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倾民生情怀 促百姓笑颜

12.11.2013  11:41

——民生工程提速幸福达州建设
        金秋时节,阳光和煦。在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田家榜村,秋风拂过一大片李树林,村民正在给这片刚刚带给他们收获的李子树松土施肥。这是通川区为增加村民收入兴建的青脆李产业园,依靠李子产业,田家榜村民年收入增加已经超过1万元。这是达州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达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生,以民生改善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实施民生工程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幸福达州的重要举措。”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表示,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惠明确要求,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切实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倾民生情怀,促百姓幸福。遍布巴渠大地的民生工程,成为一个又一个民心工程,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有力推动幸福达州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今年已筹集拨付民生工程资金73.4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7.07%,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宋开文图片由达州市政府督查室提供
从最急盼入手  保障困难群众民生底线
        保障与改善民生,首先是要从群众盼望最强烈、需要最迫切的做起。达州市将民生政策与资金,向困难群众倾斜再倾斜,筑起一道道牢固的民生底线。“我终于能听到声音了!”家住万源市旧院镇四季坪村的15岁少女徐雪妮,因为耳部残疾,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今年6月,万源市残联免费为她配备助听器,她的世界从此有了美妙的声音。
        在困难群众中,残疾人是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需要得到更多更细致的帮助。万源市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全市确立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共9个大项67个小项,将这些项目制成“两表一卡”,逐户走进残疾人家庭,“量身定做”个性化发展方案,帮助残疾人“圆梦”。
        大竹县双拱镇街道居民赵向前,半年前患上食道癌,多次花费巨资外出求医,家里债台高筑。他通过惠民帮扶中心热线电话求助,惠民帮扶中心核实情况后及时给予他2000元的困难救助。随后,县民政局根据相关政策把他作为城镇低保对象,每月享受260元低保金。
        这是大竹县创新实施的“八大社会救助制度”之一。救助制度化,让困难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将零散的救助纳入制度,从制度层面进行长效保障,这是达州市创新实施并着力推广的民生举措。
        在达川区,从今年7月1日起,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实施“十大民生救助制度”。包括:火灾受灾户救助、自然灾害受灾户救助、因灾死亡人员家属抚慰金、特殊病种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重点优抚对象“三难”救助、高龄老人津贴、残疾人专项救助、贫困精神障碍患者救助、临时生活救助。该制度实施以来,群众纷纷反映“达到了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生活困难,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提高社会救助实效的目的。
        在开江县,民生工程项目选择和确定重点更加偏向农村。9个方面122项民生工程项目中,涉及农村的有95项,包括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8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31个行政村通宽带问题等与农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目前各项任务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以上。
        宣汉县通过规范和优化一卡通发放流程,使得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老百姓手中。截至今年9月底,宣汉县共发放各类民政资金2.16亿元。
        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是达州市实施民生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件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筑起了牢固的民生底线。
提质增效立足发展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达州市一方面制订政策调动资金扶危济困,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产业,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破解农村“民生之困”的重中之重。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在通川区,全区111个行政村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率先达到了100%。“安全、便捷、通畅”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今年,开江县共建成各类公路135.4公里,新(改)建城市污水管网7200米,养护管理国省干线公路260公里。城乡居民生活和出行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渠县,这座位于渠江之滨的县城屡发洪灾。2004年以来,渠县共遭遇5次特大洪灾,渠城多次被围困变为一座“孤岛”。频频发生的洪灾给群众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尽量减轻自然灾害对群众的伤害?
        对此,渠县下大力气,打通连结东西南北多个方向的五条救灾生命通道。生命通道建成后,再有洪灾发生时,交通将不再断道,抢险救援和物资运输能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沿江两岸救灾生命通道建成后,将解决80余万百姓“出行难”、“运货难”问题,并助推新农村建设和企业发展。
        助农增收,须大力发展产业。
        渠县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多管齐下惠民生,千方百计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推广农业新技术,以高产创建促增收,同时坚持产村相融路子,以特色产业促增收。
        达川区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合作,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
        宣汉县坚持“致力集群发展、强化辐射带动、大兴菌业文化、专注品牌塑造”发展思路,集“农商一体、农旅一体、农文一体”,大力推进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坚持产村相融路子,以特色产业促增收
        大竹县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育产业+强保障+带民富+找终端+争市场+兴三产”六步走的发展战略。
        一件件基础设施,一个又一个迅速发展壮大的产业,有力提升了达州百姓的幸福指数。
书写民生情怀  民生事业取得大发展
        达州市民生事业取得大发展,达州有怎样的经验?
        为让民生工程按质量、按进度完成,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将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达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级牵头单位负责人深入一线,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民生工程优先实施。
        强化督查督办,推行工作“预决算制”和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达州建立财政投入民生工程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民生工程财政支出比重。同时,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惠民资金落到实处。
        让群众参与,发挥群众作用。达州聘请民生工程特约监督员全程参与民生工程实施。万源市在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出台《村民议事办法》,村民全程参与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等,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宣汉县变“政府定”为“群众选”。该县充分利用网站、电视等方式宣传民生工程政策、项目进展情况和建设成效,树立工程类项目点永久性标牌126个,明确公示了投资规模、建设标准、责任人等内容,让全县130万群众成为民生工程的忠实监督员和直接受益者。
        心系群众冷暖,书写民生情怀。今年,达州市9大民生工程,65个分项、131个小项,实实在在惠及达州700万人民。随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达州大地,正在谱写一幅美丽、繁荣、和谐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