很满足,新家有厕所、热水器、电冰箱、电视机,女儿读书不花钱,收的苞谷吃不完;顶针村的李平很欢喜,曾经烧伤住院花了5000多元,领完各种补助、救助资金,自己一分钱没掏。
  不同的画面,诉说着相同的幸福。这种幸福,在全县25个贫困村、3500余户13000余贫困群众中传递……从2014年开始识别贫困户,米易县陆续启动各项帮扶措施。目前,全县3500余户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而且,这些贫困村已达到“一低五有”“四个好”退出标准,贫困户已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退出标准。
  “现阶段主要是收入上脱贫,贫困村退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体老百姓生活水平底线,退出后劲不能松、力不能减、机构班子不能散。”米易县委主要领导说,米易县今后三年的脱贫攻坚任务不亚于当前。要继续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努力保证收入不下滑,成果不减少,努力做到“一翻番、两提升”,即:三年后全县贫困人口收入再翻番,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整个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现阶段要重点培养形成好风气、好习惯,发展教育,帮助贫困人口从思想上脱贫,力争到2020年与全国一起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脱贫。□大强

层层压责重保障 从基本需求帮起
  “多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我们重新过上了好生活。”10月27日,看见帮扶干部来看他,代发友乐呵呵地端出半瓷盆刚打的核桃招呼大家品尝。3年前,他妻子在山坡干活时遭遇一场火灾,造成严重烧伤,因医疗费用开支欠下40余万元外债,生活负担愈加沉重。
  就在他妻子遭遇火灾后不久,代发友成为了贫困户。帮扶干部一方面发动社会筹资捐款,一方面帮他梳理政策,报送资料,争取到扶贫资金。不分节假日、工作日,帮扶干部们常常揣着慰问金,提着大米、油盐、铺盖,送到代发友家中,基本生活难题迎刃而解。村里“公益性岗位”——环境监督保洁员的工作也让他做。现在,他妻子的病情稳定了,儿子上了幼儿园,家里的苞谷籽铺满地。
  “及时雨”为何下到代发友家中?因为米易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县、乡、村各级调整充实脱贫攻坚机构,层层压实责任。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了“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联系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组和联系帮扶干部的资料均显眼地张贴在贫困户家中,帮扶干部通过频繁走访调查,问需解困。
  付安全过去住在简陋的土房子里,再加上妻子患病,日子越过越贫困。“后来,政府帮我申请资金改造了旧房子,还送来冰箱、电视机,过上了好日子,我要感恩上进。”付安全说。现在,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喂鸡、喂羊,空闲时还义务打扫街道。
  着眼于贫困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米易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余元,实施住房建设2700余户。聘请专业机构对已脱贫贫困户住房“回头看”,全覆盖质量安全鉴定,根据不同级别,分别按照2万元/户、4万元/户的标准进行质量巩固提升。与此同时,同步落实好产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脱贫攻坚政策,坚持做到脱贫攻坚期内政策不变、力度不减。

  以落实医疗扶贫政策为例,米易县财政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全额代缴,对住院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简化报销程序,确保贫困户住院治疗的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设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500万元,实现了县域内政策范围内贫困群众住院费用“零支付”。
  一定要把好政策宣传出去。草场乡顶针村贫困户李平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去年他因为烧伤住院治疗,共花费5391.29元,通过各种医保和民政补贴政策报销费用4392.96元。后来,他接到通知,又去领取了998.33元卫生扶贫救助金。
  米易县委民宗工委负责人说,只要是脱贫攻坚需要的钱,很快就会到账。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了有生活用电、有安全饮水、有广播电视信号的脱贫标准。

