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区贫困村怎样脱贫?第一书记这3个点子真管用!
怎么调动积极性?养头母猪送桶油
捐款怎么有效果?给钱不如订购畜禽
谁是脱贫中坚?叫他们“青年先锋队”
□本报记者 何勤华
10月26日,一场特殊的群众大会在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举行,会议设置的发奖环节令村民眉开眼笑。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磁炉、一桶食用油、一袋大米,村民曲木尔洗领到的奖品,自己都没法一次抱回家。
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曲木尔洗的“获奖理由”是:产业发展好、卫生环境好。
发奖,是村第一书记罗雅宏的主意。在村上任职第一书记两年,他的点子几乎都在围绕提高群众的脱贫主体意识转。
“政策推得再好,不如群众自己跑。摘下贫困帽,千万不能‘等靠要’。”罗雅宏心中有想法,手里有办法,被称作“点子书记”。也是因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做出了新意,今年10月,他荣获2017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以奖代补 多劳多得
谷莫村海拔1930米—2460米,距离县城30公里,交通相对闭塞,属于典型的彝区贫困村,现有贫困群众32户134人。
初到谷莫村,罗雅宏担心贫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习以为常”,反而会滋生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以奖代补。”在走访后,他订下这个规矩。
2016年5月,在罗雅宏策划筹备下,谷莫村第一次“发奖大会”召开。奖励标准:每养殖1头能繁母猪,奖1桶食用油和1袋大米;获评“文明卫生家庭”,奖毛巾、洗脸盆、洗衣粉和香皂等生活用品。
村民洛比尔杰两个奖项都得了,奖品装了满满一背篼。同样来参会,洛比木曲却两手空空。看着多数农户都拿到了奖励,洛比木曲跑去向罗雅宏承诺:“今天脸上不光彩,我也要把养殖搞起来,下次一定会有我。”
这正是罗雅宏所期望的。“以奖代补”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谷莫村的能繁母猪数量从62头迅速涨到了113头。“这一举措,不仅让贫困群众切实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更关键的是让他们懂得了‘脱贫致富靠自己’的道理。”
2016年以来,驻村工作组投入资金1.5万余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帮扶模式,共扶持养殖阉鸡2000余只,实现产值40余万元,放大了扶贫资金效益,切实促进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以购代捐 产业“造血”
谷莫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驻村工作组因势利导,发展特色养殖业,用产业为脱贫“造血”。
养殖规模扩大,市场却没打开,一些人低价抛售。个别贫困群众在急需用钱的时候,甚至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出售阉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严重损坏了养殖户的利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罗雅宏的“金点子”又来了。他说,不如探索“以购代捐”的帮扶模式,让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帮扶人受益。
今年5月,广东爱心企业“以购代捐”谷莫村阉鸡近100只,农民增收近2万余元;7月,爱心人士和企业“以购代捐”认购寄养年猪150头,预计实现收入约45万元;8月,“以购代捐”购买马铃薯5万公斤,农民增收约8.5万元。
贫困户贾古尔哈今年已经卖了6只鸡、15公斤苦荞,家里还帮佛山爱心人士养着2头过年猪,算下来年底起码还要进账6000多元。他为罗雅宏点赞:“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了,罗书记真的‘瓦吉瓦’(彝语,真棒的意思)!”
今年5月,凉山州专门出台《“以购代捐”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将谷莫村的探索在全州2072个贫困村全面铺开。
连日阴雨过后,谷莫村的天空总算放晴了。孤寡老人吉克合西家格外热闹,一群年轻人麻利地爬上屋顶翻瓦,个个满头大汗。
吉克合西的老屋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滴答个不停。自从村里成立了青年先锋队,她的“心病”消失了。
罗雅宏常常思考,驻村帮扶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为村子长远发展留下不走的人才队伍。
2016年5月,在罗雅宏倡议下,谷莫村成立了“青年先锋队”,着力打造脱贫奔康先锋队、互助抢险服务队和“四好”创建突击队“三支队伍”,以此增强农村青年“抱团”发展的能力。
“阿妈老了,身边又没有人照顾,有了你们这群‘达施’(彝语,小伙子),总算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吉克合西感激地说,她浑浊的眼里饱含着激动的泪水。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村里有文化、有技能、有担当的先进青年几乎都加入了“青年先锋队”,成员发展到78人,成为脱贫奔康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