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输血”为“造血” 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

12.09.2014  11:46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做法、成效和思考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是全市统筹城乡的示范镇,也是巴中实施“市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中,2012年在巴州区启动建设的两个重点镇之一。在重点镇和巴山新居建设过程中,水宁寺镇始终优先帮扶残疾人,第一时间为其办理土地产权入股,有针对性地培训残疾人劳动技能,变输血为造血,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同时,还对残疾人进行了系列帮扶,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目前,水宁寺镇已有21名残疾人住进了巴山新居,他们利用产权制度改革,将承包土地、宅基地、林地入股,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股东。一些重度残疾人还获得了一对一量服,通过培训,成为聚居点文化茶园、农家超市的经营者。形成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帮扶”的残疾人扶贫格局。

巴州区水宁寺镇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四点做法:

产权改革,推动产业扶残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关键在于引进和发展产业。在水宁寺镇三皇村和水宁寺村,已经建起了一个规模达5000亩的连片猕猴桃园,明年即将挂果。这个园区,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将农民土地集约,建立专业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分别与投资方和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园区共有57户残疾家庭入股,未投产前,他们每年将得到园区经营者和政府补贴的每亩600元青苗补偿。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培训,优先成为园区产业工人。

在香炉村、凳子村和金银坎村,建起了以农户种植,公司负责种苗、技术支持和产品收购的5000亩金银花。今年,园区金银花已经初步投产。住在园区的残疾人,负责对自己承包地上的金银花进行管理和采摘,再交售到与他们签订收购协议的公司。园区大规模投产后,他们的收益将大大高于以前的种粮收入。

精细规划,打造设施助残

在规划方面,巴州区按照全域统筹理念,将在水宁寺镇建立一个连片开发区域,划分为产业聚集区、公共保障集中和村民聚居区、生态绿色覆盖区三大区域。在公共保障集中和村民聚居区(即巴山新居)的建设规划上,高起点谋划,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

在统筹规划中,巴州区一开始就注重无障碍等助残设施建设。水宁寺镇已建成的3处巴山新居,均规划设计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康复疗养室等助残、康复设施。在巴山新居的建设过程中,巴州区还针对残疾家庭订购住房情况,及时修改残疾家庭住房的建筑图纸,对入住新居的20余户残疾家庭增设或改建了无障碍设施。

落实补贴,实现保障稳残

目前,水宁寺镇所有残疾人均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部参保了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在巴山新居建设过程中,巴州区对入住新居的残疾人家庭全部解决了10000元住房困难补贴。并从全区的残保金和社会捐助资金中,为入住新居的残疾人困难家庭解决12000元装修困难补助。

因全部入住新居的残疾人原来均住在土胚房内,他们拆除土胚房后,还会得到政府放发的土胚房改造补贴和宅基地置换补贴18000元。这样,每户残疾人入住新居时,将会得到40000元政府补助资金。以残疾人家庭购置新居120个平方米,按800元/平方米的招标统一价格和平均2万元的装修水平计算,水宁寺巴山新居入住的残疾家庭,只需自付不到8万元即可入住新居。

量服到位,助推技能富残

要让残疾人自食其力,就必须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在水宁寺镇的产权体制改革过程中,巴州区有针对性对开展了10余次残疾人劳动技能集中培训,同时,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设计了适合其身体条件的技能种类,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式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参与到产业园区的相关工作中,取得相对稳定的收入。

对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则进行申请创业贷款扶助,在政府审批等方面一路绿灯,并会同相关部门对残疾人进行特别帮扶,解决其根本问题。

对部分重度残疾人,巴州区还将水宁寺镇新建的巴山新居中规划的农家文化茶园、农家超市等新居经营性项目优先安排给残疾人家庭经营。

水宁寺镇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的三个成效:

