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造血” 产业扶贫走新路

25.04.2016  13:33

 

 

贫困户津津有味学技术。


        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我省不少地区因地制宜开展了产业扶贫。只有明确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才能使村民早日脱贫,实现致富梦;只有认真走访调研,摸清村情民情,帮扶干部们才能为帮扶对象制定具体的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切实增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助力贫困村的发展。
清见丰收果农笑 脱贫致富有奔头
    “三年前我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种植的4亩清见柑橘,今年进入丰产期了,一亩就能卖8000块左右。”4月17日,提起今年的收成,仁寿县新店乡东桥村的村民朱丽均喜不胜收。她和同村的其他村民一样,靠种植清见柑橘实现脱贫致富。
    东桥村是典型的丘陵农业村。在扶贫工作中,村“两委”通过摸底调查,走访村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实施产业扶贫,对精准识别的扶贫对象区分不同情况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法,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提出“产业扶贫”战略,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发展清见柑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1998年以来,该村围绕这一目标,坚持“科技兴农、产业强村、生态安全”的发展思路,把柑橘产业培育成全村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柑橘产业发展中,该村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植,党员干部传帮带的形式逐步推广。到2015年,全村柑橘种植面积2130亩,产量1310万斤,产值340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280元。全村现有5—20亩的种植大户131户,户均年水果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最多超过30万元。
    与此同时,东桥村借助新店乡被评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中国清见之乡”“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项目单位”“四川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乡”的契机,积极创建农业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注册“九道拐”商标。该村产品远销成都、重庆、广州、北京及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
    从去年开始,该村主动接洽京东等电商企业,整合乡村商贸中心、供销社、邮政以及“四通一达”等物流资源,采取“互联网+农业模式”,实行产地直供的方式,通过县城西南网贸港平行仓下单发货并回执。充分做到统一库存、统一包装、统一发货、统一配送、统一售后,减少运输空车率,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有力推动了农产品销售。
    “实施产业扶贫以前,村里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人均收入将近一万元。对于发展特色产业,刚开始时村民还担心有风险,看到这几年的经济效益,村民们的心越来越踏实,发展产业也越来越有信心。”东桥村党支部书记杜鹏程说,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扩大清见柑橘产业的规模发展,力争村里人均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王曦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听了“育儿经” 小鸡小鸭好养了
    “今天发放的鸡苗和鸭苗都已经脱温一周以上,并且注射过疫苗。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笼舍清洁、干爽……”4月20日,在内江市东兴区小河口镇庙儿坡村,数十位贫困户围坐在村委会办公室外的院坝里,专心聆听着技术人员讲解春季雏鸡、雏鸭养殖技术。
    “以前喂鸡养鸭,一味凭老经验,根本不懂养殖技术的奥妙,难怪喂得多,活得少。”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解,75岁的周家珍很有收获。
    技术培训后,贫困户纷纷来到鸡苗、鸭苗免费发放现场,依次领取免费鸡苗和鸭苗。不一会儿,车上2000只活蹦乱跳的鸡苗和鸭苗就被分发到48户贫困户的手中。他们表示,领了鸡苗、鸭苗,又取了技术“真经”,回家得好好看好这些“宝贝”,积极“翻本”赚钱。
    小河口镇庙儿坡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缺劳动、缺技术、缺资金、缺项目,是东兴区比较典型的贫困村。在充分征求农户意见的基础上,东兴区房管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积极牵线搭桥,多方筹集资金一万余元,为每户贫困户送去鸡苗和鸭苗各20只,引导贫困户发展小家禽养殖脱贫致富。为了提高鸡苗和鸭苗的成活率,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技术送培纳入结对帮扶的重要一环,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让他们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通过技术领航、项目支撑、电商服务等手段,逐步完善增收链条,着实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唐明润 特约通讯员李建明 文/图)
打捆扶贫资金 村村培育优势产业
    4月20日清晨,平昌县青凤镇枫香村村民杨登文来到房后的小禽园,给免费领养的60只鸡苗喂食。“不要小瞧这些小鸡仔,到年底至少能带来3000元的收入。”杨登文乐呵呵地说。去年,枫香村的帮扶单位该县交运局给杨登文在内的16户精准贫困户规划了“当家”产业,杨登文新建了鸡舍和猪舍,发展起庭院经济。
    “流转费、务工收入,增收渠道多着呢。”杨登文如数家珍:去年枫香村招商引进一批业主流转土地发展七彩林业、旅游业、水果产业。杨登文流转3亩土地给七彩林业,闲时他和妻子还可到产业园区务工。
    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实施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战略,深化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扶贫。把县域划分为三十二梁、磴子河—皇家山、龙岗、福申、镇龙、驷马—灵山等“六大片区”,招商引进培育业主分片区规模发展茶叶、花椒、核桃、巴药、水产、莲藕六大特色产业,统筹推进”六大片区“脱贫攻坚。同时,该县坚持主导产业规划到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特色优势产业;坚持 “五小经济”(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禽园、小鱼池)规划到贫困户,每户贫困户培养一名技能明白人,扶持一批贫困户有1至2个增收项目。
    “我加入合作社后,每年股权分红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杨登文说,有了收入,年底脱贫没问题。去年,枫香村整合14.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和138万元财政支农资金,打捆注入顺枫种养合作社。股权归集体,收益归持股人,贫困户杨登文一家三人持有8.55股8550元。“今年合作社套种1000亩土豆,一季纯利润不低于40万元,加上下一季套种订单辣椒,分红一定可观。”杨登文一脸笑容。
    今年,平昌县推行股权量化和入股分红,打捆扶贫专项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注入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村民进行保底分红。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和农户山林土地等资源纳入股权量化范畴,发挥资本最大效益。同时,该县还加大金融支持,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扶贫贴息小额贷款”“惠农贷”“兴业贷”等贷款品种,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据悉,该县今年可实现53个贫困村 “摘帽”,减贫人数可达2.81万人。
(张立祥 特约通讯员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