因地制宜搞产业“扶起来”再“送一程
  距离米易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的普威镇西番村是省定贫困村,最高海拔2700米左右,属中高山区,主要产业是烤烟、畜牧业和林果业。“虽然类型多,但以前产业化水平低,产品受市场影响大,有51户贫困户,去年人均收入2800多元。”普威镇党委副书记何明元说,经过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对各种条件因素的调查研究,决定发展支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产业——养羊。
  “这和过去村民单打独斗养羊方式不同。”何明元说,村里成立了专合社、农业开发公司,建成了6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贫困家庭全部加入了合作社成为社员,合作社整体成为公司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年底将对贫困户按股权量化份额后实行保底分红,分红利率不低于2%。贫困户脱贫后还可享受合作社一般成员同等的分红待遇。
  9月30日,全村51户贫困户、233人每人分得红利425元。贫困户丰志勇高兴地说:“我还在养殖场打工,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再加上自己的坡地改种了樱桃、核桃等果树,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何明元介绍,养殖场最多可同时喂养1200只羊。“这间400多平方米的超大羊圈供贫困户专用,可容纳400多只羊,将使用机器处理羊粪,每吨可卖30元。
  西番村案例只是米易县近年来因地制宜培植优势产业,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一个缩影。“贫困户扶起来了,还要送一程。”米易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为激活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持续增收,米易县依托独特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持续两年下拨900元/人到户产业项目扶持资金共1500多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林果、畜禽养殖,推行种养循环,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以发展种植业为例,米易县既有低矮的安宁河谷,也有二半山区,还有高山区,所以就要走立体农业的路子。在河谷沿岸发展精品农业,二半山区适合发展芒果、枇杷等水果产业,高寒山区适合种核桃、青椒等作物。为保证贫困户生产物资及时得到供应,持续跟进发展扶持力度,在给予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资金的同时,还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惠及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尽力做到“应贷尽贷”。
  在帮扶政策支持下,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依托梯田、杜鹃花海等优势,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新山傈僳族乡副乡长孙福义介绍,新山村现在绝大多数村民小组通了硬化公路,修了太阳能提灌站,对64户的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对116户的圈舍进行了改造,已有6家人开启了具备农家乐功能的民宿,接待游客。餐馆负责人贺财章说:“我用的各种食材,优先从贫困户家中采购。
  乡村旅游文化节、约德节、国庆节等,拉高了新山村的人气,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鉴于此,新山村最近又成立了合作社和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村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分红。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仅停车费就收入7000多元。看到家里发展越来越好,贫困家庭出身的青铁长也从上海回到家乡,投入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担任村主任助理,主要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米易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米易县所有贫困村都设置有这个岗位,让村里有文化的青年为村里发展献计出力。

结合创建“四好村”力促精神也“脱贫
  10月28日,在白坡彝族乡油房村新村聚居点,村环境卫生保洁监督员彭正发为三季度获评“文明卫生户”的村民家庭发放奖品:“彭友安,化肥一袋;彭秀英,清油一桶……”米易县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四好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活动,也是该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今年3月,米易县制定了“四好村”建设实施方案,陆续在各村配齐“五员”,即党风政风民风监督员、乡村及农房建设规划监督员、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员、环境卫生保洁监督员及思想文化宣传员。“村里定期张榜公布前三名和后三名,对做得好的发奖品和流动红旗。”彭正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村里“转悠”,检查村民房前屋后垃圾堆放、屋内物品摆放情况,然后评分。
  目前油房村18户农户搬进了新房子,好习惯、好风气正在形成。村民还在村思想文化宣传员秦少兵的组织下,成立了宣传队,开展文化活动,还带领村里5名妇女自编自演了舞蹈《玛微》,在乡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
  实际上,除了配齐“五员”,米易县还提出组建“三会”,即党务村务财务事务监督会、邻里互助会、红白理事会;培育“四有”,即有特色产业、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支部+协会+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
  以红白理事会为例,为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抵制大操大办、讲排场、搞攀比等不良风气,米易县纪委指导各村成立了由党组织成员、老党员等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宣传勤俭节约,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各村都制定了相应办法。比如:撒莲镇金花塘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菜品控制在11个以内,单次礼金不超过200元,不上高档烟酒;海塔村红白理事会要求,婚丧嫁娶必须提前报告,并写入村规民约。
  “近年来,我们查处了多起基层干部通过办酒席收取管理服务对象礼金的案件,所以我们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积极引导农村移风易俗,要求村干部带头执行。”米易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说,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再没出现因参加婚丧喜庆随礼而举债的现象,传统“九大碗”回归餐桌。“以前村里办酒席多的一次50多桌,菜价也很高。现在我们办酒席,家常菜就可以了,菜也做得少,争取一顿吃完,不浪费。”麻窝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钟德鸣说。
  “米易县把‘四好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农民夜校、星级评选、农家女大课堂、科技‘三下乡’等载体转变群众观念,培养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好风气。”10月中旬,米易县已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标评估,并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