改革体制,政策体系科学

在统筹城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钱从那里来、人往哪里去、地该怎么用”的问题。在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过程中,巴州区在水宁寺镇坚持“不闯红线,非禁则入,解决问题,大胆借鉴”的原则,对传统的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进行了:颁发农业特色产业用有权;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经营,实行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全区储备调配,设立“零星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集中聚居区工程建设实行先占行补周转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允许联营联建;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集体公共经营性房屋;允许农村房屋跨区域流转;建立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允许城乡居民户籍在巴州区内跨区域流动10大改革,从政策体系上,为水宁寺镇统筹城乡发展扫清了障碍,也为该镇的残疾人产业扶贫工作扫清了障碍。

统筹统管,规划建设合理

今年6月,巴州区成立了水宁寺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中心承担了发布可供流转的产权信息;接受供需双方委托,代为流转或寻租农村产权,组织挂牌、招标、拍卖等公开交易;指导签订流转合同,代办变更登记等相关手续;提供农村资本投融资服务平台。该中心已办理了特色农业产权证4本,流转土地11000亩,协调抵押贷款570万元。这样统一管理,有利于残疾人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

在巴山新居的规划建设上,巴州区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风貌的要求,在每一个聚居点实现全域通畅、全域灌溉、全域公共保障。这样,为聚居点无障碍设施和残疾人康复设施的优先规划建设提供了保障。

提前介入,助残扶残有力

在巴中市将水宁寺镇确定全市统筹城乡的示范镇和中心重点镇建设时,就全盘考虑了产业规划和巴山新居建设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家庭的扶助。巴州区在审议产业规划和巴山新居规划过程中,均要求区残联提前介入,参与指导产业政策和聚居点建设规划中涉及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部分。

在巴州区水宁寺镇,每个村都建立了残协,这些基层组织的成员,在产业园区建设、巴山新居建设中,会及时将涉及残疾人的具体问题,向镇残联、区残联等上级组织反馈,将问题解决在规划建设的初期。

水宁寺镇对残疾人开展扶贫工作后的三点思考:

加强组织领导,才能为残疾人扶贫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贫困残疾人是贫中之贫,弱中之弱。随着我国扶贫力度的增加,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在减少,但是在贫困人口当中,残疾人所占的比例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如何提高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中之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是关键。

在现有各种扶贫项目中,个别的扶贫项目选取的对象往往要优先考虑那些身体健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们经过扶持,能够很快摆脱困境。但这些独立的项目中,选择残疾人却很少。尽管残疾人当中有劳动能力的一部分人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是由于他们先天不足,很少能够得到带有开发性质扶贫项目的光顾。像水宁寺镇的示范镇、重点镇建设这样,全村整体推进,重点带动,可以说为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而这个范例,得益于巴州区有力的组织领导,得益于统筹兼顾的规划与建设。

狠抓技能扶助,才能让残疾人获得自食其力能力

要真正的变输血为造血,就必须让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为此,为他们创业和就业创造机会,是残疾人扶贫的关键。在水宁寺镇,共有943名残疾人,这些残疾人中,文盲329人,仅有小学文化的达471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农村实行产业化体制改革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部分残疾人却因为身体原因,在园区内不能与正常人竞争工作岗位。只有残疾人掌握了一项劳动技术,才能真正的与正常劳动者竞争。

在水宁寺镇的残疾人扶贫工作中,除了让园区内的残疾人以产权入股,成为产业园区的股东之外,还对残疾人进行了一对一、手把手的劳动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残疾人才有一技之长,才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突出精细服务,才能让残疾人致富后不再返贫

在巴中,虽然全市的农村实现了残疾人最低保障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但这一部分保障,只能保证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不再陷入赤贫。而很多残疾人家庭,治疗和康复费用就占了家庭支出的大部分。在对他们进行产业扶贫和技能扶贫后,他们生活好起来了,但如果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或慢性疾病,他们的家庭又会因此返贫。

对此,地方政府和残联组织只有随时掌握残疾人的现状,把量服项目进行细致分解,并实行精细化服务,增加残疾人贫困家庭的救助项目,提高救助金额,特别是在残疾人康复方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渠道,让残疾人不再因病致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再度返贫的问题。

(四川基层党建云平台供稿熊安金 李强远 张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