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守岁,或是咱成都人的发明

03.01.2015  10:40

  元旦

  我们今天过的元旦,特指公元纪年的1月1日,也就是全世界通用的新年。

  看日出,看升旗

  什么能代表新的一年的到来?在没有钟表的日子,只能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2015年成都的日出时间是早上8点01分,所以早起的人有福了。

  在成都这样的平原,想比别人早点“过年”,就只有爬高看日出了。看日出,龙泉山最近,青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稍远。若要新年更有意义,那就上峨眉金顶,看新年第一缕阳光从云海中透出。

  在中国,不少人庆祝新年的方式就是看升旗。每年元旦天安门广场上都要聚集几万人看升国旗。而在成都的天府广场,每年也会有不少市民观看“新年天府第一旗”的升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新年倒计时

  有了钟表,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新年到来的脚步。这便有了新年倒计时活动。

  在纽约,每到12月31日,人们很早就来到时代广场,排队等候参加新年倒计时活动。这一活动始于1904年,那年纽约时报在12月31日迁入时代广场的新大楼,在午夜放烟火庆祝,从此这就变成了跨年的传统活动。到1907年,又增加了降球仪式———在每年最后一分钟,伴随着人们倒计时的呼声,悬挂在高空的巨大水晶球顺着桅杆落下,象征新一年的开始。

  在成都,今年除了在电视上看晚会倒计时,在凯丹广场、红星路广场,也有万人在此守岁,倒计时迎接新年。

  元旦越野跑

  每年元旦,成都都会举行越野跑比赛。成都的新年越野跑始于1956年,当时有1500多人参加,从老皇城门口出发,经盐市口、牛市口拐到跳蹬河,从猛追湾返回体育场,全长约16公里。

  但那时的比赛设在春节,叫春节越野跑。不过,春节期间天气冷,路面要结冰,跑步很不安全,后来越野跑就改在了元旦这天。

  今年的成都元旦越野跑已是第45届,路线是从天府广场到南一环路口。

  如果想体验跑步“”年的感觉,今年成都还有夜跑可供选择,上千市民头戴夜光环,手拿荧光棒,身披夜光披风,绕着东郊记忆跑了3公里。

  新年音乐会

  最高雅的跨年,当然是听音乐会。

  1939年12月31日,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首届“新年音乐会”。第二届于1941年1月1日举行。之后除1945年因战争停办一届外,其余都于每年的1月1日定期在金色大厅举行。这便形成了新年音乐会的传统。

  今年在成都太古里东广场,也迎来了一场新年广场交响音乐会。此外还有李云迪的“王者幻想”新年交响音乐会、维也纳施特劳斯管弦乐团新年音乐会、诗·乐·赋———2015新年音乐会。

  成都商报记者 王越

  除夕

  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过的“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但无论怎么变化,农历的新年比元旦更热闹,节日是一个文明长寿的原因之一。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过起春节,立马就会感受到自己是炎黄子孙。

  敲钟

  在成都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于以敲钟的方式迎接新年。实际上,新年敲钟的习俗是伴随佛教的发展而形成的。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逐渐发展的同时,寺庙也兴起了除夕敲钟的习俗。到隋唐时期,钟声也随之定为敲响108下,以示吉祥如意。

  但为什么要敲108下?说法也不同。像明代朗瑛关于“钟声数珠”的文章中就说,这是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加起来刚好就是108,这种说法流传要广一点;而第二种说法称,108包含12个9,而9被古人认为是1、3、5、7、9五阳数中最大的,敲108下,就是将全年积聚在地下的充沛阳气全部唤出来;至于第三种说法,是说人间共有108种烦恼,敲108下就可以驱除人们的一切烦恼。

  在成都,每年的成都大庙会,武侯祠博物馆里的巨钟都会在新年零点时敲响。大慈寺在农历新年也有敲钟的习俗。

  祭拜

  在新的一年到来时,祭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刘沅《蜀中新年竹枝词》有:“烧香幸得占头香,又听旁人话吉祥。”烧香看谁去得早,烧到第一炷,称为头香,谓一年吉祥平安。然后求签问事,问家人出行、婚嫁、求子、求财等。

  青羊宫历史悠久,宫内两只铜羊,民间视为神羊,认为摸羊能治疾病,妇女摸羊肚可生男,故人们到青羊宫多喜摸羊。刘师亮《竹枝词》有:“闻说铜羊独出奇,摸能治病祛巫医。求男更有新方法,热手摸它冷肚皮。

