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非衔接”眉山经验全国“叫响”

08.04.2015  13:20

当事人调解现场

眉山中院“诉非衔接”调解实时监控中心

法官正在对当事人进行诉前辅导

        中新四川网4月8日电 (刘刚)“也许大多数人对‘诉非衔接’感到陌生,而它正是大调解机制下升华出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8日,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楠告诉记者。

        刘楠介绍,201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选定42家法院作为“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第二批试点单位,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在“诉非衔接”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中,相继获得最高分数而名冠全国各试点单位之首。为此,受到最高法院院长周强亲笔批示肯定并亲临眉山视察相关工作。

        刘楠认为,近年来社会各类纠纷案件增长态势,如何缩短群众化解矛盾的时间、减少群众打官司的成本、合理高效利用审判资源成为全国法院面临的难题。通过诉非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能将群众中存在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减少打官司的成本。

        目前,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193个法官联络站点和巡回法庭,与156个行政机关和538个调解组织建立了相对固定的拆调对接关系。东坡区医疗纠纷案、仁寿128名工人与某家私厂追索劳动报酬案、青神庭院调解阵地建设等,这些都是眉山“诉非衔接”工作取得成效的缩影。

        记者在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诉讼调解中心采访时看到,不少市民、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正在咨询“诉非衔接”相关疑问或办理手续。大厅便民服务台上整齐着放着各类诉讼书样本等文件。

        “今天的财产纠纷案我们只用了10天就解决了”。正在领调解书的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告诉记者,在以前,类似的案件办理要花费近一个月时间,“诉非衔接”极大的节约了打官司的时间以及费用。

        眉山市东坡区法院院长陈建认为,法院实施“诉非衔接”工作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委托委派初见成效,行业进驻步入常态,巡回法庭成效显著,诉讼辅导作用明显,指导调解效果显著五个方面。

        据悉,眉山法院还不断拓展对接平台和领域,培育和促进多元纠纷解决力量形成。在眉山市中院具体指导下,律师、物业、保险、泡菜等18家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相继建立,切实提高了社会组织自我调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眉山市人社局调解仲裁管理科科长向阳说,“诉非衔接”试点开始后,眉山市中院就在市人社局设立了法官联络站,建立了固定的诉调对接机制。许多因劳动合同纠纷集体要求仲裁解决,我们便与市中院行政庭取得联系,这些纠纷案件在很快时间都得以圆满解决。

        “改革试点涉及诉讼和大量非诉讼单位,他们的积极性如何体现,党政重视是关键。”刘楠说,试点工作开始以来,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对工作不力单位通报批评。眉山市委还把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率、民商事案件委托委派调解成功率、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综治考核。市中院内部则建立了“案分比、案服比、案访比”的诉非衔接效果评价体系。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使改革试点始终在法制轨道下运行,同时也为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支持”刘楠感言,目前眉山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万人起诉率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信访量在全省也排在末位,这就是“诉非衔接”构建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矛盾就近就地快速化解带来的极大效应。(完)