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成都人过量的食盐摄入已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

27.09.2014  10:51

昨日,成都市疾控中心公布《中国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成都地区的调查结果,这一调查显示,成都居民不到一半的人知道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该少于6克,而且对高盐高钠食物、控盐的方法认知欠缺,虽然有2/3的人听说过控盐勺,但家中有并使用控盐勺的人比例很低,另外,市民对“隐形盐”食物的知晓率非常低,只有11.5%。

这次调查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办的,分别在成都、武汉、沈阳和广州四地进行实地调研,目的是通过调查让大家认识到过量摄入食盐对健康的巨大影响。成都的调查共收到学生和家长的有效问卷6696份,但仅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该少于6克。另外一个需要提请广大市民注意的是,这次调查首次涉及“隐形盐”,比如话梅、苏打饼干、奶酪、油条以及龙须面等,市民对这些“隐形盐”食品认知率很低,对于“隐形盐”食品的含盐知晓率也只有11.5%,几乎10个人中仅有一个人知道里面含有“隐形盐”。调查还显示,在家里和外面口味对比中,仅有7.4%的家长和8.5%的学生认为家里的味道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外就餐的味道偏咸。

市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科专家李晓辉说,成都人过量的食盐摄入已经或正在让大家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她提供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人群中,35岁比30岁疾病增加2—5倍,例如冠心病和中风;40岁比35岁疾病增加3—4倍,例如癌症和糖尿病;而55岁比50岁疾病增加2—3倍。这些疾病的增加,与过量摄入食盐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李晓辉呼吁广大市民吃“健康的川菜”。(记者 邓晓洪)

相关链接

减盐的小技巧

技巧一:使用控盐罐、控盐勺,每餐定量使用食盐。

技巧二:烹饪时要尽量晚放盐、少放盐。

技巧三:可使用醋及其他不含盐的调味品来弥补少放盐的口感要求。

技巧四:认识“隐形盐”并减少摄入:许多调味品和零食中都含盐,购买时要看清楚。

技巧五:各种盐渍小吃,如椒盐花生米、咸菜以及咸鱼等尽可能不吃。

技巧六:减盐要逐步进行:平时每天吃的盐量大、口味重,一下子减到6克会不适应,可以逐步减量,逐步适应清淡口味,应从每人每天12克盐减到每人每天10克,然后8克,用一年甚至两年时间达到每人每天6克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