  不过,古代蜀人是如何庆贺新年的,其细节已不得而知。金沙博物馆每年春节的太阳节活动中,会有一些复原古蜀先民迎接新年的祭典演出,虽然只是一种表演,但每次看到还是会为宏大的场面震撼。

  照耗

  在很多成都人家里,除夕这天是不能关灯的。这被称为照耗,或者照虚耗。虚耗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鬼怪之一,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除夕必须放灯在厨房、厕所、大门、床下等地方,这些地方被认为是虚耗易于藏身和出没的所在。

  流沙河曾回忆说,小时候每年除夕都要在床底下点燃一盏油灯“照虚耗”。因为每家每户都有许多虚耗神,让家里的财产在不知不觉间减少,如果发现它们就要把它们赶走,“如果你发现床下有耗子,就说明你发现了家里的虚耗神,赶走它们就行了。‘耗’与‘耗’同音,故有此说。

  游宴

  无论哪个朝代,对成都的描述,都有“好游宴”一说。如今新年一到,成都人团年之后,就喜欢到处耍,真是历经千年不曾改变。

  新年第一天,全家衣冠整齐,燃香明烛,敬祀天神、地衹和五方之神,叫“出天方”。当家人把诸事都整理好了,就要向“喜神方”出行。喜神,即吉神,喜神所处方位为“喜神方”。每年的皇历不一样,喜神方的位置也不同。走喜神方,有的只走几步就转身,有的要走好远,很多成都市民,走向喜神方向的各庙上香。

  在宋元时期,成都人最爱游的地方是西门安福寺,该寺中有13级高塔,雄奇壮伟,俗称黑塔,是人们登高眺远、俯瞰市容之处。元朝的《成都岁华纪丽谱》记载,“郡人晓持小彩幡游安福寺塔,粘之盈柱,若鳞次然,以为厌禳,惩咸平之乱也。塔上燃灯,梵呗交作,僧徒骈集,太守诣塔前张宴,晚登塔眺望焉。”说的就是大家到安福寺游塔,还像现在挂幸运锁、爱情锁一样,把旗幡贴在柱子上。

  吃面吃汤圆

  过去的成都人庆祝新年,其实和提前腌制好的腊肉香肠没太大关系,只在主食上面做文章。据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新年第一天,以前的成都人不吃米饭,只能吃面。

  吃面,要吃长面,也叫长寿面。面如何能长寿?寓意是用长长的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人便能长寿了。新年的主食,汤圆也不可少,团团圆圆嘛。为了博个好口彩,过去过年还要吃年糕,年糕又叫“黏黏糕”,便是“年年高”。

  洗脚

  除了吃是最要紧的事,年三十晚上,老成都还有洗脚的习俗。洗脚,专门是为了赶赴新一年的饭局。出席饭局,自然要“脚板都是洗干净了的”。

  游祠堂庙宇

  如今我们会去各大广场倒计时,迎接新年。在以前的成都,就是去各大祠堂庙宇游玩了。这些都是安排好了的,不能乱:武侯祠要在初一、初五、初九、十五去;望江楼要选初一去;杜甫草堂则是初七去。初一还有个去处是丁公祠,位于方正街,纪念的是曾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他被称为“丁宫保”,“宫保鸡丁”也因他得名。

  烧香

  以前庆祝新年,自然少不了烧香。在正月,就是去石经寺。石经寺位于龙泉山脚。清乾隆三十二年,因简州牧宋思仁游寺,送石刻《金刚经》一部,遂名石经寺。老成都们,在正月里前往石经寺许愿、还愿,一路上简直是人堵人。当时从城里面过去,要走77里路。一天走不完,就要住店,东大路(成都到重庆的古驿道)上的旅店都是客满,有的店主就开始赶人———先让刚刚入住的“朝山之客”睡上几个小时,到了晚上9点就叫醒这些人,说天快亮了,你们赶紧走,空出来的床铺就让下一批烧香的入住。

  游百病

  2015年跨年,成都有“荧光夜跑”活动———头戴夜光环,手拿荧光棒,身披夜光披风,上千成都市民绕东郊记忆跑了一圈。在老成都,也有类似的庆祝方式,那是正月十六这天。据《成都通览》记载,成都人要走上城墙“游百病”———就是在围城四十八里的城墙上去走动走动、游玩游玩。这一风俗最早是妇女们害怕动针线会患百病,于是结队出行。这真是“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