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近14亿资金向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倾斜 补贴增长近16倍

30.05.2015  15:43

  今年近14亿资金向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倾斜——

  □记者 李淼 陈岩

  “是不是国家种粮补贴取消了?”近日,不少农民打电话给省农业厅探听情况。以往,一般4月底前,我省农民的“一卡通”上就已收到农业三项补贴款。但今年到5月底还未到账。

  如今,我省酝酿许久的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农民心头的问号被拉直。补贴方式有哪些特点?本报记者采访各方,深入解读。

   为什么要改?

  多数地方,三项补贴已演变为农民收

  入补贴,政策效应递减

  我省较早探索粮食直补政策调整完

  善试点,但遇到难题

  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逐步形成了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的政策支持保护体系,但随着农业农村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政策效应逐步递减。

  虽然一直有“谁种粮谁受益”等原则,但多数地方农业“三项补贴”已演变成农民的收入补贴,特惠制变成普惠制。真正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等,很难得到除自家承包地外的补贴支持。

  不仅如此,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表示,当前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种粮比较效益低,主要因为发展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改革正是在农业成本攀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双重挤压’的背景下出台,以提高补贴政策精准和实效性,转变发展方式。

  也有现实难题。2013年起,我省在全国较早探索打破“大锅饭”,启动粮食直补政策调整完善试点,将直补款补给租地种粮大户。但多地种粮大户因担心被提高租金或收回土地,无奈把到手补贴转给农民。

  困境将破解。“新政既保证大多数农民的既得利益,又扶持规模经营,兼顾公平。”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表示。

   补贴资金各有多少?

  拥有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平均每户少六七十元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今年增加补助近14亿元

  根据新政,20%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增量资金,用于支持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补给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那么,两样补贴到底有多少钱?

  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分别约为61.8亿元、6.52亿元、9.9亿元。而上述三项补贴全省平均每户300多元、10多元、10元至15元。

  农资综合补贴占大头,80%存量补给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初步测算,新政平均每户也就少六七十元。

  “我下乡反复给农民解释,只要你适度规模种粮,自己那份补贴一分不少,还能多得20%农资综合补贴。”任永昌表示。

  而今年中央安排给四川的增量资金为1.5亿元左右。按此测算,今年补给种粮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新资金近14亿元。此前,我省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只有种粮大户补贴,今年为8000余万元,即将兑付。因此,新政将使今年针对大户、家庭农场等的补贴增长近16倍。“改得好!敢放手承包更多土地种粮了!”兴文县全国种粮大户卢建文说。

   补贴方式有何特点?

  补贴重点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也可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对于中小规模的种粮大户来说,偏向于现金补贴,规模大的,则对如何解决融资难题更为关注。”任永昌表示,种粮大户规模不同、地方不同,需求也不一样。

  而本次改革,我省在现金直补以外,还将实施包括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贷款贴息、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多种补贴方式。

  新政明确,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要重点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农业信贷担保的方式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推动形成全省性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成覆盖粮食主产县的农业信贷担保网络。

  “这种补贴方式体现出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李建军表示,如果投入建设农业担保体系,解决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资金瓶颈,可以促进种粮大户与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

  不仅是方式上的创新,补贴资金也将由县(市、区)统筹安排,使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补贴方式,能实现“好钢用到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