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强力推进民生建设工程改善百姓生活 发展惠民
强力推进“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前三季度,省级压缩5%行政经费共5992.8万元实施教育“9+3”计划;
前三季度,我省扶贫生态移民3.6万户、15万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
全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3800万人,覆盖面达95%以上;
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在我省强力推进,体现出贵州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
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贵州人的日子越过越甜,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有医,老有养,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断增加全省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
教育优先发展
为孩子创造公平成长机会
“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省上下攻坚克难,各项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让更多的孩子享有公平的成长机会。
2013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全面实行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政策。
遵义凤冈县琊川镇的农村学生肖松,是我省受益教育“9+3”计划的数百万中小学生的一员,今年秋季他入读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进学校后没交一分钱,还可以享受国家贫困生助学补贴,生活费不用发愁了。”
随着“9+3”计划的推进,初中毕业后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少,从2010年的23万大幅下降到今年的7000人。
全省教育“四项突破工程”成效显著。今年新建300所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竣工139所、在建161所;新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45万平方米,建成乡镇教师公租房10088套;花溪大学城完成一期工程,今年9月新学期入驻师生人数达4万以上。
贵州优先发展教育的步伐日益加速。
近期,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全省高校工作座谈会、2013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全省实施教育“9+3”计划推进会,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为教育发展提速再增动力。
扶贫生态移民
搬得出 留得住 能就业 有保障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试点省份,贵州扶贫攻坚任务繁重,需要拿出敢于啃“硬骨头”的坚忍精神。
2012年,贵州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目标是到2020年对35万户150万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
移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就业渠道有所拓宽,人均收入稳定增长。2012年12月,扶贫生态移民年度目标全部完成,已搬迁的7790户移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520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767元。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扶贫生态移民3.6万户、15万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完成投资26亿元,126个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全部实质性开工。各个安置点初步建立起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配套政策体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扶贫办确定了正安、务川、钟山、关岭、印江、石阡、织金、三穗、三都、贞丰等10个县作为扶贫攻坚示范县,每个示范县安排扶持资金达8000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省扶贫办下达了第一批“十大扶贫产业”产业专项资金15.92亿元,使“十大扶贫产业”培育得到快速推进。
这一组组数字,勾画出一幅山区贫困老百姓生活质量正逐步得到改善的升平景象。
产业带动就业
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民生之本是就业。
贵州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随着“5个100工程”建设的推进,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在贵州大地蓬勃兴起。返乡农民工、当地村民从田间走进车间,成为凭专业技术“吃饭”的产业工人、城市居民。
今年以来,遵义市19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解决近68万群众的就业问题。
铜仁市今年开始与发达地区“争”人“留”人。采取各种方式、吸引12万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2013年,我省促进全民创业的创新举措次第出台。
全省各级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方针,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计扶持微型企业37483户,带动就业20.48万人。
省科技厅与团省委联合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联合基金,明确将高校毕业生列入支持对象。省工商联优秀企业家创业摇篮计划日前正式启动,以3年为一个周期发展30位导师和60位创业者参加“创业摇篮”,帮助创业者创业成功。
据最新统计,前三季度贵州新增就业41.5万人,产业园区新增就业19.84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万人。全省上下为今年新增50万人就业的目标,齐心协力奋勇前行。
社会保障工程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病有所医、困有所帮、住有所居,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是群众关心的焦点。
医疗保障,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今年9月,我省开始在县级以上医院开展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挂号、交费、取药等提供优先服务。
这只是我省方便群众就医众多措施中的一种。今年以来,我省在医疗卫生方面大手笔不断,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截至目前,全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3800万人,覆盖面达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左右和75%以上,启动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2万元……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
安排7亿余元资金继续加大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便广大基层群众看病就医。
完成新一轮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与我省上一轮平均中标价格相比,同比下降18.73%,基层药价大幅降低。另外,全省23家县级公立改革试点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今年1至8月药品让利于民就达4466万元,让百姓不再看病贵。
城乡低保,筑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
黔南州贵定县定南乡小河村村民段元强患有智力残疾,家里只有一个6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困难。纳入农村低保后,他每个季度可获得基本保障金和增发补助金470元,基本生活从此有了保障。
2011年以来,我省连续三年大幅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每年增幅均达10%以上。同时,我省还通过实施粮食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13年,全省纳入粮食救助范围的农村低保对象81万人。
另外,我省今年还新建和改扩建150所乡镇敬老院项目,使农村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
保障性住房,实现百姓“安居梦”-
截至9月底,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已竣工31.33万户,为年度任务的78.33%;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1.49万套、基本建成9.94万套、竣工5.8万套,分别为年度任务的104.97%、110.44%和64.4%。
“盼望已久的住房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在贵阳市白云区新怡小区,已搬进廉租房的廉租户莫子秀高兴地说。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在使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逐步化解,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省计划到2015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01.6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